- 令人齿寒的中国孕妇和胎儿标本 [2012/08]
- 中央首长中的“老烟枪” [2012/10]
- 北京的奥运废墟! [2012/08]
- 老婆说再提芮成钢对胎教不好 [2012/04]
- 图集:27日温州南站抗议一度失控 [2011/07]
- 习近平女儿低調列席薄熙来研讨会 [2012/05]
- 《青年报》 你是“报青天”! [2011/07]
- 共享奢侈: 塞纳河畔的人工海滩 [2012/09]
- ryu:在上海孝敬父母本帮菜 [2011/04]
- 正好有摄影记者路过,碰巧就拍了下来... [2012/03]
- 乗飞机奢华头等舱 体验 Luxury flying [2011/04]
- ryu: F1场上的青春 F1女郎 [2011/07]
- 巴铁试水北京!与台湾在开罗桌下握手! [2020/09]
- 我论:90后美女坐胡锦涛龙座留影 被无情开除 [2012/09]
- 有露不白露,恶心的干露露 [2011/11]
- 上海淮海路YP时尚街拍 [2012/08]
- 香港,你今天很丢人! [2012/04]
- 自诩上等人的上海市民的深度焦虑 [2012/09]
- 祖国,我有什么本事卖你? [2012/06]
- 处心积虑的英国人太坏了! [2012/07]
- 用图片浅说“两会” [2012/03]
- 7.1 香港的表情 [2012/07]
- 中国人活在两个不同的中国 [2011/08]
- 痛感父母曽是“知青” [2012/10]
- 怪象奇谈话爱国情怀 [2012/09]
- 什么法最大?领导的看法! [2012/03]
作者:陶短房
当地时间11月29日,部分聚集在英国驻伊朗使馆门前示威的伊朗青年学生冲入使馆,降下英国国旗,升起伊朗旗,并撕毁了部分使馆文件,引发了一系列严重政治后果。
据法国《世界报》的报道称,当天下午数百名示威者在英国使馆门前示威,情绪激动的示威者焚烧了英国和以色列国旗,当情绪达到高潮时,数十名示威者或翻墙、或钻过警方隔离线,冲入使馆内,而现场警方对此“无动于衷”,尽管随后赶来的德黑兰警察总监侯赛因.萨贾迪-尼亚以个人名义向英国大使承诺,将“把示威者都劝走”,但此后再度发生了示威者闯入的一幕,而警方直到很晚才动手驱散。
冲击使馆区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这点不但国际社会约定俗成,即便伊朗官方也是承认的,正因如此,事件发生后,伊朗外交部对事件也表示“遗憾”,称“冲击使馆并非示威的正当方式”,并将责任归咎于“孤立的学生示威团体”。
然而这种说法显然难以平息国际社会的不满,事发后,英国立即宣布48小时内撤回全部使馆人员,并驱逐所有伊朗驻英外交官,警告伊朗“必须承担严重后果”;法国、挪威、荷兰、德国也纷纷召回大使,以示对英国的支持,甚至匈牙利也以“未接欧盟通知”为由,拒绝伊朗外长乘坐的飞机飞越凌空。联合国、美国,以及中俄等国也纷纷表示谴责。
因国际原子能机构11月8日公布的、指责伊朗曾经发展核武器的报告,欧美各国原本就在酝酿加大对伊朗制裁力度,此时此刻发生这样的事,显然对伊朗十分不利,这将令欧美“伊朗是个危险因素”的说法更具说服力,而让反对制裁者难以启齿。事件发生后,欧盟外长紧急召开会议探讨此事,英德外长日前已证实,他们正推动对伊朗更严厉的制裁,包括石油禁运和冻结与伊朗央行的业务往来,布鲁塞尔也传出一份旨在追加制裁伊朗143家公司、机构,并对之实施资产冻结的草案。“军事打击伊朗”的各种版本谣传,也更加热闹地传播着。
11月29日的事,其实事先已有伏笔:11月27日,伊朗议会通过决议,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以抗议美、英、加拿大三国拟议中的单方面追加对伊制裁;11月28日,前伊朗驻约旦大使、5年前在英国被捕的诺斯拉托亚赫.塔吉克被传可能因涉嫌走私敏感电子产品往伊朗,将引渡去美国受审,消息传到德黑兰,引发部分激进学生的反美示威,11月29日英国使馆前的一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尽管美国才是伊朗的眼中钉、肉中刺,但自1979年11月4日发生、持续444天的“伊朗人质事件”导致美伊已断交,伊朗的反美抗议者无从拿美国开刀,只得将追随美国、且刚刚“挑衅”的英国当做泄愤对象。
伊朗的教育普及程度很高,大学是政治活跃的地方,但伊朗学生的政治立场却两极分化,1979年冲击美国使馆劫持人质、此番冲击英国使馆的是他们,走上街头不惜生命对抗内贾德和哈梅内伊的也是他们,他们热情高涨却不免冲动,往往成为各种政治派别操纵的对象。
此次事件的背景,是伊朗内部的权争。尽管内贾德在西方看来,是个反复无常、强硬好战的难缠对手,但在伊朗宗教保守势力看来,这个不太听话的民选总统同样是个难以驾驭的刺头,保守派云集的议会不时会出些难题,给世俗政府制造麻烦,以打击后者的政治地位。此次伊朗-英国外交风波的起始,是11月27日议会的“外交降级决议”,而在冲击使馆事件发生后,伊朗外交部表示遗憾,议会议长拉里贾尼却公开唱反调,称示威学生的行为 “是英国对伊朗几十年敌视政策的必然反应”,因此是正当的。正如各国所纷纷指出的,作为伊朗行政负责,即便并非指使者,内贾德政府也绝脱不掉冲击使馆事件的干系,而这恐怕正是某些伊朗国内势力所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