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齿寒的中国孕妇和胎儿标本 [2012/08]
- 中央首长中的“老烟枪” [2012/10]
- 北京的奥运废墟! [2012/08]
- 老婆说再提芮成钢对胎教不好 [2012/04]
- 图集:27日温州南站抗议一度失控 [2011/07]
- 习近平女儿低調列席薄熙来研讨会 [2012/05]
- 《青年报》 你是“报青天”! [2011/07]
- 共享奢侈: 塞纳河畔的人工海滩 [2012/09]
- ryu:在上海孝敬父母本帮菜 [2011/04]
- 正好有摄影记者路过,碰巧就拍了下来... [2012/03]
- 乗飞机奢华头等舱 体验 Luxury flying [2011/04]
- ryu: F1场上的青春 F1女郎 [2011/07]
- 巴铁试水北京!与台湾在开罗桌下握手! [2020/09]
- 我论:90后美女坐胡锦涛龙座留影 被无情开除 [2012/09]
- 有露不白露,恶心的干露露 [2011/11]
- 上海淮海路YP时尚街拍 [2012/08]
- 自诩上等人的上海市民的深度焦虑 [2012/09]
- 香港,你今天很丢人! [2012/04]
- 祖国,我有什么本事卖你? [2012/06]
- 处心积虑的英国人太坏了! [2012/07]
- 用图片浅说“两会” [2012/03]
- 7.1 香港的表情 [2012/07]
- 中国人活在两个不同的中国 [2011/08]
- 痛感父母曽是“知青” [2012/10]
- 怪象奇谈话爱国情怀 [2012/09]
- 什么法最大?领导的看法! [2012/03]
中国人普遍不认为自己国家的状态是“理想的”,都知道西方在很多方面比我们好,值得中国学习。――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日前发表社论文章,题为《透过纷乱,看清中国的舆论主流》。摘编如下:
大多数中国人在想什么?他们对改革、民主这类根本性问题持什么态度?把这些搞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中国社会舆论的表象大概是几十年来最乱的。但乱纷纷之中,一些新的轮廓在逐渐形成。根据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反复进行的公众意见抽样调查,以及根据对环球网及各新闻网站舆情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看法。
第一,中国人有很多具体的不满,观念多元化发展得很快。围绕传统政治概念出现了很多思考甚至困惑,官方的政治口号大多失去了过去时代的凝聚力量。
当前中国社会舆论的表象大概是几十年来最乱的。但乱纷纷之中,一些新的轮廓在逐渐形成。根据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反复进行的公众意见抽样调查,以及根据对环球网及各新闻网站舆情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看法。
第一,中国人有很多具体的不满,观念多元化发展得很快。围绕传统政治概念出现了很多思考甚至困惑,官方的政治口号大多失去了过去时代的凝聚力量。
第二,绝大多数中国人支持改革,“渐进式改革”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对改革的主流态度。主张激进变革的人在不断减少,主张“革命”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
第三,“民主是好东西”作为基本价值判断,不再具有争议性。同时很多人担心中国对民主进程把握不好,导致国家混乱。希望国家在通往民主的路上走稳、走好。
第三,“民主是好东西”作为基本价值判断,不再具有争议性。同时很多人担心中国对民主进程把握不好,导致国家混乱。希望国家在通往民主的路上走稳、走好。
第四,维护国家稳定支持率很高。在嘲弄“维稳”的人中,很多是反对以“维稳”当借口拖延必要的改革,反对把具体政府部门甚至具体官员的利益,伪装成“维稳”的条件来保护。对于把“阿拉伯之春”引入中国都持反对态度。
调查显示,“腐败”是当下时局中最令老百姓不满的现象之一,它甚至超过了“不公平”。
中国人普遍不认为自己国家的状态是“理想的”,大家都知道西方社会在很多方面都做得比我们好,值得中国学习。但中国人也越来越明白了,西方社会那些好的品质不是一夜成就的,中国学习它们也决非照搬那样简单。中国社会“迅速西化”的冲动早已过去。
与上述中国主流舆论对立的声音大多出现在中国互联网上,尤其是在微博上,有一些彻底否定中共执政的声音,仿佛中国处在一场新革命的前夜。
调查显示,“腐败”是当下时局中最令老百姓不满的现象之一,它甚至超过了“不公平”。
中国人普遍不认为自己国家的状态是“理想的”,大家都知道西方社会在很多方面都做得比我们好,值得中国学习。但中国人也越来越明白了,西方社会那些好的品质不是一夜成就的,中国学习它们也决非照搬那样简单。中国社会“迅速西化”的冲动早已过去。
与上述中国主流舆论对立的声音大多出现在中国互联网上,尤其是在微博上,有一些彻底否定中共执政的声音,仿佛中国处在一场新革命的前夜。
苏联解体留给中国社会的思想遗产非常深刻,至今仍在消化。“互联网刚开始流行时,极端主张往往先声夺人,但渐渐地,社会理性开始回归。
所有关心中国前途的人,都应大致看清中国社会当前的思想状态,不被局部的现象迷惑,不被夸张的解读吓倒。官员们尤其不能看错中国,这是不“带错中国”的前提。
所有关心中国前途的人,都应大致看清中国社会当前的思想状态,不被局部的现象迷惑,不被夸张的解读吓倒。官员们尤其不能看错中国,这是不“带错中国”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