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齿寒的中国孕妇和胎儿标本 [2012/08]
- 中央首长中的“老烟枪” [2012/10]
- 北京的奥运废墟! [2012/08]
- 老婆说再提芮成钢对胎教不好 [2012/04]
- 图集:27日温州南站抗议一度失控 [2011/07]
- 习近平女儿低調列席薄熙来研讨会 [2012/05]
- 《青年报》 你是“报青天”! [2011/07]
- 共享奢侈: 塞纳河畔的人工海滩 [2012/09]
- ryu:在上海孝敬父母本帮菜 [2011/04]
- 正好有摄影记者路过,碰巧就拍了下来... [2012/03]
- 乗飞机奢华头等舱 体验 Luxury flying [2011/04]
- ryu: F1场上的青春 F1女郎 [2011/07]
- 巴铁试水北京!与台湾在开罗桌下握手! [2020/09]
- 我论:90后美女坐胡锦涛龙座留影 被无情开除 [2012/09]
- 有露不白露,恶心的干露露 [2011/11]
- 上海淮海路YP时尚街拍 [2012/08]
- 自诩上等人的上海市民的深度焦虑 [2012/09]
- 香港,你今天很丢人! [2012/04]
- 祖国,我有什么本事卖你? [2012/06]
- 处心积虑的英国人太坏了! [2012/07]
- 用图片浅说“两会” [2012/03]
- 7.1 香港的表情 [2012/07]
- 中国人活在两个不同的中国 [2011/08]
- 痛感父母曽是“知青” [2012/10]
- 怪象奇谈话爱国情怀 [2012/09]
- 什么法最大?领导的看法! [2012/03]
大公网之《北京观察》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仲祖文等中共官媒笔名的政治密码。文章大致如下:
8月13日,中共官方宣布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完成”,《人民日报》随即于次日刊发署名为“本报评论员”的署名文章《肩负神圣使命 忠实履行职责》。这一“本报评论员”,更在近期的胡锦涛“7 · 23重要讲话”后连发六文,对讲话进行全方位解读和评论,引导舆论,一时引发海内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以“本报评论员”等署名的系列文章,其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政治意蕴?《北京观察》解读这一政治密码。
党报笔名 反映评论特点
人民日报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一般针对重大事件,重大话题。典型的案例是,在中央宣布薄熙来不再担任重庆市委书记之后,《人民日报》发表《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等三篇署名“本报评论员”的评论。社长张研农称,(这些评论)确定基调,统一全党全国思想认识、安定民心稳定大局”。
8月13日,中共官方宣布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完成”,《人民日报》随即于次日刊发署名为“本报评论员”的署名文章《肩负神圣使命 忠实履行职责》。这一“本报评论员”,更在近期的胡锦涛“7 · 23重要讲话”后连发六文,对讲话进行全方位解读和评论,引导舆论,一时引发海内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以“本报评论员”等署名的系列文章,其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政治意蕴?《北京观察》解读这一政治密码。
党报笔名 反映评论特点
人民日报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一般针对重大事件,重大话题。典型的案例是,在中央宣布薄熙来不再担任重庆市委书记之后,《人民日报》发表《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等三篇署名“本报评论员”的评论。社长张研农称,(这些评论)确定基调,统一全党全国思想认识、安定民心稳定大局”。
人民日报其他亦有“任仲平”的笔名。张研农介绍说: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张本人长期担任“任仲平”项目组组长。“任仲平”系列评论发端于1993年,其开篇之作为12月22日头版刊发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
此外,《人民日报》社内部对国际问题上亦有相关笔名。其中两个有影响力的笔名是“国纪平”和“钟声”。 “国纪平”取谐音“国际的重要评论”。2008年推出的“钟声”是“中国之声”的谐音缩写。
关键节点 笔名文章打响舆论宣传
在关键的历史节点前后,亦有特殊的笔名文章出现。如九十年代初蜚声国内外的“皇甫平”系列文章。“皇甫平”——实为“在黄浦江辅佐邓小平”之意。在中国内地改革进程的特殊时候,“皇甫平”连发四文,为改革摇旗呐喊。
在关键的历史节点前后,亦有特殊的笔名文章出现。如九十年代初蜚声国内外的“皇甫平”系列文章。“皇甫平”——实为“在黄浦江辅佐邓小平”之意。在中国内地改革进程的特殊时候,“皇甫平”连发四文,为改革摇旗呐喊。
2010年10月末,《人民日报》以“郑青原”笔名连续刊发五篇评论,其内容更涉及“政改”等敏感话题。“郑青原”系列文章出炉时,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结束,第三个三十年改革的大幕即将拉开。在此关键节点上,“郑青原”系列文章颇具意味。 新华网曾于10月31日在首页醒目位置登载署名“肖勇”的文章《揭秘:<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的“郑青原”》,指出“郑青原”取义正本清源的谐音。这是比“仲祖文”、“任仲平”更高级别的化名或谐音,或是政治局级别的舆论导向,意在对全党进行思想的澄清和意志统一。
“仲祖文”是“中共中央组织部文章”的谐音,为中组部发表文章时采用的笔名。
“仲祖文”是“中共中央组织部文章”的谐音,为中组部发表文章时采用的笔名。
政情分析人士介绍,上述笔名的产生和中共内部的政策宣传和政策指导体系有关。笔名文章在官媒发表带有官方权威,可以具有更大的宣传和传达半径(官媒读者多位党员),在行文上亦比公文灵活。笔名文章和公文传达二者相得益彰,构成中共独特的传达体系。
(方乐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