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年收入六万的四口之家怎样活 [2011/12]
- 对比国内组装的高铁与日本高铁的差距---广州行(2) [2015/10]
- 红灯区-夜总会-肉欲-衰落---三藩市奇景(4) [2011/12]
- 女人的胸不必大, 真胸不怕爆 (儿童不宜) ---世外桃源(5) [2011/09]
- 我在美国做泥工很无奈---前院后园(3) [2011/09]
- 美国强大是因有超强的军队吗? [2015/05]
- 游客看不到中国城家庭的蜗居生活 [2015/02]
- 加州男女共厕有那么可怕吗? [2015/05]
- 火炉长沙,满城美女汗香薄衫凉---回国记(6) [2015/08]
- 贫富差距,麓林靓影伴佳肴,陋巷贫寒私家饭---回国记(20) [2015/09]
- 逛老菜市,方知上品牛排是何样 [2015/12]
- 回国坐高铁,方知高铁不为旁人知的一面 ---广州行(1) [2015/10]
- 国人炒高了三藩市湾区的房价? [2015/03]
- 全美最富城市三藩市的房价 [2015/03]
- 美钞居然可以玩成这样 [2015/06]
- 吃国内来的黑米,吃出了一碗黑水 [2013/03]
- 看美国华人摩托车团队,聊纽约摩托车事件 [2013/10]
- 我在美国当农民很辛苦---前院后园(1) [2011/09]
- 裸官的妻儿住哪儿---美国的艇湾社区 [2012/03]
- 我在美国做木匠很费力---前院后园(2) [2011/09]
- 国内来的人问:不是贪官,那来的钱买这么大的豪宅? [2011/10]
- “奔驰车算个啥”富二代在美国开什么车? [2011/11]
- 来美国后,我不再歧视上海人 [2013/01]
- 人财两空的朋友说:失去了才有新收获 [2011/10]
- 漠视对生命的尊严,源自于扭曲的权威 [2012/05]
- 从军事角度看钓鱼岛之争的结果 [2013/03]
- 第一次赤脚踩粪肥---我当知青的小故事(1) [2012/07]
因家里还有正在成长的孩童,工作之余自然要关心孩子们的教育,对我们这些受东方文化教育的人来说,"美式教育",究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优势呢。在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有机会接触到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任教的心理学教授艾莉森对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宝宝在想什么?
如果在30年前问这个问题,大多数人,包括心理学家,会告诉你宝宝是没有理性的,也不会有逻辑思维能力。但在过去的20年里,“ 发育学”彻底地颠覆了这个观念。从某些角度来看,宝宝的思维和大多数聪明的科学家的思维是相同的。 举个例子。这位宝宝可能在思考某件事,在他的脑袋瓜中,他想要弄清楚其他婴儿在想些什么。毕竟,我们最难办到的一件事,是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觉。要了解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的不完全一致是多么的困难,我们想要知道宝宝和小孩子能否理解其他人的奥秘。目前的问题是: 我们如何与宝宝们沟通呢?他们还不会说话,当你问一个三岁的小孩他在想什么时,他的回答将会是一串精彩的意识流独白:关于小型木马,生日,或是类似的答案。那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提问呢?
这秘密居然是椰菜花。我们用的研究方法是给宝宝们两碗食物:一碗生的椰菜花,一碗是好吃的金鱼饼干。所有的宝宝都选择了饼干而不是生的花椰菜,妈妈随后也品尝了这两种食物,她先吃饼干,然后作出喜欢饼干而不喜欢椰菜花的表情。再吃椰菜花,然后说:“Mmmmm,椰菜花,我吃了椰菜花”。然后当她再吃饼干时,她会说:“饼干真难吃,我居然吃了饼干,真恶心”。所以,她假装自己喜欢吃的和宝宝们喜欢的恰恰相反。我们对13个月和15个月大的宝宝们做了这个实验。妈妈将自己的手伸出说:"能给我点吗?"
大家都想知道:宝宝会给她什么,是妈妈喜欢的还是宝宝自己喜欢的?让人惊讶的是15个月的宝宝,虽然还没有开始走路和说话,却将自己喜欢的饼干给了妈妈,而13个月大的宝宝只会望着妈妈。但在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 他也把饼干给了妈妈。这项实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发现,首先是这些15个月大的孩子已经开始注意到别人的需求了。还有, 他们已意识到自己应该做点帮助他人达成愿望的事。 但更让人值得关注的是,13个月大的宝宝们没有这种意识,说明15月大的宝宝懂得了一个人性的奥秘,而他们3个月前还没有意识到。所以宝宝们知道的和学到的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这是在过去20年里的上百项调查的其中之一 证明了这个观点。
你也许想要问:从表面来观察这些宝宝似乎没什么用处。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来研究这些没用的宝宝们的举动呢?如果我们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找到了一个答案。我们观察各种不同种类的动物,不光是灵长类,包括其它哺乳动物和鸟类,还有有袋目哺乳动物,比如像袋鼠和袋熊,结果是动物的孩童时期的长短和它们的脑部大小与身体的比例,还有它们的智慧和灵敏是相互关联的。
图片上的鸟可以证明这个观点。左边是科学杂志封面上一只非常聪明的乌鸦,它们在一些方面就像猩猩一样聪明,这只鸟学会了如何用工具来取得食物。另一张图是家鸡,基本上可以说是笨得不能再笨的鸡。它们虽然很擅长啄食,但其它方面就不行了。可乌鸦是幼鸟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它们完全依赖妈妈用虫子来喂养它们,两年对于一只鸟的生命来说是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鸡相对来说就成长的较快,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就能自己吃食。这就是为什么乌鸦能上科学杂志的封面,而鸡的下场就是变成锅里的汤的原因。
在两年的童年时期里,某些因素似乎和知识与学习有关系。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像鸡这类的动物, 好像只擅长把某一件事做好。那件事就是在一个环境中啄食。而像乌鸦这种动物,却不擅长做好某一具体的事,但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方面,它们却非常擅长。
我们的孩子对我们的依赖的时间超过任何动物对父母的依赖,我们人类在到了像乌鸦那种穷途末路时,我们比它们更能想到好的解决办法。我们的大脑和四肢的比例,目前还没有任何动物能超过。我们有更多的智慧和更强的适应性,可以学到更多知识,还能在更多不同的环境下生存。
我们为什么看到这样的一个关联? 答案是学习的技巧,它非常有用,对成功也很有帮助,但也有它的不利。这个不利便是在你学会之前,你将无法提供任何帮助。当一只巨齿象向你冲来的时候,你不会去想我到底应该用矛来刺还是用弹弓来射?ō而你在巨齿象出现之前,就需要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普遍的看法是,在早期的孩童时候,我们是被保护着的,我们不需要做任何事,只需学就够了。但当我们成年后,则可以把幼年和童年时学到的东西加以运用,并让这些知识在社会中起到作用。
18世纪时的数学家托马斯贝斯,描述了科学家探索世界的方式,科学家们的方法是先准备一个假设,然后为该假设找根据,根据会使他们改变假设,然后他们就开始新的假设,过程就是这样。 如果你在小孩玩的时候观察他们,或是要他们回答某个问题,他们会做一系列的尝试。我们称它为"尝试每一种可能"或者是"玩一玩"。ō
当小孩子是什么样的一种经历呢?我认为小孩子的意识事实上比我们大人的要强得多,大人的注意力和意识就像一盏聚光灯。但是大人会自己决定哪些事有关,哪些事重要,哪些事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对所关注事情的意识会变得非常明亮,非常清晰,其它事就反而比较暗淡。我们甚至大概知道我们的大脑为什么指挥我们这样做。
如果对婴儿和小孩注意力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完全和我们不一样。我觉得婴儿和小孩的意识更像一盏灯笼而不像聚光灯。所以他们不擅长将问题简化。但他们非常在行在同一时间里吸收不同来源提供的信息。而且我们尚未发现任何带阻止性的元素。当我们说这些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其实是说他们在分散注意力方面不擅长。那就意味着他们很难将注意力只集中在重要问题上,而遗漏那些为他们提供线索的事情。这是一种注意力,一种知觉,我们从那些生来就会学习的蝴蝶身上见过的知觉。
如果我们大人也想体验一下小孩的那种知觉,我认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给自己一个从未遇到过的状况── 比如说当我们第一次来到巴黎,有了新的恋人,在喝了三杯双份浓缩咖啡之后,你恋爱了,这种幻觉很棒,但它会在凌晨三点中把你叫醒,会哭泣。当小孩是什么感觉?它就像在在巴黎的艳遇,这不是我们的知觉收缩,它反而是扩大了。
总之当大人很好。我们可以绑自己的鞋带还能自己过马路。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花这么多时间让小孩以大人的方式思考。 但我们需要像蝴蝶学习(破茧而飞),才能思想开放,灵活学习,加强想象力,增强创造力,至少在某些时候,我们需要让大人开始学习小孩的思考方式。
小Y不到一岁时就摸iphone,然后摸ipad,小手在屏幕上滑来滑去找自己喜爱的游戏,但打开一个游戏玩不到十几秒,又会换到另一个游戏。不要抱怨小孩坐不住,不专心。孩子的思维就像一盏灯笼,散发性思维就是他们的特点,孩童时期更多的是要吸收学习多样化的东西,要像鸟类那样,从广泛的四周觅食,才会飞得更高。你总不会希望孩子像鸡一样只会啄眼前的食,而将来被别人当作下汤的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