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年收入六万的四口之家怎样活 [2011/12]
- 对比国内组装的高铁与日本高铁的差距---广州行(2) [2015/10]
- 红灯区-夜总会-肉欲-衰落---三藩市奇景(4) [2011/12]
- 女人的胸不必大, 真胸不怕爆 (儿童不宜) ---世外桃源(5) [2011/09]
- 我在美国做泥工很无奈---前院后园(3) [2011/09]
- 美国强大是因有超强的军队吗? [2015/05]
- 游客看不到中国城家庭的蜗居生活 [2015/02]
- 加州男女共厕有那么可怕吗? [2015/05]
- 火炉长沙,满城美女汗香薄衫凉---回国记(6) [2015/08]
- 贫富差距,麓林靓影伴佳肴,陋巷贫寒私家饭---回国记(20) [2015/09]
- 逛老菜市,方知上品牛排是何样 [2015/12]
- 回国坐高铁,方知高铁不为旁人知的一面 ---广州行(1) [2015/10]
- 国人炒高了三藩市湾区的房价? [2015/03]
- 全美最富城市三藩市的房价 [2015/03]
- 美钞居然可以玩成这样 [2015/06]
- 吃国内来的黑米,吃出了一碗黑水 [2013/03]
- 看美国华人摩托车团队,聊纽约摩托车事件 [2013/10]
- 我在美国当农民很辛苦---前院后园(1) [2011/09]
- 裸官的妻儿住哪儿---美国的艇湾社区 [2012/03]
- 我在美国做木匠很费力---前院后园(2) [2011/09]
- 国内来的人问:不是贪官,那来的钱买这么大的豪宅? [2011/10]
- “奔驰车算个啥”富二代在美国开什么车? [2011/11]
- 来美国后,我不再歧视上海人 [2013/01]
- 人财两空的朋友说:失去了才有新收获 [2011/10]
- 漠视对生命的尊严,源自于扭曲的权威 [2012/05]
- 从军事角度看钓鱼岛之争的结果 [2013/03]
- 第一次赤脚踩粪肥---我当知青的小故事(1) [2012/07]
有时候,我们看舞台上表演时,往往会被台上光影彩幻的背景画所吸引,但是,只要你去过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羚羊峡,就会觉得任何人造的舞台背景,都不及羚羊峡谷内天然光造就的魔光幻影美丽。
羚羊峡---这个极其普通的地名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但这个美国印第安人所拥有的羚羊峡奇异的风光,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当进入这个羚羊峡谷后,你会幻以为自己身处在一个奇异迷幻的外星之中,你会突然发觉,用美妙啊,神奇啊,叹为观止啊等等词汇来形容这些奇观已经显得太贫乏了。似乎人类创造的文字很难生动地描绘出这里面的奇幻景观。不知哪位文学大家在面对着这大自然景观时,是否会创作出我们早已熟悉了的赞美词语之外的新词!
羚羊峡(Antelope Canyon)就是一个用尽所有词汇,也难以完美地形容出它那神奇美妙的地方。它地处美国印地安人最大部落纳瓦荷族(Navajo)的领地内,因这里的砂岩质地“柔软”,经百万年的各种侵蚀而形成了现在这样的诡异形状,让见到它的世人啧啧称奇。羚羊峡地区常有季节性的急风暴雨,每次暴雨后产生的洪流都会急剧地冲进羚羊峡谷中,巨大流量的洪水在狭窄裂缝形的峡谷通道内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对弯曲的砂岩壁造成极大的侵蚀。经过百万年来急流和强风对岩壁的侵蚀,加之快速的暴洪在狭窄的谷中回旋冲击,使谷底壁的岩石上形成了如同流水般的光滑线痕,在从峡谷顶部的隙缝和孔穴中倾泻下的天光照射下,峡谷内的通道显出了非凡世般的奇幻光效。
又由于洪暴风暴对峡谷壁的侵蚀程度各不相同,使峡谷内的岩壁产生出了波浪起伏的状态,也因为这些峡谷壁有受光与背光之分,面与面相互反射着天光,经过多次地反射折射,在峡谷内就呈现出了梦幻般的色彩。紫色、红色、桔色、黄色等等色彩叠加在一起时,就更加显得神奇地夸张。由于峡谷内大片岩壁凸起或凹进,犬牙交错地对立,有时更是扭曲翻腾,千回百转,在中午透过谷顶缝隙泻下的光线照耀下,更形成了一幅幅曲线美 妙光影迷幻的美景。随着移步换景,光线的强弱不断变化,每进一步,岩壁产生出的曲线和光影就有变化,其色彩从黄色到桔色、再从粉色到红色,从褐色变到紫色到蓝色,每个角度都可形成一幅独一无二光和沙的杰作,每个场景都能产生出与众不同的奇幻效果。置身在峡谷内,就如同置身在异域的星球上,感觉相当的目眩迷幻,实在是视觉灵光幻影的奇迹 。
陪同我们的导游是个身背着一支笛子、很健谈的印第安小伙子,一路上,他用动情的声音给我们讲解羚羊峡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天傍晚,一个叫SueTsosie的12岁印第安小女孩,因为寻找一只走失的小羚羊而发现了这里的峡谷,后来大人们也进到峡谷内,发现岩壁上的石纹与羚羊螺旋般角上的纹理相似,因而称这里的峡谷为“羚羊峡”。我问,书上不是说这里因过去是很多羚羊的栖息地,故而被称为“羚羊峡”吗?印第安小伙子风趣地说:我们纳瓦荷人的故事,从不写在书上,我们都是口口相传。
在羚羊峡,我们的视觉得到了极饱和的满足,但唯有一件事使我们很感遗憾。由于我们正值在中午时分入峡谷,这段时分刚好太阳光直射谷内,是谷底光线更明亮,此刻的游人也很多,他还要急着出谷接游客入峡谷,要不然,他会为我们在谷底吹一首印第安的民俗笛曲。我可以想象到,那脆响的笛音在峡谷中回荡时,是何等的一种超凡享受。
“波浪谷”抽签未中后,我们转道去亚利桑那州的佩奇镇,那里集中有万里赤壁的格伦峡谷国家休养区、天马踏一脚的马蹄湾及天泻玄幻之光的印第安人羚羊峡。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在荒原公路上远远就能望见火力发电站三个高高的烟筒,但要开到烟筒附近的羚羊峡还得开一小时车。
羚羊峡是印第安土著举行祈祷、祭神等大型活动的圣地,平时他们自己都不会擅入,自从上纪30年代被发现后,几乎没有外人进入。直到1994年一个美国人得到许可进入观赏,并拍摄了一套羚羊峡谷的摄影作品引起极大轰动,游客开始大增。
在一大片荒漠上,有个简易的小篷架木屋,这里就是羚羊峡的售票站。
简易小木屋旁有个木牌,上面写有规则: 不得在峡谷峭壁涂写。不能攀上峡谷峭壁。峡谷内禁止吸烟。不能跃过峡谷。小孩须受到大人监管……。
因这里属于印第安人纳瓦荷族的保留地,所有保留地上的风景区都由印第安人自主管理,政府管不着,所以这里的门票也比国家公园贵很多,每人除要购票外,还要再加一笔特殊费用。
购票后,印第安小伙子导游领着我们穿过一大片岩石地面如美画的开阔荒地走向峡谷。
走着走着,前方一大块较为平整的岩石面上裂开了一条缝隙,导游指着这窄窄的裂缝说这就是羚羊峡的入口。
从这只能侧身才能爬入的峡谷口,我们进到了心中充满着神秘感的峡谷内。
入到峡谷内,一切美丽的词汇都显得多余,这里始终都静悄悄,你只需用眼用耳用心去感受。
在峡谷内一开阔的洞穴中,导游示意我用相机对准洞穴顶上的圆洞口,随后手抓一把沙子朝上一抛,一幅天泻玄幻之光就这样产生了。
爬出峡谷口,再回头看看让我们视觉及心灵得到极大满足的羚羊峡。
可惜听不到陪同我们的印第安小伙子用这支祖传的笛子在谷底吹一首印第安民曲。
很健谈的印第安小伙子导游伸出手势向我们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