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年收入六万的四口之家怎样活 [2011/12]
- 对比国内组装的高铁与日本高铁的差距---广州行(2) [2015/10]
- 红灯区-夜总会-肉欲-衰落---三藩市奇景(4) [2011/12]
- 女人的胸不必大, 真胸不怕爆 (儿童不宜) ---世外桃源(5) [2011/09]
- 我在美国做泥工很无奈---前院后园(3) [2011/09]
- 美国强大是因有超强的军队吗? [2015/05]
- 游客看不到中国城家庭的蜗居生活 [2015/02]
- 加州男女共厕有那么可怕吗? [2015/05]
- 火炉长沙,满城美女汗香薄衫凉---回国记(6) [2015/08]
- 贫富差距,麓林靓影伴佳肴,陋巷贫寒私家饭---回国记(20) [2015/09]
- 逛老菜市,方知上品牛排是何样 [2015/12]
- 回国坐高铁,方知高铁不为旁人知的一面 ---广州行(1) [2015/10]
- 国人炒高了三藩市湾区的房价? [2015/03]
- 全美最富城市三藩市的房价 [2015/03]
- 美钞居然可以玩成这样 [2015/06]
- 吃国内来的黑米,吃出了一碗黑水 [2013/03]
- 看美国华人摩托车团队,聊纽约摩托车事件 [2013/10]
- 我在美国当农民很辛苦---前院后园(1) [2011/09]
- 裸官的妻儿住哪儿---美国的艇湾社区 [2012/03]
- 我在美国做木匠很费力---前院后园(2) [2011/09]
- 国内来的人问:不是贪官,那来的钱买这么大的豪宅? [2011/10]
- “奔驰车算个啥”富二代在美国开什么车? [2011/11]
- 来美国后,我不再歧视上海人 [2013/01]
- 人财两空的朋友说:失去了才有新收获 [2011/10]
- 漠视对生命的尊严,源自于扭曲的权威 [2012/05]
- 从军事角度看钓鱼岛之争的结果 [2013/03]
- 第一次赤脚踩粪肥---我当知青的小故事(1) [2012/07]
当一个家处在方圆几十英里人烟罕见的原野,最靠近这个家的邻居却是远处的一片群山,周围荒芜野地里除了全是半人高的野草外,有的就只是一片空旷,而与独屋相依偎的却只有房前的一棵老孤树。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会使一个家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呢?
在男孩的带领下,我们继续参观他们家面积超大的庭院,不看不知道,这貌似一堆“破铜烂铁”中,却藏有很多古董铁疙瘩。除了有古老的铁制农具外,还有很多上世纪初的古老汽车。尤其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些“破铜烂铁”中有很多铁制的“艺术”作品,全是用一些废弃的机械部件,以巧妙的构思顺势而做成的“装置艺术”。看来制作这些作品的人不会是一般的人,一定是个具有艺术修养的人所为。
我问男孩,这些“艺术”作品是从哪儿收集来的。
男孩说,这些作品都是出自他父亲之手。
咱对男孩说,能不能见见他那艺术家的爸爸? 孩子随即奔进房,不一会儿,一位满脸白胡须,头戴一顶皮瓜帽,架了副圆形眼镜的老人走出了房。
一看这老人的形像,完全是一付艺术家的模样。老人向我们介绍,这里所有的艺术装置铁制品,都是他带着孩子们一起制作完成的。
原来如此,没有艺术细胞的人,还真不能做出这些构思巧妙的东西。由此也让我们很感慨,在如此荒凉的地方能长期地生活下来,除了要有坚毅的忍耐力来适应环境外,精神上的寄托更是顽强生存中不可或缺的。
欣赏完这些铁制的艺术作品后,我很委婉地问老人,这地方看起来很荒凉,何以你们会选择居住在这里。老人没有即刻回答我的问题,回到屋里取出一本书给我们看。
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这位铁品制作艺术家还是一位诗人!
老人拿着这本被水淋湿过的诗集对我们说,这是他自己写作的一本诗集,也是他写作的很多集诗歌中留下来的其中一本集诗。老人介绍几年前一个圣诞节的晚上,因圣诞灯电线短路引起了一场大火,烧塌了他们家原来住的木屋,同时也烧掉了他们家很多宝贵的东西,这本诗集就是当时火灾后的幸存品。
老人用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指,翻着起皱的书页颇有感触地说,他所写的所有诗歌,描写的都是对爱情的憧憬与感受,抒发的都是对自然物景的崇拜和敬畏。他微微抬起头望着远处朦胧的群山,以淡淡的口吻自语道:这里春天时,大雨过后,干枯褐色的原野一夜之间就布满了嫩绿,生命在看似极为虚弱时总能转为旺盛。夏天的阳光虽然很猛烈,但能带给我们更多的营养,使我们有更健康的体质。秋天这里会有大风,野草伏起像波浪,狂风席卷走了所有的污浊,也扫去了身上的病痛。冬天,厚厚的积雪会像棉被一样盖住这里所有的一切,周围所见是白色一片,也让我们能更好地养精畜锐。
原来诗人要的就是回归到自然之中的生活。
见到诗集中有张他儿时的照片,我便问老人,看您小时候这很“时髦”的样子,你并不像是从小在这里长大的。
老人没有直接回答我这个问题,只是说他喜欢大自然的环境,这块地是他几十年前买下来的。接着,老人继续翻页向我们介绍他的诗歌,当他读到一首描写山的诗时。我告诉他,我们经过这里就是要去看冰山的。老人对我们笑着说,他知道我们走这条路是会去冰川公园,他说他们过几天也要外出旅游,不过与我们刚好相反,他们是要去大城市旅游,带孩子们去看住在城里的爷爷奶奶。
老人终于透露了他原来也是个城里人,但何以会淡看红尘而归隐山林?是为了爱情?还是为了呼应山的召唤?!
火灾后,他们建了个简陋的铁皮房,屋里的基本生活设施与城市里的都一样,但购买生活用品和食物,孩子上学看病去医院,则要开一个多小时的车去最近的小镇。
虽然满院子的这些“艺术装置”品很有特色,给人带来焕然一新的新鲜感,也能传递出这家人对生活的热情,但我们很难体会到他们生活背后的艰难。尽管这些作品一时也不会使他们变得富有,但从他们带笑的面容中,能感觉到艺术使他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而精神层面的充实,使得这家美国人能在这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
这户美国人家就座落在蒙他那州的382号公路旁。
这片荒无人烟的地带,除了盛长草外,还是长草。
车上装载的是喂牛马的饲料草。
这家院子里的铁制艺术品,全是用一些废弃的机械部件,以巧妙的构思制作而成的。
老爷车车轮钢圈做成的院门。
剪草机轮子和草耙叉子构成的院门。
齿轮与牛仔马蓬车轮及铁马掌院门。
齿轮与钢锯片构成的钢制蝴蝶。
铁楸铁勾制成的老鹰。
这是小恐龙?或是猛禽?
大小铁罐组合而成的铁兵铁将。
是企鹅还是猎鹰?
看着眼前捧着自己诗集的这位艺术家及诗人,我很感慨,为何他会来此荒野里扎根?是游历此地为了那浪漫的爱情而在此居住?或是因落难而在此以养铁马为生?
老人拿着这本被水淋湿过的诗集为我们介绍他自己写作的这本诗集。
这是诗集中老人儿时的照片。
诗集中老人中年时拍的牛仔装。
介绍完自己的诗集后,老人将这本从火灾中抢救出来的诗集送给了我们,转身又开始忙自己的工作了。
老人的孩子们也遗传了他的艺术细胞。
这是小儿子画的对面山的雪景油画。
现在的老人还有诗集中壮年时期的那份坚毅。
老人的儿子与诗集中老人儿时的样貌是何等地相象。
孩子的妈妈穿戴很朴实,大大的草帽下遮盖不住她昔日的美貌。尽管这原野的烈日在她脸上留下无数的皱纹,但她脸上展开的笑容使她看起来依然很美丽。
蒙他那州的车牌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字句―――“宝藏之州”。这家美国人家不仅地面上有成堆成堆的古董财宝,谁又能知道他家地底下会不会还藏有更多已探明的宝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