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年收入六万的四口之家怎样活 [2011/12]
- 对比国内组装的高铁与日本高铁的差距---广州行(2) [2015/10]
- 红灯区-夜总会-肉欲-衰落---三藩市奇景(4) [2011/12]
- 女人的胸不必大, 真胸不怕爆 (儿童不宜) ---世外桃源(5) [2011/09]
- 我在美国做泥工很无奈---前院后园(3) [2011/09]
- 美国强大是因有超强的军队吗? [2015/05]
- 游客看不到中国城家庭的蜗居生活 [2015/02]
- 加州男女共厕有那么可怕吗? [2015/05]
- 火炉长沙,满城美女汗香薄衫凉---回国记(6) [2015/08]
- 贫富差距,麓林靓影伴佳肴,陋巷贫寒私家饭---回国记(20) [2015/09]
- 逛老菜市,方知上品牛排是何样 [2015/12]
- 回国坐高铁,方知高铁不为旁人知的一面 ---广州行(1) [2015/10]
- 国人炒高了三藩市湾区的房价? [2015/03]
- 全美最富城市三藩市的房价 [2015/03]
- 美钞居然可以玩成这样 [2015/06]
- 吃国内来的黑米,吃出了一碗黑水 [2013/03]
- 看美国华人摩托车团队,聊纽约摩托车事件 [2013/10]
- 我在美国当农民很辛苦---前院后园(1) [2011/09]
- 裸官的妻儿住哪儿---美国的艇湾社区 [2012/03]
- 我在美国做木匠很费力---前院后园(2) [2011/09]
- 国内来的人问:不是贪官,那来的钱买这么大的豪宅? [2011/10]
- “奔驰车算个啥”富二代在美国开什么车? [2011/11]
- 来美国后,我不再歧视上海人 [2013/01]
- 人财两空的朋友说:失去了才有新收获 [2011/10]
- 漠视对生命的尊严,源自于扭曲的权威 [2012/05]
- 从军事角度看钓鱼岛之争的结果 [2013/03]
- 第一次赤脚踩粪肥---我当知青的小故事(1) [2012/07]
在倍可亲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上海女白领:到美国以后的最大感触就是钱不够用!”写的是一位叱咤职场的上海姑娘,来美国后成为了个全职家庭主妇的心路历程,读来很有同感。文章前半部虽有些夸张与讥讽,但越往后,越渐渐地流露出了真情实感:
“......来到美国,离家乡远了,离家人却更近了。以前老公总说工作累,还说反正有保姆和老人帮忙,回家以后经常两手一摊啥也不干,或者就去聚餐,晚上周末也常有饭局。
现在倒好,商场超市早早就关门了,餐厅也没几家能入咱中国人法眼的。几乎为零的美国夜生活,一下把我们都送回了家。我们一起研究菜谱、一起下厨、一起带孩子唱歌,周末远足、假日旅行。
慢慢地,我学会了放缓脚步,欣赏生活,学会了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学会了用很长的时间培育,然后等待一朵花慢慢绽放。在国内的时候,我常常很焦虑,逼着自己努力工作,时常缺乏安全感,因为那时我觉得,没钱一定不会幸福。到了美国,我开始觉得,就算没有太多钱,依然可以很快乐。
那天晚上,我站在门口看星星,邻居美国大妈刚巧出门,就停下来和我一起仰望星空。她告诉我哪颗是火星哪颗是木星,行星不眨眼恒星才眨眼睛,她给我讲每个星座的名字,描述八月份流星雨的壮观......
其实美国大妈就是个普通人,唯一的工作是帮侄子带孩子。那个瞬间,我突然发现,其实哪怕就算当个家庭妇女,也一样可以很有型很有款很拉风很酷!”
是的,在美国的生活,我们白天上班,孩子上学,下班回来,我们一起做晚饭,饭后倍孩子一起玩。周末远足、假日旅行,就这么简单。
周末如果不外出远足、旅行,就会在家做些小工艺活。
三藩市民居建筑的风格很多样化,古典与现代风格的建筑有很多,尤其喜欢街边那些造型典雅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房子。美好的印象总得想法子保留下来,去商店买个维多利亚式的小木房,将记忆里的色彩涂到小木屋上。
用心去观察这些建筑物,可谓是上了一堂建筑学的课程。从中也学习怎样搭配色彩,逐渐提高欣赏水平。
每周,孩子课后都会去学学跳舞画画弹琴,不求未来成为专业人士,只求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很多时候,授课老师会鼓励家长与孩子同舞同乐。
晚饭后,让孩子们做些手工劳动。
孩子勤动手制作东西,有利于培养她们的实干能力,长大后不会懒惰。
织毛线衣、钩茶水瓶保温套大家都不会陌生,没想到在如此现代化的美国,孩子会玩这传统的钩毛线活。
做完作业后,孩子用毛线织织小动物还是蛮有意思滴。
扎辫子的橡皮筋也是过去那个年代孩子们喜欢玩的东西。
现在孩子玩橡皮筋则玩出了更多花样,将各色小小的橡皮筋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编排,就能织出很多款别致的手镯和手指环。
熟能生巧,现在孩子一个小时就能织出四五个手镯,让小Y秀一秀。
怎么样,孩子织出来的东西还有点品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