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国的几个第一由谁造?

作者:三Y老豆  于 2014-5-10 09:5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流水杂记|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43评论

关键词:中国

     凡事都有第一这不足为奇,例如中国的第一个水力发电站,中国的第一座跨河铁桥,中国的第一个不怕水淹的现代城市排泄系统等等。如果说以上这些都不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也不必感到沮丧,因为这些工程都是一百多年前建造的。

  但当知道这水电站,这跨河铁桥,这下水道百年后依然还能正常使用,那不得不佩服建造这些工程的人员,而这些造福国人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就是德国制造。

  1908年,法国以滇越铁路通车需要用电为由,与清朝云南政府交涉,要求准其在云南滇池出口的螳螂川上游建水电站。此举遭到云南一些绅士的反对,并提出官商合办水电站的设想。

  但因官府当局无力出资,遂以商界为主自办螳螂川石龙坝电站。同年7月聘请了德国工程师毛士地亚麦华德设计水电站,全套设备通过德商“礼和洋行”购买,水电站于1910年8月21日开工,工程历时21个月,耗资50万银元。1912年5月28日正式发电,发电机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装机容量为480KW,所生产的电通过32公里23千伏线路向昆明供电。

  石龙坝水电站的建设,成为了中国民间开创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自建、自管、自用的成功范例,是最早民间集资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创举。

  当然,德国的产品也有水土不服的时候,虽然石龙坝水电站作为一座百年水电站,百年来经历了诸多坎坷曲折,即使经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火的考验也未曾倒下,但在2004年却因上游企业长期排污导致的水污染,使得机组被严重腐蚀而被迫停产数月。

  100年过去了,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水轮机和发电机现仍然在石龙坝水电站正常运转。1997年,石龙坝水电站被命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72日,青岛暴雨倾盆。当地水文部门录得的数据是:连续降雨21个小时,最强降雨时持续40分钟,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雨势渐停后,一般道路只用了10分钟左右就将雨水排净,使青岛获得“中国最不怕水淹的城市”的美誉。

  何以青岛未像北京那样成为大雨后的“泽国”?

  1900年,德国招募了一批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 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规划了青岛的城市排水管道系统。

  德国城市规划设计师将青岛区的排水管网设计成雨、污分流方式。在铺设排水管网的同时,德国人还率先实行了包括电线和其他所有管线全部放入地下。

  在管道设计上也独具匠心,铺设的地下排水管道高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截面呈上宽下窄的鹅蛋形,上端宽阔的设计是为了水流较多时,能够实现快速流过、迅速排水。下面较窄的部分被贴上了瓷片,这样的底部设计,在水流较少时仍可保持流速和通畅,使淤泥在陶瓷面上更难于附着而被一起冲走。

上图是青岛市博物馆里陈列的一段当时德国人设计的水泥排水管道。

  百多年后,德国人建造的这个排水管道系统仍在发挥着有效的作用,令青岛成了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不管下多大的雨,积水从不会没过脚脖子,这不禁令人称奇。

  清朝末期,陕甘总督升允提出在黄河兰州段上修建铁桥,遂于1906年和德国人签订建桥合同,花了3年时间,建成了桥长233.5米的兰州黄河“中山桥”。这座由德国人设计建造的铁桥,在百年时间内,遭遇过地震、洪水、战乱和轮船的撞击士而依旧完好无损。

  何以一座铁桥经历百年多的磨难而不倒?这座大桥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参与大桥维修工程的兰州市桥梁管理维修所所长董擎,用两个不可思议概括了这座铁桥。

  第一、修桥时,他们截取了部分杆件送到兰州交通大学做力学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桥梁所用的钢材和现在的A3钢材标准一样。100年前这些从德国进口的钢材竟然和现代使用的钢材没什么两样,可见,当时对桥梁材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第二、他们打开杆件上的铁铆发现,铆钉和杆件结合面光亮如新,没有一点锈蚀。“起初我们以为一百年了,铆合处多少会有些锈蚀,可当我们将铆件启开后发现,里面完全是簇新的,也就是说一百年也没有任何空气和水分进入而造成锈蚀,能达到如此工艺令人匪夷所思,很难想象。”

  当时的德国承建商声称,将保障大桥80年内无质量问题。结果一百多年后,兰州黄河“中山桥”依然在正常使用。

  位于山东青岛市沂水路11号的一座德式建筑物,是始建于1903年的青岛总督府,它是由德国建筑师马立克(Mahlke)所设计。

  总督府建筑为砖石钢木混合结构,外表面由花岗岩砌成,大坡度屋顶采用红色筒瓦覆盖,是一座仿19世纪欧洲艺术风格的建筑。

  1949,总督府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楼。青岛总督府经历百年的风风雨雨,现在依然坚固耐用,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政协在此办公至今。

  由德国在1936年建造的宁波“灵桥”,成为当时中国最大最新型的独孔大环桥,至今也有78岁了。

  如今,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2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额达到666亿欧元(923亿美元)。显而易见,德国卖给中国的远非只是超高速列车、精密机器、工程机械、医疗器械等产品,德国的豪华轿车销往中国的数量以12%的比率逐年递增,德国制造的产品还将在中国流芳百年。

 

2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2

支持
1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3 个评论)

1 回复 fanlaifuqu 2014-5-10 10:05
凑巧沙发了!老Y上课了,收益不小!
1 回复 dwqdaniel 2014-5-10 10:11
感叹德国机器制造的精良!
1 回复 三Y老豆 2014-5-10 11:45
fanlaifuqu: 凑巧沙发了!老Y上课了,收益不小!
翻老见识多广
周末快乐!
1 回复 三Y老豆 2014-5-10 11:45
dwqdaniel: 感叹德国机器制造的精良!
靠产品质量说话,而不是靠吹喇叭,这才会使一个国家成为强国。
1 回复 前兆 2014-5-10 13:01
长篇的图文並茂,很有说服力。
1 回复 巍不足道 2014-5-10 14:27
德国真是一个好地方,那里的每一寸土地被德国人建设得井井有条,公路就象穿行在森林中,好像你不是在开车,而是在欣赏这里的风景。
1 回复 亦云 2014-5-10 19:31
巍不足道: 德国真是一个好地方,那里的每一寸土地被德国人建设得井井有条,公路就象穿行在森林中,好像你不是在开车,而是在欣赏这里的风景。
下次一定去 德国 开开车 过把瘾
1 回复 亦云 2014-5-10 19:32
老丫  是不是收了 德国的 广告费了, 开玩笑哩
1 回复 总裁判 2014-5-10 21:46
历朝历代最纠结的问题:西方文明对传统中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所谓利弊即究竟是否有利于中华帝国的稳定,制度稳定,社会稳定,思想稳定,稳定是最高利益,其他都是可以牺牲的。西方文明作为社会形态的整体, 千百年来同时具有两个的名声,应着朝廷的脸色说变就变,一个名声是文化交流,一个名声是文化侵略。
1 回复 秋天的云 2014-5-10 21:48
谢谢分享,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些。
1 回复 ryu 2014-5-10 23:45
德国之声 可是有人很讨厌啊,
1 回复 粒子在 2014-5-11 05:22
德国人的精益求精传统,和,中国人的大而化之传统,很有比较的价值
1 回复 心随风舞 2014-5-11 06:19
友情献花一朵朵,木有小丫,情绪立马减半。
1 回复 巍不足道 2014-5-11 06:39
许多人离开时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
1 回复 三Y老豆 2014-5-11 13:59
前兆: 长篇的图文並茂,很有说服力。
都是老故事了
1 回复 三Y老豆 2014-5-11 14:02
巍不足道: 德国真是一个好地方,那里的每一寸土地被德国人建设得井井有条,公路就象穿行在森林中,好像你不是在开车,而是在欣赏这里的风景。
感觉欧洲人很会享受,据说每周只上四天半班
1 回复 三Y老豆 2014-5-11 15:34
亦云: 下次一定去 德国 开开车 过把瘾
德国的出租车都是奔驰轿车
1 回复 三Y老豆 2014-5-11 15:36
亦云: 老丫  是不是收了 德国的 广告费了, 开玩笑哩
"一字不过三", 上两篇给德国车做了广告 这篇就是三
1 回复 三Y老豆 2014-5-11 15:39
总裁判: 历朝历代最纠结的问题:西方文明对传统中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所谓利弊即究竟是否有利于中华帝国的稳定,制度稳定,社会稳定,思想稳定,稳定是最
如今还在这两者之中挣扎
1 回复 三Y老豆 2014-5-11 15:40
秋天的云: 谢谢分享,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些。
不了解就不知道
周末快乐!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三Y老豆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在美国,年收入六万的四口之家怎样活 [2011/12]
  2. 对比国内组装的高铁与日本高铁的差距---广州行(2) [2015/10]
  3. 红灯区-夜总会-肉欲-衰落---三藩市奇景(4) [2011/12]
  4. 女人的胸不必大, 真胸不怕爆 (儿童不宜) ---世外桃源(5) [2011/09]
  5. 我在美国做泥工很无奈---前院后园(3) [2011/09]
  6. 美国强大是因有超强的军队吗? [2015/05]
  7. 游客看不到中国城家庭的蜗居生活 [2015/02]
  8. 加州男女共厕有那么可怕吗? [2015/05]
  9. 火炉长沙,满城美女汗香薄衫凉---回国记(6) [2015/08]
  10. 贫富差距,麓林靓影伴佳肴,陋巷贫寒私家饭---回国记(20) [2015/09]
  11. 逛老菜市,方知上品牛排是何样 [2015/12]
  12. 回国坐高铁,方知高铁不为旁人知的一面 ---广州行(1) [2015/10]
  13. 国人炒高了三藩市湾区的房价? [2015/03]
  14. 全美最富城市三藩市的房价 [2015/03]
  15. 美钞居然可以玩成这样 [2015/06]
  16. 吃国内来的黑米,吃出了一碗黑水 [2013/03]
  17. 看美国华人摩托车团队,聊纽约摩托车事件 [2013/10]
  18. 我在美国当农民很辛苦---前院后园(1) [2011/09]
  19. 裸官的妻儿住哪儿---美国的艇湾社区 [2012/03]
  20. 我在美国做木匠很费力---前院后园(2) [2011/09]
  21. 国内来的人问:不是贪官,那来的钱买这么大的豪宅? [2011/10]
  22. “奔驰车算个啥”富二代在美国开什么车? [2011/11]
  23. 人财两空的朋友说:失去了才有新收获 [2011/10]
  24. 来美国后,我不再歧视上海人 [2013/01]
  25. 漠视对生命的尊严,源自于扭曲的权威 [2012/05]
  26. 从军事角度看钓鱼岛之争的结果 [2013/03]
  27. 第一次赤脚踩粪肥---我当知青的小故事(1) [2012/07]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12: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