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年收入六万的四口之家怎样活 [2011/12]
- 对比国内组装的高铁与日本高铁的差距---广州行(2) [2015/10]
- 红灯区-夜总会-肉欲-衰落---三藩市奇景(4) [2011/12]
- 女人的胸不必大, 真胸不怕爆 (儿童不宜) ---世外桃源(5) [2011/09]
- 我在美国做泥工很无奈---前院后园(3) [2011/09]
- 美国强大是因有超强的军队吗? [2015/05]
- 游客看不到中国城家庭的蜗居生活 [2015/02]
- 加州男女共厕有那么可怕吗? [2015/05]
- 火炉长沙,满城美女汗香薄衫凉---回国记(6) [2015/08]
- 贫富差距,麓林靓影伴佳肴,陋巷贫寒私家饭---回国记(20) [2015/09]
- 逛老菜市,方知上品牛排是何样 [2015/12]
- 回国坐高铁,方知高铁不为旁人知的一面 ---广州行(1) [2015/10]
- 国人炒高了三藩市湾区的房价? [2015/03]
- 全美最富城市三藩市的房价 [2015/03]
- 美钞居然可以玩成这样 [2015/06]
- 吃国内来的黑米,吃出了一碗黑水 [2013/03]
- 看美国华人摩托车团队,聊纽约摩托车事件 [2013/10]
- 我在美国当农民很辛苦---前院后园(1) [2011/09]
- 裸官的妻儿住哪儿---美国的艇湾社区 [2012/03]
- 我在美国做木匠很费力---前院后园(2) [2011/09]
- 国内来的人问:不是贪官,那来的钱买这么大的豪宅? [2011/10]
- “奔驰车算个啥”富二代在美国开什么车? [2011/11]
- 来美国后,我不再歧视上海人 [2013/01]
- 人财两空的朋友说:失去了才有新收获 [2011/10]
- 漠视对生命的尊严,源自于扭曲的权威 [2012/05]
- 从军事角度看钓鱼岛之争的结果 [2013/03]
- 第一次赤脚踩粪肥---我当知青的小故事(1) [2012/07]
好像国家地理杂志一位编辑曾这样说:“年青游客最好不要先来阿拉斯加旅游,因为看了阿拉斯加的风光后,您后半生再旅游其它地方将索然无味”。哈哈,这说法未免太过夸张。不过,我们在游历完美国本土的重山峻岭后,才在这个夏季来到阿拉斯加。当我们自己开车行驶在阿拉斯加广阔的冻土原野上时,才体会到那位编辑对阿拉斯加的赞誉所言甚是。
从地图上看,阿拉斯加就像一个跑离俄罗斯,紧紧追随着母亲身后奔跑的孩子。
过去德克萨斯州人常自豪地说,德州是美国的第一大州。现在德州人如还要这么说的话,阿拉斯加人听了一定会笑,将阿拉斯加切成两块,那么德州只是美国的第三大州了。
阿拉斯加究竟有多大?
如果她的左腿落在加州三藩市的话,那么她右腿则迈到了佛罗里达州。
这张图上的点,是我们这次自驾游所到过的地方。在近三个星期的时间内,我们也只行了两千九百英里路,但这只是在阿拉斯加的肚子上绕了一圈,也就是说,还有四分之三的阿拉斯加根本无公路,一些景点只能坐小飞机去。
对喜欢到大自然去游历的人来说,心中总会有块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那应该是个远离工业文明的地方,没有电视讯号,也没有手机讯号;没有冰冷的钢筋水泥建筑,也没有不见头不见尾的车流;没有浑浊的河流,更没有雾霾的空气;没有化学剂污染的食物,也没有纸醉金迷的喧嚣。世上真有这地方吗?!有!那就是阿拉斯加!
这里有北美最大最原始的荒野,有地球上最清新的空气和水,有耀眼的壮观冰川和雪山,有明亮透彻的蓝绿色湖泊,有数不尽的清澈河流与溪水,有色彩斑斓的原始高山草甸,这里有着让人留连忘返的所有美景。
然而,直到接触到生活在这里的阿拉斯加人,才使我们明白,让我们能在这里愉快度过一个假期,全因这里是“天人合一”之域。
叙述阿拉斯加美景之前,先感激一番遇到的阿拉斯加人。
虽早几个月前在网上就预订了我们要的SUV车,但来到机场租车柜台时,我们预订的车还没有还回来,工作人员提供了另外几辆SUV让我们选,我们选了辆美国造的SUV。那知,在停车场看到该车前保险杆有撞的暗痕,为保险起见,我们去柜台要求换车。服务生态度热情友好,在电脑里又选了几辆SUV,并逐一向我们介绍这几辆车跑过多少英里,最后向我们推荐一辆日本的SUV。
这是辆新车,才跑了四千多英里,只租出过两次,因为阿拉斯加夏季到处休路,新车跑起来更可靠。我们跑了一圈阿拉斯加后,证明这服务生推荐的不错,跑了四千英里的“烂路”没出任何问题。
一下飞机,阿拉斯加人就给了我们友好的帮助,让我们第一时间就对阿拉斯加产生了好感!
阿拉斯加的严寒气候对公路的损害极大,因此,每年的夏季就成了修路的季节,无论车行在哪条高速公路或是简易公路上,都会遇到修路的地段,每当遇到停车牌,这一停往往就要停十几二十几分钟。给行车人带来极大的不便。但使人欣慰的是,凡经过修路地段,举停车牌的几乎都是金发美女,似乎交通部门有意这么安排,以舒缓驾车人的情绪。每当所阻的车又开始前进时,手持慢驶牌的美女会逐一向司机报以甜蜜的微笑,那种因等待而生的怨气也就随之飘散。
在美国荒野驾车远游时,我们遇到过车胎漏气、车钥被锁车内的困境,但终遇陌生人热心相助解困。这次在阿拉斯加当我们开车从北极点回程时,租来的新车在离油站还有五十英里时,竟然烧光了汽油。结果又得到附近林中一老人相助,用家中贮存的汽油为我们的车加油。
在肯尼科旧铜矿的冰川游览区,因整个区域内不能通行外来的私家车,来往游览区与住地之间的几英里山路,都需游览区的小巴接送,但公共小巴到下午七时就停运,为看日落及在当地吃特色晚餐,餐馆特请人免费开车送我们下山,有那么三次,车上只有我们一家人,但不同的司机一路上总是面带笑容,与我们互动友善。
有几日,我们是住在冰川雪山下一户老奶奶家一个用RV移动车改装的木屋,日日清晨,老奶奶就会额外为我们送上她每日早上烘烤的新鲜松糕,真让我们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在靠近北极圈的Fairbanks城,有几家中国人开的中餐馆,这应该是美国最北端的中餐馆了。一家是台湾人经营了四十多年的中餐馆,老板娘为人很厚道,并主动为我们点适合我们口味的菜,说你们两大两小吃两菜一汤足够了,点多了会吃不完,外出旅游吃不了兜着走不方便,一席话,很体贴。
另一个餐馆老板来自福建,柜台接电话收钱的是位金发靓女,送外卖的也是位高鼻子壮汉,小小中餐馆能请洋人作服务员实为少见。知道我们爱吃辣,特意叫厨师为我们做了地道口味的川菜。
在通往阿拉斯加最北端的北冰洋的土路上,遇见了一对真正的休闲旅游夫妇,去年4月他们开着自己的德国卡车,渡洋在加拿大东岸登陆后,已游历了美国东岸,再横越加拿大后,来到了阿拉斯加。
在2006年,他们开着自己的这辆卡车已横越了俄罗斯和蒙古,问他何以不穿越中国?呵呵,关于他们的见闻,有一堆说不完的话。
在冰川上,为我们一家作冰川向导的导游,对我们的关照非常周到。在一天的行程里,让我们学习了解了很多关于冰川的知识。
这个已有两个三十多岁儿子的导游,似乎把小Y们当成了自己的女儿,额外传授了怎样上冰坡、攀冰崖及法式冰上行走等技巧。
乘小飞机看冰川,驾驶员一路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充当着冰川知识的传授老师。为让咱能拍到最佳角度的照片,一会爬高到冰山顶,来个小俯冲顺着冰川流向飞,一会儿直逼山崖,再来个急转弯擦山壁而过。用心良苦的驾驶员,以他那娴熟的驾驶技术让我们饱览了冰川的绝美景色,但也让咱着实晕晕乎乎要吐,下机后掏出三十元当小费,驾驶员不接,问咱你确定要给这个数吗?难得他以为咱头晕眼花不识数。
坐船出海看海岸冰川崖,途中遇来袭的暴风雨,游船只好掉头去避风的海湾,船长很善解人意,驾驶游船沿海岸线的浅湾慢慢漂移,让大家可以近距离地观崖壁上避风的海鸟,岩石上的海狮,浅水区的水母,回港后还给每人退还了一半的票价。
虽然没看到冰川入海,但看到了更感人的一幕。为了一位老游客有纪念意义、被狂风吹落到海里的帽子,女船员冒着狂风暴雨下海捞帽子。
参加一个半小时的阿拉斯加雪橇犬之旅,老猎人很是痛惜拉车的雪狗,每跑五分钟,老猎人就让雪狗休息五分钟,实际上雪橇犬拉车只有半小时,另一小时让我们抱雪犬乳仔和幼狗,讲解阿拉斯加御寒的方法及雪橇犬大赛。
阿拉斯加周围海域盛产各类体形超大的鱼类,以商业赢利为目的小艇渔船相当多,尽管彼此之间竞争很激烈,但业者与钓鱼者似乎都遵守法规,每人一天只能限钓各类鱼两条,这使的阿拉斯加的渔业得以持久发展。
渔夫见我们是第一次见这么大刚捕获的八爪鱼,豪不吝啬地割下几块爪肉给我们吃,这使得我们生平第一次吃到了刚离开海水不久的鲜活八爪鱼。
James Dalton是北美最危险最难行的一条土路,也是通向北极圈及北冰洋唯一的路。
去北极圈点,是我们此行必定要去的目标,从沿途许多被枪弹所击的路标看,就知行驶在这条路上有多么之难。
然而,在经过六小时在碎石路上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北极圈点。
一趟阿拉斯加之自驾游,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感觉阿拉斯加,除了感受到这里的冰川雪山景色令人震撼外,更感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如此热心和平凡,待老豆一一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