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年收入六万的四口之家怎样活 [2011/12]
- 对比国内组装的高铁与日本高铁的差距---广州行(2) [2015/10]
- 红灯区-夜总会-肉欲-衰落---三藩市奇景(4) [2011/12]
- 女人的胸不必大, 真胸不怕爆 (儿童不宜) ---世外桃源(5) [2011/09]
- 我在美国做泥工很无奈---前院后园(3) [2011/09]
- 美国强大是因有超强的军队吗? [2015/05]
- 游客看不到中国城家庭的蜗居生活 [2015/02]
- 加州男女共厕有那么可怕吗? [2015/05]
- 火炉长沙,满城美女汗香薄衫凉---回国记(6) [2015/08]
- 贫富差距,麓林靓影伴佳肴,陋巷贫寒私家饭---回国记(20) [2015/09]
- 逛老菜市,方知上品牛排是何样 [2015/12]
- 回国坐高铁,方知高铁不为旁人知的一面 ---广州行(1) [2015/10]
- 国人炒高了三藩市湾区的房价? [2015/03]
- 全美最富城市三藩市的房价 [2015/03]
- 美钞居然可以玩成这样 [2015/06]
- 吃国内来的黑米,吃出了一碗黑水 [2013/03]
- 看美国华人摩托车团队,聊纽约摩托车事件 [2013/10]
- 我在美国当农民很辛苦---前院后园(1) [2011/09]
- 裸官的妻儿住哪儿---美国的艇湾社区 [2012/03]
- 我在美国做木匠很费力---前院后园(2) [2011/09]
- 国内来的人问:不是贪官,那来的钱买这么大的豪宅? [2011/10]
- “奔驰车算个啥”富二代在美国开什么车? [2011/11]
- 来美国后,我不再歧视上海人 [2013/01]
- 人财两空的朋友说:失去了才有新收获 [2011/10]
- 漠视对生命的尊严,源自于扭曲的权威 [2012/05]
- 从军事角度看钓鱼岛之争的结果 [2013/03]
- 第一次赤脚踩粪肥---我当知青的小故事(1) [2012/07]
每去到一个地方,一定会尝一尝当地的风味美食。这次去瑞士虽然时间很短,但一日三餐还是要填饱肚子,所幸瑞士是个盛产美食的地方,街头巷尾会飘出阵阵诱人唾涎的香味。
一日傍晚,友人开车带大家去拉绍德封小镇旁的一处农场。
路两旁当然还是绿色的牧田。
牧草地远处尽头冒出了一栋白色建筑。
驶近细看,是栋大斜屋顶的房子,这就是友人请大家吃晚宴的农场。
这是栋用石头砌成的大屋,有三层楼高,但扣上个宽大的“人”型屋顶后,正栋建筑物显得“矮踏踏”,似乎视觉比例不很协调。
友人说,这样的农舍在瑞士乡村有很多,因为瑞士冬天非常寒冷,农场家族人口多,为节省能源,所以兄弟姐妹都住在同一个屋宇下,就有了这样不很“美”感的大屋顶矮踏踏的农舍。
从友人的介绍得知,眼前的这栋石头农舍建于17世纪,在瑞士很出名,其不仅建筑历史悠久,还因为农场主人做的菜肴很有特色,吸引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饕客。
农舍的正面有个圆拱边大木门,是过去用来进出牛车用的时。大木门旁有个矮小的便门,这才是供人进出农舍的正门。
问为何这供人进出的门如此矮小?友人说,一是过去的瑞士人身材小,二是门小可以减小进出时带进来的寒风。
这个古老的农舍现已改成为了一家餐馆,名叫“la ferme des brandt”
低头进门后,室内如同地窖,墙柱顶端全为半圆拱形,地面全是石头板铺成,仿佛时光倒流进入了中世纪。
餐厅全用蜡烛来照明,各个角落都点了很多支蜡烛。
主餐厅有个烧柴的壁炉。
白色的墙面已被熏的乌黑。
让咱惊叹的是,这矮踏踏的农舍过去是间钟表制作工厂,百年前, 瑞士很多知名品牌的手表,都是在这样的农舍里诞生。
抬头望上,横梁上挂了几串肉肠,原来瑞士农家至今还是用古老原始的方法制作香肠。
餐牌是用粗糙的纸张印刷而成,上面全是法文。
因拉绍德封小镇靠近法国,这里的居民全说法语,而北面的苏黎世靠近德国,那里的人们就说德语,靠近意大利的东南部地区就全说意大利语。
法文咱看不懂,只好求助于友人来解释,那知友人推荐的菜全是价钱最贵的菜。
先上一蓝烤面包,特别的是,这烤面包是包着香肠一起在炭火炉里烘烤而成,麦香中夹着熏肉香,别有风味。
这盘香肠就是挂在梁上烟熏成的肉肠,上桌前先裹在面包里放在炉内烘熟。这样加工后的香肠吃起来外皮韧脆,内里柔润,口感特别好。
再上来的是法国红酒炆鹅肝。
从未吃过这么大只的鹅肝,虽是切成了三大块,但看得出, 原只有一个拳头大。
不用说,法式烹饪出的鹅肝,配上正宗的法国红酒,好吃得没法说。
这道菜居然是红烧牛腮!像吃鸭舌一样,瑞士人竟会想到用牛腮肉做菜,一头牛身上有那么多肉,这牛腮才有多少两?话是这么说,当把牛腮肉放进嘴里,用牙只需那么轻轻一咬!哇,真好吃!美味得~~~~,不说了。
在打字时,竟像郭诗人写的那样“都禁不住唾涎的津津分泌了”,写的很酸,但这道菜确实不酸。
红烧牛腮旁配上了几味酱料,让人喜悦的是上面放着刚采来的野花,把这香料野花与酱拌在一起,用牛腮沾着吃,算是独特香美的瑞士风味吧。 未了,来一碟香草奶酪雪糕,是锦上添花。好不好吃?看看这一扫而光的桌面便知了。
一餐晚宴,边吃边聊直到深夜,这美好的记忆也深深地印在了脑中。瑞士马尔凯餐厅
在苏黎世机场候机时,见到一家大型的菜市场,这是瑞士有名的国际连锁食品超市“马尔凯(Marche),在瑞士的机场、高速公路休息站、火车站和市中心的位置,都能见到其绿色吉祥物奶牛和波形绿色招牌。
与其它食品超市不同的是,这里面提供高品质的天然食品和有机食品。
所有食物全部采用季节性和当地的新鲜产品进行进行自制及现场烹饪,顾客可以在超市内挑选自己喜欢的蔬菜水果做沙拉,也可以挑选各种肉类交给超市的厨师做合自己口味的菜肴。
这种高品端的食物超市恐怕只有美国的连锁全食超市Whole Foods可以与其媲美。
瑞士“马尔凯”(Marche)号称是世界天然有机健康饮食的鼻祖,于1983年在德国开第一家店。而美国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也不甘示弱,标榜早在1980年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开了第一家店。
但瑞士“马尔凯”(Marche)有开第一家店时的照片为证(下图)。
还有当年的报纸为凭。
而美国“全食超市”(whole foods)则只能在网上用文字记载历史。
无论谁是鼻祖,天然健康的有机饮食已成为了高收入人士的时尚追求。看看瑞士“马尔凯”超市所卖的食物吧。
逛一圈美食超市,肚子就看饱了,但还是想尝尝这超市的食物究竟如何。如是卖了一条夹洋菜的奶酪条包,先咬一大口,浓浓奶酪香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