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带双胞胎骑车闯北极无人区---阿拉斯加游(8)

作者:三Y老豆  于 2014-9-15 09: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阿拉斯加|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103评论

    “你疯了,”我高中的一个学生告诉我:“我叫你疯老师。”

    “为什么?”我问。

     她回答说:“我的意思是 --- 人们谈论骑自行车环游世界,但从来没有人真正做了!而你却要做!”

     我想她是对的 ,我们确实没有选择容易的人生之路因为大多数人选择住在一所有院子的房子里,车道上车库里有一堆汽车,但我们还是决定走自己的路。

     这是美国爱达荷州的南希妈妈在自己博客上的开头语。

 

    “为你的梦想而活着总是不容易或很有趣,但它永远是美好的。当你真正下定决心为梦想而活和做大事,你就会锐意进取,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南希是这样告诉她的孩子们。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女人,在任教老师21年后,她说自己终于醒了,意识到生命太短,自己已花了很长时间教别人的孩子,现在该专心致志关注自己家庭了。于是,她和她的丈夫辞去工作,出售了几乎所有家当,连同他们的双胞胎儿子,爬上了三个自行车,从阿拉斯加北端北冰洋边的小镇“死马”开始,一家人骑上“道尔顿公路”南下去看世界,做了一件极不平凡的事。

  就因为南希这家庭骑车穿越“道尔顿公路”的故事打动了我们,我们全家最后才下定决心开车去了北极圈。

 

  地球的两极---北极和南极,一直是老豆我想要去的地方,想去看看这两个冰封雪冻的极地是如何神秘。但去南极太远,一时去不了,而这次去阿拉斯加,北极似乎就在眼前。于是,从去年感恩节开始,老豆就计划今夏的阿拉斯加自驾游之行,而去北极,更是此次行程中的重点。 

  为此,行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知道去北极只有两个方法,一是乘飞机,二是开汽车。如果从阿拉斯加第二大城市费尔班克斯(Fairbanks) 乘小飞机去北极的小镇Deadhorse “死马”,每人机票就要近四百元,而从三藩市去洛杉矶也只要百来美元,看来坐飞机去北极不适合我们,那就只能自己开车去北极了。

  但是,去北极的这条“道尔顿公路”却是美国最危险的公路,除了全程四百多英里全是碎石路面外,去北极最后的二百四十英里路段是无人区,没有加油站,没有小食店,如果车坏了没处修,人伤了也没医院救,手机和GPS信号全无,这样糟糕的路况,令我们有些畏惧,我们是去还是不去?一直犹豫不决。

  当看到南希带着一家人,骑着车穿越了“道尔顿公路”这段北极圈内240哩长的无人区时,我们为她们的壮举感动不已,让我们重拾回要去北极圈的信心。也正是被他们一家人的真实故事所感染,这才促使我们下了决心,踏上了去北极圈之路,圆了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梦。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组南希家庭的照片,我们愈加敬佩他们,为他们的壮举更深深地感动,因为我们经历过这段路的艰险,我们更加体会到他们骑车在“道尔顿公路”上的勇气和毅力!

这是南希一家人在北冰洋边Deadhorse“死马”小镇旅馆前的留影,她们全家人是从这里出发骑上“道尔顿公路”。

这路牌是立在北冰洋普拉德霍湾(Prudhoe Bay)边的Deadhorse“死马”小镇,这是“道尔顿公路”的北端起点。

何以这镇名叫“死马”?因为从阿拉斯加内陆腹地来到这北极普拉德霍湾,要穿越荒芜人迹的北极圈冻土地带,要翻越三个雪山山脉。当过去探险的人们历尽艰辛到达北冰洋时,驮着行李的马匹大多筋疲力竭而死。因此,人们便把这里称为“死马”,如今,这里的居民都是与开采北冰洋石油相关的人员。

未去“道尔顿公路”之前见到他们骑车在“道尔顿公路”的照片时,我心中还有很多问号,他们是如何骑完了这么艰难的路?

当见到他们在“死马”小镇路牌下的留影,以及他们在“北极圈景点”牌下的影像,我终于相信他们骑车走完了二百四十英里路段的无人区,这令我们更加敬佩!

  因为在“道尔顿公路”开过车的人都知道,从北冰洋“死马”小镇到“北极圈景点”,确实是个二百四十英里长的无人区,在美国其他州没有这么长距离的无人区。路牌上的“Coldfoot”在“北极圈景点”附近,这“冷脚”点是个只有十个居民的补给站,它处在“道尔顿公路”的中端,来往“道尔顿公路”的司机一般都会在这里夜宿一晚,补充食物和油料后继续上路。

这个美国人家庭真够勇敢,两个大人带着两个只有10岁大的双胞胎男孩子,一家人不畏艰险,勇闯“道尔顿公路”。

能开车穿越“道尔顿公路”已属不易,他们竟然是骑着车穿越这段险路!

而最最令我们敬佩的是孩子们的妈妈!她是这个家庭的核心,她带领全家人接受了对身体的挑战,对情绪的忍耐力,对毅力的考验,对团队的合作,及对自我的发现。

一路骑来,他们风餐露宿,克服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滴。

无人区一些潮湿的苔原地带有很多蚊子,看他们全副防蚊的打扮,就知道蚊子有多么肆虐。

从北冰洋“死马”小镇到“北极圈景点”,他们用了15天时间穿越了这二百四十英里长的无人区

这之后,他们继续骑自行车一直南下,用近三年的时间,行了一万七千多英里(两万七千多公里),从地球北端北冰洋岸边,一直骑到了地球南端---南美洲阿根廷之角。

  与这个美国人家庭相比,好似我们这样的华人血管里,天生就缺少冒险的基因。在上一集“人生醒悟,在北极圈门知难而退”中我们面对“道尔顿公路”北段无人区的险境,终于选择了知难而退,打消了继续开车前往北冰洋的念头,但却在心头又多留了个遗憾。

 


高兴
3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2

支持
2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03 个评论)

2 回复 leahzhang 2014-9-15 09:38
勇往直前,勇气可嘉!
3 回复 小小.. 2014-9-15 09:51
敬佩他们
3 回复 三Y老豆 2014-9-15 10:04
leahzhang: 勇往直前,勇气可嘉!
对! 要勇往直前!
3 回复 三Y老豆 2014-9-15 10:04
小小..: 敬佩他们
特别是这位妈妈
2 回复 小小.. 2014-9-15 10:07
三Y老豆: 特别是这位妈妈
你也是我们的榜样
3 回复 【小虫摄影】 2014-9-15 10:08
这家人不是一天两天的锻炼,是有备而来的。你们知难而退也是明智的,没有什么遗憾。等准备好了还有机会。我第一次去北极拍照,没有想的相机在零下30,40度的温度时,我的相机没有办法工作了。第二次再去北极,我买了一个高素质的相机,拍照速度全好,拍了很多好照片。
3 回复 看得开 2014-9-15 10:22
鲜花给你,我支持你的决定。
我唔同意这对夫妇做法,这对夫妇碰上他们自己的中年危机,就不负责任地将任性强加于和折腾自己的孩子。尤其这个妈妈是老师,每年还有三个月假,她有充足假带孩子出游。俗话说: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2 回复 秋收冬藏 2014-9-15 10:44
等孩子大了再走一趟。
3 回复 看得开 2014-9-15 10:45
【小虫摄影】: 这家人不是一天两天的锻炼,是有备而来的。你们知难而退也是明智的,没有什么遗憾。等准备好了还有机会。我第一次去北极拍照,没有想的相机在零下30,40度的温度
有时间能否贴上来让我们仰望一吓?
3 回复 yulinw 2014-9-15 11:11
   了不起~·
3 回复 三Y老豆 2014-9-15 11:37
小小..: 你也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以他们为榜样
2 回复 三Y老豆 2014-9-15 11:40
【小虫摄影】: 这家人不是一天两天的锻炼,是有备而来的。你们知难而退也是明智的,没有什么遗憾。等准备好了还有机会。我第一次去北极拍照,没有想的相机在零下30,40度的温度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为未来周游作准备
过去不用电池的相机就不怕冻
3 回复 三Y老豆 2014-9-15 11:42
看得开: 鲜花给你,我支持你的决定。
我唔同意这对夫妇做法,这对夫妇碰上他们自己的中年危机,就不负责任地将任性强加于和折腾自己的孩子。尤其这个妈妈是老师,每年还
她在博客说,有些日子,家庭成员会出现分歧,一两个人希望继续骑下去,而其他人则质疑他们这样做的理由。
3 回复 三Y老豆 2014-9-15 11:43
秋收冬藏: 等孩子大了再走一趟。
从现在起就要加强锻炼了
3 回复 三Y老豆 2014-9-15 11:43
看得开: 有时间能否贴上来让我们仰望一吓?
同意
3 回复 三Y老豆 2014-9-15 11:44
yulinw:    了不起~·
这家庭最令人感动的应该是孩子的妈妈!相信这一路她付出的最多!
3 回复 Monalisa 2014-9-15 12:28
一个华人朋友开车,车翻了,老婆甩出去死了,女儿再也不和她爸爸说话了。
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可取的,但考虑到现实也是必要的。
2 回复 8288 2014-9-15 13:04
我才不干這事
3 回复 ChineseInvest88 2014-9-15 14:42
【小虫摄影】: 这家人不是一天两天的锻炼,是有备而来的。你们知难而退也是明智的,没有什么遗憾。等准备好了还有机会。我第一次去北极拍照,没有想的相机在零下30,40度的温度
赞小虫虫爬到北极过!
3 回复 ChineseInvest88 2014-9-15 14:44
看得开: 鲜花给你,我支持你的决定。
我唔同意这对夫妇做法,这对夫妇碰上他们自己的中年危机,就不负责任地将任性强加于和折腾自己的孩子。尤其这个妈妈是老师,每年还
认同你。不过,有人想过不平常的人生,也无可厚非了。
123... 6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三Y老豆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在美国,年收入六万的四口之家怎样活 [2011/12]
  2. 对比国内组装的高铁与日本高铁的差距---广州行(2) [2015/10]
  3. 红灯区-夜总会-肉欲-衰落---三藩市奇景(4) [2011/12]
  4. 女人的胸不必大, 真胸不怕爆 (儿童不宜) ---世外桃源(5) [2011/09]
  5. 我在美国做泥工很无奈---前院后园(3) [2011/09]
  6. 美国强大是因有超强的军队吗? [2015/05]
  7. 游客看不到中国城家庭的蜗居生活 [2015/02]
  8. 加州男女共厕有那么可怕吗? [2015/05]
  9. 火炉长沙,满城美女汗香薄衫凉---回国记(6) [2015/08]
  10. 贫富差距,麓林靓影伴佳肴,陋巷贫寒私家饭---回国记(20) [2015/09]
  11. 逛老菜市,方知上品牛排是何样 [2015/12]
  12. 回国坐高铁,方知高铁不为旁人知的一面 ---广州行(1) [2015/10]
  13. 国人炒高了三藩市湾区的房价? [2015/03]
  14. 全美最富城市三藩市的房价 [2015/03]
  15. 美钞居然可以玩成这样 [2015/06]
  16. 吃国内来的黑米,吃出了一碗黑水 [2013/03]
  17. 看美国华人摩托车团队,聊纽约摩托车事件 [2013/10]
  18. 我在美国当农民很辛苦---前院后园(1) [2011/09]
  19. 裸官的妻儿住哪儿---美国的艇湾社区 [2012/03]
  20. 我在美国做木匠很费力---前院后园(2) [2011/09]
  21. 国内来的人问:不是贪官,那来的钱买这么大的豪宅? [2011/10]
  22. “奔驰车算个啥”富二代在美国开什么车? [2011/11]
  23. 来美国后,我不再歧视上海人 [2013/01]
  24. 人财两空的朋友说:失去了才有新收获 [2011/10]
  25. 漠视对生命的尊严,源自于扭曲的权威 [2012/05]
  26. 从军事角度看钓鱼岛之争的结果 [2013/03]
  27. 第一次赤脚踩粪肥---我当知青的小故事(1) [2012/07]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5 11: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