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年收入六万的四口之家怎样活 [2011/12]
- 对比国内组装的高铁与日本高铁的差距---广州行(2) [2015/10]
- 红灯区-夜总会-肉欲-衰落---三藩市奇景(4) [2011/12]
- 女人的胸不必大, 真胸不怕爆 (儿童不宜) ---世外桃源(5) [2011/09]
- 我在美国做泥工很无奈---前院后园(3) [2011/09]
- 美国强大是因有超强的军队吗? [2015/05]
- 游客看不到中国城家庭的蜗居生活 [2015/02]
- 加州男女共厕有那么可怕吗? [2015/05]
- 火炉长沙,满城美女汗香薄衫凉---回国记(6) [2015/08]
- 贫富差距,麓林靓影伴佳肴,陋巷贫寒私家饭---回国记(20) [2015/09]
- 逛老菜市,方知上品牛排是何样 [2015/12]
- 回国坐高铁,方知高铁不为旁人知的一面 ---广州行(1) [2015/10]
- 国人炒高了三藩市湾区的房价? [2015/03]
- 全美最富城市三藩市的房价 [2015/03]
- 美钞居然可以玩成这样 [2015/06]
- 吃国内来的黑米,吃出了一碗黑水 [2013/03]
- 看美国华人摩托车团队,聊纽约摩托车事件 [2013/10]
- 我在美国当农民很辛苦---前院后园(1) [2011/09]
- 裸官的妻儿住哪儿---美国的艇湾社区 [2012/03]
- 我在美国做木匠很费力---前院后园(2) [2011/09]
- 国内来的人问:不是贪官,那来的钱买这么大的豪宅? [2011/10]
- “奔驰车算个啥”富二代在美国开什么车? [2011/11]
- 来美国后,我不再歧视上海人 [2013/01]
- 人财两空的朋友说:失去了才有新收获 [2011/10]
- 漠视对生命的尊严,源自于扭曲的权威 [2012/05]
- 从军事角度看钓鱼岛之争的结果 [2013/03]
- 第一次赤脚踩粪肥---我当知青的小故事(1) [2012/07]
离开阿拉斯加大城市安克雷奇,我们便顺一号公路南下, 去一个海湾小镇--- 基奈(Kenai)小镇。
虽说基奈是个小镇,但它也只能称得上是个袖珍型的小镇,全镇人口才七千多一点。与阿拉斯加其它地方多是高山冰川不同,基奈周围都是较为平坦的开阔地。据说在公元1700年左右,俄罗斯人来到阿拉斯加后,就是在这里建立了首个社区。
因阿拉斯加地处极寒地带,而生存在这里的野生动物极为耐寒,所以吸引了很多俄罗斯毛皮商人来此,早年的基奈便成为了阿拉斯加最忙碌的毛皮贸易地。
繁荣的毛皮贸易也吸引了很多从欧洲来的移民,如是贸易纠纷越来越多,终于在1797之间,发生了原住民爱斯基摩人和移民之间的冲突,造成了一百多人死亡。后来,在1838年,全镇有一半的人口死于“天花”病。
1869年,美国购买阿拉斯加后,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称为kenay的堡垒。1888年,一个名叫亚力山大王的探矿者在基奈半岛发现了黄金。虽然相对于后来的费尔班克斯金矿要小很多,但这足以使基奈小镇繁荣了好一阵子。
1895年至1896年,基奈小镇的俄罗斯移民在这里建了阿拉斯加首个“圣母玛丽”俄罗斯东正教教堂。
在20世纪初期,基奈小镇成为了一个港口小镇,一些船舶公司和罐头公司相继在此成立,商业捕鱼热潮又给小镇带来了兴旺。
1965年,在基奈小镇附近的库克湾海洋发现了石油,于是基奈小镇又受益于石油的开采使当地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1985年,这里捕获了世界上纪录最大的三文鲑鱼,重达971盎司 。而世界上所捕获十个最大的国王鲑鱼,其中有八条都来自基奈小镇的奇奈河里,这也使得现在的基奈小镇成为了一个闻名遐迩的钓鱼旅游小镇。
基奈小镇,可谓是个很幸运的小镇。
虽说从安克雷奇到基奈小镇不到两百英里,但因这段路处在一个半岛冰山地带,气候变化多端,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便经历了从晴天到阴天,从阳光明媚到乌云密布的天气变化。
尽管天气变化无常,但一路风光无限好!
一路上风光真是优美,纵使云层盘踞山脊,也更加显得景色旖旎。
后面车的司机趁修路停车时,忙给车子加备用油。
在加油站见到一辆“有备无患”的摩托车。
继续上路,山的色彩美的不可思议。
瞬间,乌云盖顶,接着就是一阵暴雨。
很神奇的冰川,竟然高悬在山谷上不落下!
雨过又天晴。
来到基奈小镇后,先去镇上的游客中心看看。
这里有个小型的海洋动物博物馆,展示及介绍了很多飞禽走兽标本。
访问中心内还有个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用品陈列室。
据说爱斯基摩人的皮袄可以抵御零下四十度的低温气候。
雪撬是爱斯基摩人的主要运输工具。
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做的雪靴子。
海狮皮做成的手套。
漂亮的皮毛手套。
爱斯基摩人用北极熊毛做的舞蹈头饰和手扇。
用海象长牙雕刻成的工艺品。
这种木瓢很有点独创性。
爱斯基摩人用石头雕刻的装饰品。
这些佩袋是爱斯基摩人用晾晒干的各种鱼胆缝绘而成。
这是在基奈小镇附近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从海平面到最上层的平台,足足有十几楼高。
这里的海湾风平浪静,用望远镜可看到远处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这海湾的天空及草地显得特别清新。
1896年,基奈小镇的俄罗斯移民在这里建了“圣母玛丽”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
这个俄罗斯人的东正教教堂已近一百二十年历史了,至今保养得很好,现在一直还在使用。
因我们来到时不是星期日,所以没有进去参观。
离开基奈小镇后,我们再继续驱车往南,去到这半岛的最南端海角小镇---Homer(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