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年收入六万的四口之家怎样活 [2011/12]
- 对比国内组装的高铁与日本高铁的差距---广州行(2) [2015/10]
- 红灯区-夜总会-肉欲-衰落---三藩市奇景(4) [2011/12]
- 女人的胸不必大, 真胸不怕爆 (儿童不宜) ---世外桃源(5) [2011/09]
- 我在美国做泥工很无奈---前院后园(3) [2011/09]
- 美国强大是因有超强的军队吗? [2015/05]
- 游客看不到中国城家庭的蜗居生活 [2015/02]
- 加州男女共厕有那么可怕吗? [2015/05]
- 火炉长沙,满城美女汗香薄衫凉---回国记(6) [2015/08]
- 贫富差距,麓林靓影伴佳肴,陋巷贫寒私家饭---回国记(20) [2015/09]
- 逛老菜市,方知上品牛排是何样 [2015/12]
- 回国坐高铁,方知高铁不为旁人知的一面 ---广州行(1) [2015/10]
- 国人炒高了三藩市湾区的房价? [2015/03]
- 全美最富城市三藩市的房价 [2015/03]
- 美钞居然可以玩成这样 [2015/06]
- 吃国内来的黑米,吃出了一碗黑水 [2013/03]
- 看美国华人摩托车团队,聊纽约摩托车事件 [2013/10]
- 我在美国当农民很辛苦---前院后园(1) [2011/09]
- 裸官的妻儿住哪儿---美国的艇湾社区 [2012/03]
- 我在美国做木匠很费力---前院后园(2) [2011/09]
- 国内来的人问:不是贪官,那来的钱买这么大的豪宅? [2011/10]
- “奔驰车算个啥”富二代在美国开什么车? [2011/11]
- 来美国后,我不再歧视上海人 [2013/01]
- 人财两空的朋友说:失去了才有新收获 [2011/10]
- 漠视对生命的尊严,源自于扭曲的权威 [2012/05]
- 从军事角度看钓鱼岛之争的结果 [2013/03]
- 第一次赤脚踩粪肥---我当知青的小故事(1) [2012/07]
小Y上小学有一个多学期了,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隔些时候去学校接孩子时,总会发现课室内及走道的墙上又换上了孩子们新做的作业图。
每次经过墙上这些作业时,都会停下来仔细观摩一阵子。
可是,发现除了绘画外,没有见到其他的作业展示。
虽然能被孩子们这些画所感染,但总觉得让孩子们天天画来画去,难不成要将孩子们都培养成画家?
但静静的想想,这样的教学又有什么不好呢,让孩子保留童真的天性,在轻松自在的环境里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不是很好吗。
孩子们笨拙的小手画出的画显得很粗旷,但却充分显现出了孩子们没有遭到扼杀的天性。
即便有的孩子画出或做出的东西很不入眼,但老师也会将他们的作品挂在墙上加以赞扬,使得孩子更有自信,从而养成爱表达爱创新的好习惯。
从孩子们踏入校门起,学校就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让孩子能拥有自由想象、学习轻松而又心理健康的活动空间。
在教学上也更注重保护孩子们的天性。
在尊重每个孩子自我个性和独自想法的前提下,培养孩子们自由发挥其想像力的能力。
鼓励并肯定孩子们别出心裁的创新。
从这些画中能感受到美国小学教育的独特一面。
第一天上学,还要带上心爱的娃娃。
姐姐向小Y传授在学校里的心得。
在这样以玩乐为主的学习环境里,孩子渐渐滴越来越喜欢去学校上学。
可对华人孩子的父母来说,受传统社会的影响,总爱用学习成绩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是否有出息,把孩子将来能进名牌大学看成是孩子成功的标志,以至于,从孩子入小学一开始,就对孩子的学习施加影响,使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真的天性,扼杀了孩子神奇的想像力。
但是,孩子终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美国诗人纪伯伦的诗歌《论孩子》写得真好:
你的儿女,
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纪伯伦出(Khalil Gibran,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生于黎巴嫩的一个天主教家庭。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他还是一位不同凡响的画家,他将诗才和艺才集于一身,真的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称赞他说:“你是东方刮起的头一次风暴,席卷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
纪伯伦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1908年赴巴黎师从罗丹学习艺术。 1931年逝世于美国纽约,遗体葬于黎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