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最好色的湘菜馆就在法拉盛! [2013/04]
- 男情女爱,[炮友]vs[女友] [2012/03]
- $11在纽约能吃到啥样的自助午餐? [2013/04]
- 在前世今生的门槛, 我们都是过客! [2015/06]
- 在纽约,吃最正宗的成都火锅! [2013/07]
- 出水芙蓉: 实拍裸体艺术 [2012/11]
- 不疯魔不成爱之短腿四眼汪 [2015/02]
- 光天化日在上海被抢劫(实录) [2011/06]
- 祖母骗案-- 1万7千美元纽约被骗纪实 [2015/07]
- 一千两百万人民币上海被骗记 [2013/05]
- 前内蒙兵团女战士“老榕树”之死 [2017/05]
- 如今是绿茶婊与外围女横行的世界! [2013/04]
- 一封出轨丈夫关于小三致友人的信 [2013/07]
- 吃香喝辣在纽约(美食通告) [2011/06]
- 一条长椅, 一群美女 [2013/09]
- 中国与美国, 到底那里更好? [2012/11]
- 婚姻最可怕的杀手未必是小三! [2011/06]
- 从北京到纽约难忘之旅 [2012/09]
- 脚踩两船,到底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2012/03]
- 在美国婚姻中触礁的中国老婆和虎妈 [2011/07]
- 中国不能称霸世界的原因 [2011/08]
- 婚姻: 男老外VS男老中 [2011/03]
- 12岁儿子初次遭遇种族歧视的悲伤! [2012/01]
- 今天的五毛党就是昨天的红卫兵 [2011/04]
- 当女人成为男人的炫耀品 [2012/01]
- 飓风Sandy到家门口海边了! [2012/10]
-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男人和岁月(上) [2012/04]
- 写在六四日 [2011/06]
- 纪念我的父亲 [2011/03]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大戏,如同日本电影大师黑则明的电影《罗生门》,同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角度和观点,因为这些不同的想法和角度,从而形成了故事的不同侧面,展示了人性的不同层面。
既然人生如同罗生门,也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扭曲事实与真相,通过自己的认知面来说服别人的认可,得到舆论的认同。 不过,话又说回来,什么是事实与真相?世界上有几个人真的可以接受一件事情的事实与真相。
记得当初看美国电影《几个好人》( a few good men)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在法庭上,当那个历经沙场的老将被告被几个初出茅庐的律师军人问的光火起来的时候,他大声的反问:You want the truth? Can you handle the truth? (你想要事实真相,你承受得了这个事实真相吗?)
是的,任何事情都有岂知是正反的两面,多面!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经历就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认知,在这种不同的感受和认知的驱使下,做出不同的反映,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于是,那些没有经历过同一件事情的观众与看客基于不同主角的反映和结果而选择各自的阵营,彼此再开始互相的撕杀争斗。 结果就是,一场战争开始蔓延,事件的主角,主角们的粉丝,以及观望众的看客与评论员都发出各自的观点和声音,一时间,硝烟弥漫,战火缤纷。其实,真正的事实与真相又是什么呢?而这种事实与真相是否真的能被人接受呢?
今天在某中文网上发生的一切(由桑兰事件引起的各种风波)就如同电影《罗生门》一样,每一个人都参与战斗,都发表各自的看法,都相信自己是对的,或者最起码代表中立的观点。不幸的事是,任何事情没有中立可言,老好人是最被人不齿的,如果不想被任何一方打击就闭嘴不多说、不留言,其实心里面想的却未必是中立的看法。
桑兰的事件本身就是一个罗生门,被告与原告两方,以及被告与原告的粉丝,支持者,评论家,看客都纷纷上阵,陈词自己那面的故事。 在这些看似相似其实不同的故事中,每一个看客与评论家自己之间都开始因为不同的看法而产生新的争斗,涉及范围之大,连很多名博主们都不能幸免。
我母亲有一个美国朋友曾经在我来美国之初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我甚至尊称她为自己的美国妈妈。 但是,这位为人非常热情的美国妈妈自己的亲儿子却与她划清界限,老死不相往来。原因是什么呢?据美国妈妈说,她自己也不清楚,可能是对儿子的要求比较严格而造成他对她的不满吧。而据美国妈妈的女儿说,她母亲的性格过于倔犟,很多事情明明是为儿子好,但做出来未必得到儿子的认知。而据美国妈妈的儿子说,他的老妈充满毒性,毒害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自己与这位美国妈妈居住过一段时间,最终也受不了她的过分关心和热情而“离家出走“。 多年过去,我们之间仍然保持朋友之情和联系。回头看来,其实当初我们彼此都是相互关心的,心底对对方都有一份近似母女的温馨,但是发生的各种小事大大的伤害了彼此对对方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导致了我们彼此永远会保持着一段客气的距离。因为我们深知,一旦跨越了这个距离,我们之间的亲情就会荡然无存。
其实,人与人之间,不管多么相爱,都要保持一段距离,一旦没了距离,彼此之间就很容易产生伤害,即便这个伤害并不是彼此的初衷。
聪明的人会把自己最乐观的一面展示给别人,让别人愉快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愉快。 每一个人都有艰难和痛苦的时候,但并不是把所有的艰难和痛苦展示给别人就能够获取同情或者理解的。 对于一个内心骄傲的人来说,接受别人同情和理解的本身就是一种不能接受的侮辱。
相比起中国人之间的“亲情”,我更喜欢美国人之间的“虚伪”。毕竟,彼此客客气气留有余地,如果没有好话就别说(if you have nothing good to say, don’t say it!)。这样,自己不会自取烦恼,别人也不会因为你的过份热情而感到不舒服。
没有一个人可以代表事实真相,只要参与其中,都是一个侧面,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侧面。所以人类发明了法庭和法律,所以只有法庭与法律的判断才是最终的解释。因此,在中文网络上上演的这出罗生门还需要法庭与法律的最红解释权。在得到这个最终的解释之前,所有的人都应该把各自的意见放在自己的肚子里面,给别人点尊重和空间,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即便,最终的法律解释也未必是事实真相,那么我们只有倾注苍天的指引,与自己良心的告示。当然,如果一个人也不相信苍天的冥冥,也没有良心的谴责,那么我们只能是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的肖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那样,让时间和生命来进行最终的解释。
关于《罗生门》的种种:
电影「罗生门」里主要人物有武士、武士的妻子、强盗和樵夫等四个人,
事件真相是强盗见到武士的妻子秀色可餐,想占为己有,
於是编了一套说词骗武士说某地有一处宝藏,邀武士一起去寻宝,
武士就把妻子放一旁,跟随强盗去了。
走了很远的山路,强盗利用机会把武士绑起来,
再回到武士的妻子那边强暴了妻子,再带妻子来到武士的面前,
质问武士的妻子要从此跟著强盗还是跟著武士?
不料武士竟从此不要这个老婆了。
强盗见武士不要他老婆,觉得没有竞争,他也不要那个女人了。
武士的妻子觉得太没面子,就挑拨武士和强盗打起来,
谁知两人比起剑,竟和一般地痞流氓打烂仗无异,都怕死且毫无剑法可言,
搏斗间, 强盗幸运的杀死武士,
这整个过程,都被上山打柴的樵夫看见了。
可是他趁大家都离开现场后,偷走了武士身上名贵的短剑。
后来这夥人都被抓去衙门问话,每个人都有一套漂亮的说词。
强盗的说法是他很英勇的和武士比剑,赢得美人心。
武士的妻子把自己形容成贞女烈妇。
武士则透过灵媒自称切腹。
唯一知道真相的樵夫则因偷了武士的短剑,始终不肯吐露真相,
最后才在「罗生门」这处地方全盘托出。
罗生门是日本京都平安京中央通往南北的朱雀大道上南端的一个城门,由於平安时代(西元749 ~1192年)京都接连发生地震、大火、饥荒、台风等天灾,使得京都变得十分萧条,也使得罗生门成为一个残破不堪的城门,荒芜的罗生门不仅成为狐狸聚集的地方,也成了盗贼的栖身之所。最后,甚至衍生出把没人认领的死尸抛弃在城楼的习惯。因此,一到了天黑,就没人敢在罗生门一带走动。 后来由黑泽明执导的电影《罗生门》因其在电影界的成就,使得该片片名(Rashomon)成为一个英文单字,形容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无法厘清事情真相的情况。
芥川龙之芥创作的短篇小说《罗生门》本身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农民破产了,只好拿起刀来,决心作强盗。但是他力弱胆小,并且总是有些有愧于心。一天,他到一个刚刚发生了一场大战役的城墙上去,那里到处都是死尸,他想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老妇人衣衫斓缕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卖钱谋生罢了。“而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生存啊!”。于是,强盗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