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和茉莉花有关吗? [2011/03]
- 通过茉莉花学新闻学 [2011/03]
- 说完手机又说洒水车 [2011/03]
最近正在复习新闻学的知识准备参加一个考试,看到了“客观报道”这一部分,是说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必须要通过客观存在的事实去表达,让事实本身存在的“逻辑力量”来显现出自己的倾向性,而不能通过片面的、不准确的、想象出来的所谓“事实”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显然,用事实说话才有说服性。但是恰逢茉莉花开之际,我发现一些报道完全背离了新闻学院里的教导。
比如有的报道前天说“政府通过手机定位来防范茉莉花”,昨天又说“聚会地点的手机信号完全被屏蔽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屏蔽了还怎么监控?
再比如洒水车来回洒水的时候,如果您看到水箱成了特洛伊木马,里面装的不是水,而是警察,那么您可以说“戒备森严”。但如果人家真的是在洒水,凭什么说这是戒备森严的表现呢?即便戒备森严是事实,也请您用事实本身作为证据,否则只能证明您老人家在上新闻学院的时候总是旷课。
还有,很多报道说街上都是“便衣警察”。请问,既然是便衣,您怎么知道他是警察?难道您胆子大,去搜身,搜出他身上的证件了?即便街上有便衣,也应该拿出证据,不能全靠猜测吧?
为什么大批媒体会蜂拥去王府井报道一个并没有实现的“新闻事件”?今天,BBC中文网记者的记者蒙克发表了一篇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无论有没有抗议者在场,无论“茉莉花革命”是否成为现实,带摄像机去拍摄的记者总能作出某种新闻,迎合一种“警察对民众”,“一党专制对新闻自由”的概念模式。这种固定模式是由坐在境外总部的编辑而不是现场记者决定的。
原来,“新闻学理论”是拿来当摆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