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核事故面临的最危险时刻 [2011/03]
- 日本福岛核事故等级被调至7级的原因 [2011/04]
-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日本海域中海水及海鱼的辐射监测(1986-2006) [2011/04]
- 讨论日本核事故中大爆炸的原因及影响 [2011/04]
- 日本核事故辐射泄漏的监测数据与总体估计 [2011/03]
- 日本福岛核事故中高浓度辐射积水的原因 [2011/04]
- 日本核事故辐射泄漏监测数据 [2011/04]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3月24日报道:福岛核电站放射性坠尘接近切尔诺贝利的水平(记者德博拉·麦肯齐)
日本受损的福岛核电站排放的放射性碘和铯接近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的水平。奥地利研究人员利用—个世界性的辐射监测网进行监测,证明每天排放的碘131相当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排放量的73%。福岛核电站每天排放的铯137水平约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排放量的60%。
现在,我们回顾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日本海域中海水及海鱼的辐射监测的研究报告。从中这些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碘131和铯137的扩散及衰变时间的过程。
图表一,蓝色的曲线表示海水中的辐射浓度从1986年的最高>6mBq/l逐渐降低至2006年<2mBq/l。红色的曲线表示海鱼中的辐射浓度从1986年的最高>0.6Bq/kg逐渐降低至2006年<0.2Bq/kg。
图表二,至少经过两年以上的时间,蓝色的曲线(海水)和红色的曲线(海鱼)的辐射浓度才能下降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前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