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期的门当户对-----老爸老妈的爱情故事

作者:天下云风  于 2012-5-11 10:2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爱情婚姻|已有6评论

关键词:爱情故事, 老爸老妈

故事有點複雜。1966年,琴在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讀三年級,有一個同班級的男朋友。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事,給琴的愛情帶來了致命的影響。琴出生在一個革命工人家庭,父親曾經是地下黨,解放後在上海市總工會工作;琴的男朋友則是革命幹部的兒子。這樣很好,雙方的家庭背景都是紅色的,預示著兩個年輕人可以期待的未來。到了秋天,事情起了一些變化。琴的父親被打成了叛徒,曾經同時具有國共兩黨黨員身分,又曾經進過國民黨監獄,琴的父親很難洗清不白之冤。他在監獄裡度過了此後的三年。

這件事讓琴感到委屈,而讓琴的男友感到為難。文化大革命摧毀了一切傳統禮教,而門當戶對的概念卻改頭換面,以另外一種方式生存了下來。雖然說「出身不能選擇,道路可以選擇」,又說「不重成分重表現」,對於琴的男友以及男友的父母,繼續這段戀情顯然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琴1968年畢業,1969年1月分配到山西臨汾山溝裡一家電子儀表廠。儘管琴品學兼優,仍然不能留校,或者分配到保密單位,這說明「不重成分重表現」只是一句空話。在廠裡,琴認識了國。國是湖南常德人,湖南大學畢業生,父親是桃源鄉下的地主。地主崽子國能夠上大學,可以說是個奇蹟。在成分決定錄取的年代,1962年是最不講成分的一年,國本該1961年參加高考的,因為休學一年,拖到1962年,反而因禍得福,進了湖南大學。

不能不感嘆,緣分真是個辛苦工作的勞動模範,為了一對戀人相遇,要做這麼多事情!現在琴和國一個是叛徒的孩子、一個是地主的後代,在這革命時期,門既當,戶也對,可以毫無懸念地戀愛了。1971年他們在臨汾結了婚,第二年琴在上海生下女兒沙。四十年裡,琴和國彼此忠誠,互相扶持,幸福美滿。毫無疑問,如果年齡許可,他們還將這麼幸福美滿四十年。

究竟琴和國算不算是門當戶對呢?1966年之前,琴和她的前男友確實可算是門戶相當了,假使琴的父親沒有被打成叛徒,而兩人最終結合了,琴將不會見到前男友的背棄。只是,誰又能夠保證將來的四十年裡再也不會遇到選擇題呢?而琴和國,從出生到相遇,沒有門戶上的任何相似之處。如果不是造化弄人,琴還是那個革命工人的女兒,而他們恰巧相遇了,他們還會不會結合,從此過著四十年幸福美滿的生活?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1

难过

拍砖

支持
1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3 回复 翰山 2012-5-11 10:35
嗯,沉重的话题。
3 回复 嘻哈:) 2012-5-11 10:58
我知道一个。某大学校长(文革前后都做过)有国民党的一点背景,算民主人士。文革开始那大学校长遭殃,当时他的女儿还在上大学,有个“生死与交”的男朋友,女儿与男友看来不能天长地久,于是商量好一起跳楼自杀。可是校长女儿跳了,男的没跳。校长女儿命大没死,但终身残疾。。。
4 回复 宜修 2012-5-11 11:01
翰山: 嗯,沉重的话题。
端的是。
3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2-5-11 14:47
当代《笑面人》
3 回复 yulinw 2012-5-11 18:47
   祝福他们~~
2 回复 陈营 2012-5-11 20:22
是楼主父母的故事吗?如果是请包涵。用一个通常的道理试图解释一个特殊的个例是错误的。门当户对的道理我认为更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是指导性的一般道理,不是必须遵从的法则。在人们的现实生活里什么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似乎以佛家因果缘分说来解释更合适些。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4-10 02: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