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菜的滋味 [2015/07]
- 千万富翁的穷日子 [2017/09]
- 上海杂感(二) - 养老 [2018/11]
- 归国杂感(一)- 看不懂的上海 [2013/01]
- 上海杂感(三) - 学前教育 [2018/11]
- 上海人与苏北人 [2013/01]
- 归国杂感(二)- 不想再去的香港 [2013/02]
- 贪官与污吏 [2016/07]
- 野菜的滋味 [2017/10]
- 中国佬在美国的一天生活 [2012/11]
- 一百年前的政论文 [2013/11]
- 亲眼见识国人的购买力 [2014/05]
- 春日尝鲜 [2018/04]
- 我所知道的钱钟书(下) [2016/06]
- 上海杂感 - 点赞与吐槽 [2018/10]
- 归国杂感(四) - 听国人评论习李新政 [2013/02]
- 我的祖母 [2013/11]
- 前尘往事 - 歪打正着(下) [2011/12]
- 六四和Bonus Army有可比性吗? [2013/06]
- 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份残破的书画珍品(附照片几帧) [2013/04]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二)祸根在哪里? [2013/03]
- 乐在加州作野樵 [2013/04]
- 将欲胜之,必先学之 [2013/07]
- 洛杉矶村友聚会,热闹过年 [2013/02]
- 对对联儿 [2013/01]
前尘往事 – 是为了爱情吗?
很多年前,我带着两岁的儿子去日本探亲。前一年,我们家领导先去日本东京大学当访问学者。她原来考取的是公费留学,名字已经报到高教部,却没了下文。再去打听,才知道在京里被一个军中高干的女儿顶替了名额。无奈之下,只好联系自费访问学者,去了东京大学医学部。
我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马上又申请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的博士学位。那时候也许因为刚刚开放,哥伦比亚大学也没有要求我考托福或 GRE,居然给了录取通知书。我拿了通知书去同支部书记商量,她一口回绝:“党和国家培养你,是要你为国家出力的,不是让你去美国读博士的。”想想也是,党和国家大发慈悲让我这样的狗崽子进高等学府深造,结果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想跨出国门去,是何道理!?从此再也不敢提起,只是努力工作。92年我又想出国,便不敢提深造二字,只说去日本探亲。探亲总不能不让我去,于是沿着当年徐福东渡的路线,来到扶桑之国。
日本,尤其是东京米珠薪桂,将货架上的物价换算成人民币,吓得舌头伸出来缩不回去。我们虽然有一点资助,但依旧捉襟见肘,我们家领导除了做研究,还要去诊所打工。我不久也混了一个东京大学文学部客座研究员的空衔,身份证、图书卡一行齐全,独独没有钞票。开始几天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图书馆像煞有介事看看书,马上就厌倦了这种有出无进的日子,一心想找个地方打工挣钱。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五年务农,五年做工,跌打滚爬,什么没经过?区区打个工毫无问题。从报纸聘人广告上找到一个离家很近的豆腐制造厂,打电话去应征,约好第二天面试。
我在国内学的是英语,虽然研究生期间修的第二外语是日语,但只有“哇嗒库西”的水平,所以央求领导陪同前去,当个翻译。面试的日本人很客气,先带我们参观工厂,以我曾经在农村战天斗地的经验,这豆腐制作流水线旁的那点活儿真不算什么。可是日本人不这么想,参观完了回到他的办公室,他就仔仔细细地问我在中国是干什么工作的。事后想想,坏事儿的恐怕是我的那付眼镜。他怎么看,这个四眼汉子也不象干粗活的。这真叫冤哉枉也,我当时的体力明明是胜任那些活儿的,他就是不信。我想他恐怕没有读过《论语》,不懂得圣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教诲。我当时急于得到这份工作,不敢据实以告,只好谎称在国内是“劳动者”。“劳动者”在日语便是“干体力活”的意思,中国工人来日本当工人,应该没有问题吧?看得出来他还是有点狐疑,但又不想直说,便转个弯去问我们家领导:“那么,奥样(日语,太太的意思)目前在日本是做什么的呢?”领导同志仓促间没有准备,脱口而出:“我在东京大学医学部工作。”此言一出,日本人脸色猝变,我们俩马上意识到大事不好。可是一言既出,追也追不回来了。日本人称教授为“先生”,以示尊重,他又问:“先生是个大学老师,‘御主人’(日语“丈夫”的意思)是个劳动者,你们怎么会结婚的呢?”啊哟,怎么回答好呢?这真是我们自己找的麻烦!
东京大学是日本 No. 1的名校,是所有日本高中生梦想的殿堂,挤破了头也进不去的地方。日本人只要一提起东大,马上肃然起敬。他们对东大出来的人的尊崇,比老美对哈佛出来的人的尊崇要强过何止十倍。我有一次去移民局延长签证,文件递上去之后,一般要等候大约三、四小时才能办完手续。我把护照等文件和东大的研究员证一起递上,办事的官员一看,马上客气的说:“先生,请等一下。”他转身入内,不到五分钟,延长签证的图章就盖好递出来了。小小一张东大的证件有如此魔力,把我唬得一愣一愣的。又有一次我去台湾开一个学术会议,开完后重新入境日本。在海关检查口上,我前面一位珠光宝气的日本太太不知为何引起了海关官员的怀疑,将她的手袋兜底翻出来,一件一件地仔细查看。我见检查如此严格,不免有些担心,因为我的行李中带着几包台湾的零食小吃,恐怕被查出来过不了关。轮到我了,海关官员问:“你在日本干什么?”我递上东大的研究员证,他一看,马上伸手:“先生,多作(日语“请”的意思)。”又一次验证了东大的魔力。可是这一次申请打工,东大的魔力却变成阻力了!
我们两个支支吾吾的正不知如何圆谎才好,那位日本人倒是善解人意,他微笑着为我们解了套:“是为了爱情吧?”
“是啊,是啊,为了爱情!为了爱情!”我们两个点头如捣蒜,非常感激他没有当场给我们难堪。
于是面谈结束,日本人很客气的让我们先回家,说过几天厂里会发通知。过几天通知来了,结论是在预料之中:不予录用。日本人的阶级观念远远重于中国人,他们无论如何不相信一个大学的先生会下嫁一个干体力活的劳动者,即便是为了爱情也不可能。不过我们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自己说谎穿帮了,怨不得别人。
我接着找工。我们住在东京旁边的川崎市,还不是市里,在边缘的一个小镇上。我为了早晚接送儿子去保育园,无法去东京市里打工,小镇周边的蔬菜铺、超市、7-11便利店、居酒屋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短工。我沮丧极了,只想快点摆脱这种状态。正好美国一家学校愿意为我办H-1,请我教书,我马上就同意了。向领导同志一请示,她不同意。她是东大的先生,走到哪里日本人都对她点头哈腰的,自我感觉良好,再加她不懂英语,所以不想去美国,为此两个人还闹得不轻。最后还是爱情发生了作用,领导同志恩准让我先去探路。。。。
光阴如白驹过隙,一晃十六年过去了。我们始终挂念着那位豆腐厂的日本人,他虽然拒绝了我的工作申请,却给我俩的结合一个很正确的评价:为了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