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村2012夏令营<舞文弄墨> --- 前尘往事 - 务农记趣(一) ... ...

作者:徐福男儿  于 2012-7-16 10:2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77评论

贝壳村2012夏令营<舞文弄墨> ---

前尘往事 务农忆趣(一)

         文化大革命十年,五年务农,五年务工,直到恢复高考,重返庠序。现在回首往事,觉得后五年在工厂的岁月真的乏善可陈。那是一家有色金属冶炼厂,车间里氯气呛人, 到处挂着黄绿色的盐酸水滴, 穿的都是防腐蚀的呢制工作服,每个月还有营养津贴,可想而知其毒性是多么强烈。有一次氯气溢出,大家抬着救火水龙头,冲进车间去抢险,只见翻腾的氯气就像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一般冲天而起。第二天,我早起如厕,拉出来像柏油一样的黑便,送医化验,大便隐血四个+。每天面对着冰冷的钢铁、烫死人的电炉、不知什么时候咬你一口的电线,混了五年的电工,对工厂没有好印象。

         前五年在长江出海口的崇明岛上务农,生活很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却颇有怀念之处。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生辰八字中土多,对泥土有一种亲切感;也许当时更加年轻,对前途尚未丧失信心;也许自然的山水较之科技的机械于我更加有缘;总之,回想起务农的日子,觉得有些值得记下来的事情,与村里的朋友们分享, 为没有上山下乡过的网友提供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

 

每天半夜起身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江南水乡该插秧种稻了。秧苗是从稻种培育出来的,我跟着老农师傅就干这个活儿。把上好的稻种先堆成大约两尺高,五尺宽,三丈长的堆子,盖上草席,然后在草席上浇水。春天的阳光暖洋洋的,透过草席,慢慢地温暖着下面的稻种。为了使稻种均匀地受到阳光的热量,每隔八小时必须将整堆稻种从底到面翻一遍,其中有一遍一定是在半夜里,所以我必须每天半夜起床干活。

         年轻小伙子好睡,每次都得靠师傅轻声把我叫醒。睡眼惺忪地跨出门,跟随着师傅一脚高一脚低地向育苗场走去。一弯残月挂在天边,向人间洒下清冷清冷的光辉。四周万籁无声,只有小河里浪花的喁喁细语,为死一般的寂静带来一丝生机。进到育苗场,掀开草席,用双手将稻种兜底翻过来,上面的热烘烘,下面的凉荫荫,翻过以后,就变得暖和和的。头几天不见分晓,慢慢地,稻谷的顶端渐渐绽开,露出一点白芽来。露芽之后两天,就将这批稻种起出,挑到秧田里撒播,让它们长成可以插种的秧苗。然后再育第二批稻种。

         等我熟悉了过程,师傅放心,半夜就由我一个人干活。每当我用手抄着那些暖和的稻种,月光下依稀看见那一粒一粒白色的小芽眼,心里不由得涌起一阵孕育生命的奇妙感觉。可是伴随着奇妙,却是另一阵沮丧:我在孕育生命,而我自己的生命难道就在这年复一年的翻抄稻种中消磨殆尽么?那时候对知青的政策就是“扎根农村一辈子”,没有其他出路,没有希望。伟大领袖身体健康,似乎会万岁下去,不知道他哪一天会去见马克思,也许等到他走了,我们也老了,谁知道呢?残月越来越细,清辉越见暗淡,夜色更浓,像化不开的浓墨。我当时只有十九岁,经历的却是黄昏心境。

 

一下午吃八个馒头

         育出秧苗,接着便是插秧。秧苗不能长过头,所以插秧要赶时间。全连队的人都得下田,谁也躲不过。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过一首《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真是诗情画意。可是当你赤着脚踩进那没脚背污泥中的那一刻,恐怕任何诗仙诗神都吟不出半句来。

         秧田约摸三、四十米宽,从头插到尾得化半个小时。谷雨时分,水已经不冷了,所以男青年们都挽高了裤腿,跨下田去。城里来的女青年们却改不了小资产阶级情调,不愿意晒黑了她们的玉腿,生怕回城休假时无法穿裙子,宁可穿着长裤下田,生生地让泥水浸透了整条裤子,一直到屁股都是湿的。最麻烦的是水田有蚂蟥,叮在腿上吸血,不能拔,越拔它的吸盘吸得越紧;只能用力拍打,拍得它吸不住,自会掉下来。女生被蚂蟥叮了,吓得手足无措,花容失色,男生赶紧大献殷勤,帮忙去拍打,同时也就一亲芳泽啦!

         刚开始插秧不觉得累,插得飞快。两三天下来,渐渐地便扛不住了。插秧是弯腰九十度的活儿,而且双手不能支撑,纯粹用腰上的悬劲,时间久了,腰酸痛到不行。每插完一垄,退到田埂上,腰像断了似的,连伸直身子的力气都没有了。农忙时节,体力消耗太大,所以连队食堂提供白面馒头当点心。插完一垄秧苗,吃个馒头,休息一下。做到最后几天,实在精疲力尽,插完一垄,最好多休息几分钟。可是空手息在田埂上,领导看见会说你偷懒。手里拿个馒头啃着,领导也就不好说什么。宋代的农民“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那是因为他插的是自家的田。我们那会儿,做不做都领十八块人民币一个月,谁愿意多做?于是大家都学乖,插一垄,吃一个馒头,争取时间多休息几分钟。那几日,馒头的消耗量逐日上升,把食堂忙得够呛。我的最高纪录是一个下午吃了八个馒头。今天回首往事,自己也觉得难以置信,可当年确实就这么牛!

 

两天两夜不睡觉

         干了两年大田的活儿,我被分配到林带班种树。连队里有大片的桑树,因此我们还负责养蚕。蚕宝宝从蚕苗到吐丝结茧,不过个把两个月。小的时候,一层桑叶铺上蚕匾,宝宝们可以吃上好一阵子。一展眼长大了,个个白白胖胖,圆滚滚的,吃起桑叶来风卷残云。厚厚的一层桑叶铺上去,只听得“沙沙沙沙”的声音,转个身子回来,桑叶只剩下经络了。那时候,全班十来个人手脚不停地採桑叶,喂桑叶,採桑叶,喂桑叶,连睡觉也得轮班。

         我是班长,凡事得负责。有一天,轮到我睡觉,才躺下,手下的来报告,说蚕宝宝病了。蚕是娇嫩之躯,病了不治疗,很快就会死。我急忙起身组织抢救,还要把没有病的蚕儿隔离出去,忙了一夜,总算平安度过风险,可我的觉却也泡汤了。第二天又是日班连夜班,整整两天两夜不曾合眼。第三天早晨,我们赶着满满一牛车桑叶送去蚕房。晨光熹微,空气中透着清新,大水牛拖着沉甸甸的车,慢悠悠地走在桑间小道上。桑间濮上,本是春秋时期小青年调情说爱的地方,因此《诗经》中那些热情洋溢的情歌被后世的道学家斥之为“靡靡之音”。 可是孔夫子却说这些情歌“思无邪”,可见圣人之开明通达,远在后世末学之上。可惜我当时还没有女朋友,不然在这绿油油的桑树林间哼一曲“哥哥、妹妹”的情歌到也是挺浪漫的。话又说回来,若是两天两夜没合眼,即便心中充满了爱情,恐怕也是“爱在心中口难开”了。当时我坐在牛车的边沿上,随着车轮慢节奏的晃悠,睡意不可抵挡地袭来,便摇头晃脑地打着盹。突然,牛车碾过一块石头,咯噔一下,渐次进入梦乡的我猝不及防,一个跟斗颠下牛车,摔了一个大马趴。睡眼惺忪地爬起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大力士

         农村的活儿,其他倒也罢了,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挑担。我一米七九的身高,人又长得瘦,绝对不是挑担的最佳体型。平时一担水一百二十斤;秋收时一担稻一百五十斤;冬季修水利一担河泥一百八十斤;不见得叫女生来干,当然都是男生的活儿。

         挑水的难处,在于不是平路,得从河埠头挑着水桶一节一节台阶往上走。不过对于当时十八、九岁的小青年来说,还不算太难,很快也就习惯了。挑河泥虽然重,但是路途很短,最多也就是二、三十公尺,一咬牙迸出个爆发力,还能对付。

         最痛苦的是秋收时节挑稻,现在想起来心有余悸。金秋季节,江南稻熟。夏天那一片绿油油的水稻由墨绿而浅绿,由浅绿而淡黄,终于变得金黄澄澄,沉甸甸地倒垂着头,等待收割。割稻是男女生一起上阵,割完后将稻禾捆起来,码到田埂边,接下来的活儿就分男女生了。女生和老弱病残去田里拾稻穗,男生将稻禾挑到打谷场上去,等待脱粒。

         十九世纪的法国画家朱尔布雷东有一幅《拾麦穗的女人》,那一份宁静,令人赞叹农村生活的悠闲。可惜布雷东没有再画一幅“挑稻禾的男孩”,也许更加诗情画意。秋色已深,秋气肃杀而清洌,远近几里地纤毫毕见。黄昏时分,夕阳挂在树梢,农舍里开始煮饭,炊烟袅袅,水牛背上驮了牧童,哞哞地叫着,悠悠然走回牛圈去。远处传来一声声“嗨吽、嗨吽”的挑担号子,只见窄窄的田埂上,雁行地走着二十来个挑稻的壮丁,每人一根木扁担(竹扁担承不起那份重量),黄澄澄沉甸甸的两大垛稻禾,将为首的矮个子老农几乎埋了起来。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余光洒在这些挑夫身上。天是蓝的,霞是红的,稻是黄的,挑夫脸上的汗珠是晶莹的,这是何等色彩斑斓的一幅油画呀!

          西湖诗人陈小翠曾经行舟富春江上,见两岸农妇之劳作,写诗记之。我还记得两句“我自羡她她羡我,两边都当画图看”。是啊,如果没有当年务农的经历,看到这一番秋日丰收的景象,心里一定也会泛起阵阵诗意。可惜当年,我便是那二十来个挑夫中的一名,从稻田到打谷场,最近的也有两里地。所谓“百步无轻担”,非亲身经历者不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我们从最远的稻田开始挑起,距离越挑越近,可是体力也是越耗越尽,挑到夕阳西下的最后一担,几乎是在拖脚步了。一声起担,二十来个人同时起步,田埂约摸二尺宽,只容得一个人过去,二十来人逶迤行去,外人看着确也壮观如画图。走着走着,担子在肩膀上越压越重,整个肩头像火烧一般疼痛,腰也仿佛要断裂下来。你不能停,一停的话,后面的人全部都得停,唯一的希望是带头的老农停下来让大伙儿歇息一下,可是他正走得欢呢,一百五十斤担子在他肩上像挑一根羽毛似的。我实在撑不下去,腰便自然而然弯下来,佝偻着腰硬撑,一边大声喊着“嗨吽、嗨吽”的挑担号子,藉以忘却一点肩和腰承受的痛楚。体力接近极限,号子声却越喊越响,旁人还以为你精神抖擞呢!如今我的腰椎弯曲外凸,明显的驼背,就是那时候留下的纪念。

         毕竟年轻,再怎么累,也挺得过去。挑了五年大大小小、轻轻重重的担子,却也练出一身力气。农闲时候, 大家比赛挑担,看谁的力气大。连队里也种棉花,棉花摘下来晒干后打包,以便送去收购站。装棉花的麻包大约直径一公尺左右,塞紧了棉花足有九十斤重。两个棉花包口对口叠在一起,用麻绳捆紧,大约一公尺四十公分高下,另一头也如法泡制,四个棉花包加在一起便有三百六十斤重。找来一根最粗的木扁担,看谁能挑起这四个包,就是大力士。

        我们那位挑稻时领头的老农,一米五十左右的个头,精瘦,可是力大无穷,只见他大吼一声,挑起四个棉花包,走一圈十来步,放回原地,面不改色气不喘,当真的佩服。轮到我们知识青年,前几个强壮的都能挑着担子站起来,不过走两三步就撂下了。我站在一边看热闹,别人问我要不要试试,年轻人要面子, 哪里肯临阵退缩?硬着头皮上去试,老农一米五十,我几近一米八十,我做的功是他的几倍呢!毕竟那几年挑担不是白练的,用尽吃奶的力气,大吼一声,竟然也站了起来,只是脚像生根似的,一步也挪不动了。挪不动也没啥,能站起来就不丢面子。

       直到今天,我还沾沾自喜地向同事炫耀当年的大力士光辉往事,几个小女生虽然嘴上“哇塞,哇塞”地赞扬,我知道她们心里在想什么:“你个糟老头能有这么大力气,你就吹吧你!”天地良心,我那时候真的能挑三百六十斤,虽然现在连挑三十六斤也大喘气呢!

         (待续)

 


高兴
2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3

支持
37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7 个评论)

回复 亲近贝壳村 2012-7-16 10:25
   感谢对村内各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

您送给xizi的祝福,希望链接的是这个博客还是发表的那个?请告知,谢谢!
5 回复 总裁判 2012-7-16 10:26
文章生活气息盎然,有画师的独特眼光,尤其那些有景的场合,给我们一种生动解说水粉画的感觉。写作风格独特,很有亮色,叙述不仅穿过时空,而且表述时的穿透力强,鲜明地形成了读者的种种意象感。
似可改变习惯上的一气呵成,若自然段文字过多,难以分解创作的意识流,而瀑布似地冲击,给读者的负担太重。多分几个自然段,能让人看得自如些。忙看球,闲看画;你的作品画面感强,别让人累着。
回复 fanlaifuqu 2012-7-16 10:26
都是我熟悉的。
去过四次崇明,比你早,那时称高教农场。觉得很苦。
我最多抗过150斤。
回复 徐福男儿 2012-7-16 10:35
亲近贝壳村:    感谢对村内各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

您送给xizi的祝福,希望链接的是这个博客还是发表的那个?请告知,谢谢! ...
谢谢营长垂问。我本身的博客因为空间有限,照片无论如何传不上去。我只好再注册一个“钱塘书生”的博客,总算传上去了。钱塘书生算是我的“马甲”吧?该链接哪一个,我也不懂,请营长指教。多谢!
回复 徐福男儿 2012-7-16 10:36
总裁判: 等等
请慢慢唸。
回复 ahsungzee 2012-7-16 10:36
我相信LZ。年轻时只要有那股不服输的劲,就会有超常规的发挥!
回复 徐福男儿 2012-7-16 10:37
fanlaifuqu: 都是我熟悉的。
去过四次崇明,比你早,那时称高教农场。觉得很苦。
我最多抗过150斤。
翻老好!我是68年去的,知青大规模下乡。
4 回复 fanlaifuqu 2012-7-16 10:41
徐福男儿: 翻老好!我是68年去的,知青大规模下乡。
我59年到65年,一共去了四次。
回复 都市小人物2 2012-7-16 10:45
呵呵,我是最后一批知青,改天也回忆回忆
回复 Emansfield 2012-7-16 11:09
没有轮上上山下乡,学农时刚好脚骨折。。。现在是每天脸朝黄土。。。哈哈
回复 yulinw 2012-7-16 11:15
   写得真生动~~
回复 冰雪一剪梅 2012-7-16 11:17
回想当时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很快乐。
回复 无为村姑 2012-7-16 12:04
有同感,插秧挑担都干过 ,蚂蝗的那套也知道。
1 回复 老地雷 2012-7-16 12:12
地雷哥就是因为帮我拍蚂蝗,我们就拍出了爱情的火花!
回复 卉樱果 2012-7-16 12:20
没有务农过,人生一大遗憾~
回复 yuki-1217 2012-7-16 12:50
很生动~~小学时务过一次农,摘了半天棉花~~~
2 回复 fuji 2012-7-16 13:00
都市小人物2: 呵呵,我是最后一批知青,改天也回忆回忆
我比你早点75年刚毕业就做了知青。
回复 kzhoulife 2012-7-16 13:04
拔秧插秧俺都干过,那时候还是小学生,蚂蟥咬在腿上,心里确实害怕!
1 回复 wo? 2012-7-16 13:44
今日还和老弟谈起将来我们在靠近县城附近买一块地,种蔬菜和养鸡养鸭的话,希望能实现这个梦想。
现在特别想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简单的田园生活。
回复 云间鹤 2012-7-16 20:35
我觉得现在写这些很有意义。
123... 4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09: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