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菜的滋味 [2015/07]
- 千万富翁的穷日子 [2017/09]
- 上海杂感(二) - 养老 [2018/11]
- 归国杂感(一)- 看不懂的上海 [2013/01]
- 上海杂感(三) - 学前教育 [2018/11]
- 上海人与苏北人 [2013/01]
- 归国杂感(二)- 不想再去的香港 [2013/02]
- 贪官与污吏 [2016/07]
- 野菜的滋味 [2017/10]
- 中国佬在美国的一天生活 [2012/11]
- 一百年前的政论文 [2013/11]
- 亲眼见识国人的购买力 [2014/05]
- 春日尝鲜 [2018/04]
- 我所知道的钱钟书(下) [2016/06]
- 上海杂感 - 点赞与吐槽 [2018/10]
- 归国杂感(四) - 听国人评论习李新政 [2013/02]
- 我的祖母 [2013/11]
- 前尘往事 - 歪打正着(下) [2011/12]
- 六四和Bonus Army有可比性吗? [2013/06]
- 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份残破的书画珍品(附照片几帧) [2013/04]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二)祸根在哪里? [2013/03]
- 乐在加州作野樵 [2013/04]
- 将欲胜之,必先学之 [2013/07]
- 洛杉矶村友聚会,热闹过年 [2013/02]
- 对对联儿 [2013/01]
归国杂感
岁曰云暮,回国探亲,顺便又游了香港、澳门。二十几天下来,各种印象爆棚,拉拉杂杂的,理不出一个头绪。因此只能写一些杂感,权当过年时节,在村口大树下与朋友们磕着瓜子儿闲聊天。
(一)看不懂的上海
五年没有回乡了,这次回去,对高楼大厦的印象倒也不至于惊讶,反正上海的高层建筑本来就像水泥森林似的。很高兴的看到浦东机场又扩大许多,二号航站比一号更大。海关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都值得赞赏,看得出“与国际接轨”的努力和成效。
空气清新多了,蓝天白云时有所见,不像以前终日灰蒙蒙的。但是这两天又看到报道说国内大多数城市空气严重污染,难道上海是例外?也许是吧,因为这次去江苏省另一个中等城市,感觉空气污染还是很严重。上海政府从市区迁走了几乎所有曾经造成空气污染的工厂,又开辟了许多绿地,成效是明显的。但是市区现在堵塞着成千上万的汽车,而且车辆还在迅速增长中。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不久必成大患,洛杉矶就是前车之鉴,市政府还需未雨绸缪才好。
水质也颇有改善,记得五年前回沪,水龙头放出来的水充斥着漂白粉味道,即便烧开了泡茶,添加再多的茶叶也压不过那股臭味,而这次就觉得水质明显改善,已经闻不出漂白粉味了。以前墨黑的苏州河水大有改观,沿着苏州河盖的房子竟然以河景为招揽了。
这次住陆家嘴金融区内,朋友在附近买了一套高级公寓,有很好的City View,落地长窗面对的是金茂大厦、环球中心和正在兴建的据说将成为全国最高的一幢什么楼。那个万家灯火,璀璨辉煌,真不知如何形容。我每天下班经过洛杉矶Down Town,总觉得夜景很美,比起这次在浦东看到的,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了。
还有一个好的便是地铁,听说近几年上海拼命发展地铁,现在确已初具规模,四通八达,非常方便。朋友警告说高峰时间不要去“轧闹猛”,因为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我在非高峰时间坐过好几次,干净的车站,准点的火车,急匆匆赶路的人群,都像东京地铁的风景,甚至车上新潮少女的衣着,一个个低着头猛看手机的神情,也有七八分仿佛。想想很感慨,这就是所谓经济发展吧。
吃的东西越来越精致,饭店里似乎老是高朋满座,看就餐的客人,老百姓模样的也很多,并不完全是公家消费。不过在包房里的,则十有八九像是在挥霍公帑。印象深刻的是一家叫“黔香阁”的贵州菜馆,据说老闆是贵州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改革开放后开起饭店,现在已经有好几家连锁店了。桌上一款驴肉,一盆乌江鱼,是上海菜中没有的,味道极佳。翻老与贵州有十年之缘,也许以前尝过。
见了多起同学朋友,成功者如上市公司的老总,淡泊者如重点大学的终身教授,闲适者如退了休含饴弄孙的工人,忙碌者如还在发挥余热的前政府官员,言谈之间,似乎大家对生活都还算满意,心态也平和,虽然也骂贪官斥腐败,又觉得见怪不怪,没有什么办法。至少我的感受是体会不出那种干柴烈火,一点就着的愤怒和紧绷。是上海搞得特别好吗?恐怕也不见得。是百姓满足现状吗?那许多群体事件又因何发生?浮光掠影的观察,实在得不出什么可靠的结论。
有一点令我惊奇,这次接触的各种各样的人们,社会地位迥异,教育程度也迥异,但是提及前市委书记、现任中央常委的俞正声,没有一个人说他好的,简直是骂声一片。最令人诟病的是这位俞常委主政上海五年,一分钱工资都不肯加,但上缴中央的钱,却一分也不少,怪不得中央给他的评价是“忍辱负重”,犒劳他的是常委的高位。中国的官只需务上,不必务下,于此可见一斑。人们甚至怀念在牢里的陈良宇,说他毕竟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好事,还说他最后被坐实的贪污款只有三十万,那是底下人先意承志,给他父亲买房时打了三十万的折扣。听了这些故事,只有一个感受:孰是孰非,看不懂。
能看懂的倒是有一件好事,逛南京路时,遇见好几批大学生在募捐。看着这些年轻人充满阳光的笑容,我有些感动,觉得这便是希望。他们是在为艾滋病患者募捐,我也捐了一些。但是听他们的口号是“请好心人帮助好心人”,却又有些不解。
另外一件能看懂,却又非常反感的事:多次看到有人在大街旁公然拉开裤子冲着墙根小便!上海街头公厕不少,地铁站里也有颇干净的厕所,内急时完全可以去厕所,为什么如此放肆?我活了几十年,从没有在上海见过如此镜头,这是怎么了?!
蓝天白云,时有所见。
还是有灰蒙蒙的时候。
水泥森林上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