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菜的滋味 [2015/07]
- 千万富翁的穷日子 [2017/09]
- 上海杂感(二) - 养老 [2018/11]
- 归国杂感(一)- 看不懂的上海 [2013/01]
- 上海杂感(三) - 学前教育 [2018/11]
- 上海人与苏北人 [2013/01]
- 归国杂感(二)- 不想再去的香港 [2013/02]
- 贪官与污吏 [2016/07]
- 野菜的滋味 [2017/10]
- 中国佬在美国的一天生活 [2012/11]
- 一百年前的政论文 [2013/11]
- 亲眼见识国人的购买力 [2014/05]
- 春日尝鲜 [2018/04]
- 我所知道的钱钟书(下) [2016/06]
- 上海杂感 - 点赞与吐槽 [2018/10]
- 归国杂感(四) - 听国人评论习李新政 [2013/02]
- 我的祖母 [2013/11]
- 前尘往事 - 歪打正着(下) [2011/12]
- 六四和Bonus Army有可比性吗? [2013/06]
- 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份残破的书画珍品(附照片几帧) [2013/04]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二)祸根在哪里? [2013/03]
- 乐在加州作野樵 [2013/04]
- 将欲胜之,必先学之 [2013/07]
- 洛杉矶村友聚会,热闹过年 [2013/02]
- 对对联儿 [2013/01]
早就耳闻英国的男人最Gentleman,只是没有感性认识。喜欢足球,心仪于英国的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和前英格兰国家队前锋迈克尔欧文(Michael Owen)。这两个小伙子不但球技出众,更兼相貌俊朗,风度优雅,飞驰在绿茵场上,真个的玉树临风。不但姑娘们见了痴迷,男人看到亦颇心动。当然对贝克汉姆近来弄个浑身刺青,很倒胃口。
这次去伦敦,虽然匆匆一过,却觉得英国男人确实有一种气质,不同于美国男人的强壮率性,有异于法国男人的浪漫矫情,也区别于德国男人的严谨刻板。那种说不出来的味道,看上去很舒服,接触起来也没有太大压力。
这次邀请我去讲学的一位中国女教授,早年在国内遇人不淑,先生虽然才华横溢,却有暴力倾向,时不时飨以老拳。劳燕分飞之后,她在英国认识了一位英吉利男士,交往了六年。虽然最后终因文化的差异没有修成正果,却在她心中留下一段无限美好的回忆。从她口中描述出来的那位男士,是真正的英国绅士,对女人的那份温柔而体贴入微,热情而彬彬有礼,优雅而分寸有度,在在令女教授心旌荡漾,至今回味,仍津津乐道。我们劝她争取破镜重圆,她摇摇头说:“宁可把他深藏在心中,作为永远的最美好的回忆。”这位姐儿们年轻时痴迷于琼瑶小说,中毒甚深,当真实践起“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来了。不过由此也可见英吉利绅士的魅力。
去了巴黎,关注的重点便在法兰西女郎身上了。第一天晚上,与领导去旅馆所在巷口一家名为“文艺复兴”的法国馆子晚餐。本想坐在街边的露天位子上体验一下法国式的悠闲,可是旁桌的客人居然个个抽烟,吃不消那阵喷云吐雾,只好躲进室内,挑了一个靠窗的位置落座。因为靠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窗外露天位子上的客人。那是两对法国青年爱侣,其中一男一女正好与我隔窗相对,得以细细观察而不至于冒犯。那男的留一脸络腮胡子,蓬松着一头黑发。我看他是故意扮老成,眉目间并掩不住稚嫩相。那女郎像极法国前首相萨科齐的夫人卡拉布鲁尼,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自然而然的淡定。也抽烟,纤纤玉指夹着那枝细细的白棍儿,让一缕青烟袅袅婷婷地飘散到空中,倒使我这个平生厌恶抽烟的人觉得不那么讨厌起来。他们热烈地交谈着,听不见话题,只看见那女郎脸上永远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说话的时候也带着微笑,倾听的时候也挂着微笑,从不见她张开嘴畅怀大笑,像美国女郎那般哈拉哈拉。有时,男朋友把头钻在她的怀里撒娇,她用纤纤玉指轻轻地捋着他的一头蓬松黑发,脸上还是那浅浅的微笑。有时,她斜斜地依偎在男朋友的肩上,微笑着与同伴倾谈。诗经的名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移用来描写这位法国女郎,倒是十分贴切。那种淡雅的,像兰花一般慢慢释放清香的风情,是不是法兰西女郎的典型呢?我也说不清,也许吧。
忘记是林语堂,还是梁实秋说过,“英国女人适宜做太太,法国女人适宜做小妾,美国女人适宜做女友,德国女人适宜做管家,日本女人适宜做老妈子”。为什么法国女人适宜做小妾呢?这分明是中国老男人的陈腐观念作怪。不过大多数如夫人身上那种风姿摇曵的神情,与法国女郎到确乎有几分相似。那么,中国女人适宜于做什么呢?没有人总结过。我也不敢说,万一说得不好,得罪了村里一干美女姐妹们,那可不是好玩的,恐怕会被板砖拍得鼻青脸肿呢!这篇游戏文字还是就此打住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