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菜的滋味 [2015/07]
- 千万富翁的穷日子 [2017/09]
- 上海杂感(二) - 养老 [2018/11]
- 归国杂感(一)- 看不懂的上海 [2013/01]
- 上海杂感(三) - 学前教育 [2018/11]
- 上海人与苏北人 [2013/01]
- 归国杂感(二)- 不想再去的香港 [2013/02]
- 贪官与污吏 [2016/07]
- 野菜的滋味 [2017/10]
- 中国佬在美国的一天生活 [2012/11]
- 一百年前的政论文 [2013/11]
- 亲眼见识国人的购买力 [2014/05]
- 春日尝鲜 [2018/04]
- 我所知道的钱钟书(下) [2016/06]
- 上海杂感 - 点赞与吐槽 [2018/10]
- 归国杂感(四) - 听国人评论习李新政 [2013/02]
- 我的祖母 [2013/11]
- 前尘往事 - 歪打正着(下) [2011/12]
- 六四和Bonus Army有可比性吗? [2013/06]
- 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份残破的书画珍品(附照片几帧) [2013/04]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二)祸根在哪里? [2013/03]
- 乐在加州作野樵 [2013/04]
- 将欲胜之,必先学之 [2013/07]
- 洛杉矶村友聚会,热闹过年 [2013/02]
- 对对联儿 [2013/01]
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发生之后,大家在悲伤之余,也有不少反思的声音。与国内的朋友微信来往,亦听到不少批评,认为市政府应该有所担当,亡羊补牢,改进缺失之外,应该有人出来承担责任。
最后想必是会有人来承担责任的,只是不知道是谁,在哪一个层级。没有明瞭之前,谁也说不出来。我却由此想起另一桩做官有担当的往事来,或许对外滩的踩踏事件亦有比照的意义。
1977年4月18日,台湾大专院校师生坐船参观苏澳港工程,因途中遇风浪而发生翻船意外,死三十二人。第二天,时任教育部长的蒋彦士立即引咎请辞,以示负责。当时的行政院长蒋经国一度挽留,但是蒋彦士辞意坚决,遂于当日核准。当消息公开之后,社会各界人士均深感惋惜,认为这次事件并非部长之责任,但同时也认为此种进退磊落的政治家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我在上世纪90年代曾有机会去台北开过一次学术会议,会后漫步书肆,翻阅一本民进党人所写评论政界人物的书,书中于蒋彦士颇多批评,但是对他在苏澳港事件后马上辞职以示负责一事,却亦说颇得当时的好评。我于台湾政情毫无所知,不敢擅自置喙,只不过觉得出自反对者之口的称道,似乎更能说明问题而已。
做官要有担当,中国传统向来如此,但真能守此传统者却寥寥无几,多半还是“笑骂任尔,好官我自为之”。封建社会的官员以道德自律,真正洁身自好,将名誉看得比禄位重要的,实在也是凤毛麟角。倒反是现代的民主社会,但凡出事,政务官引咎辞职者比比皆是。不是这些官员道德上高人一截,而是媒体的揭露批判,反对党的穷追不舍,令他们无法恋栈。蒋彦士任教育部长时,台湾还在威权时代,舆论压力绝没有今日这般沉重,所以他的主动请辞尤见风骨。但是政体的设计当以多数为指归,一两个高风亮节之士并不足以覆盖绝大多数争名逐利之徒,因此必须有异体的监督,有权力之分制,实在是基于对人性贪婪的清醒认识。
反观今日之大陆,当然是令人齿冷。共产党的官儿,你想做亦未必做得上;想辞亦未必辞得掉,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像个木偶傀儡。韩正即便有蒋彦士这般的气度,习大大亦未必肯准他的辞呈。
今日看到另一条新闻:“据南华早报引述上海一名官员报道,有数十名网民因为在网上评论新年除夕外滩人踩人事件,遭到警方带走问话。报道指,当局的目的显然是企图控制社会大众悠悠之口。在此同时,报道引述一名死难者的朋友披露,市政府已经开始与死难者的家属商讨赔偿问题。
当地一名拒绝姓名见报的警员说:‘数百个警员为了事件需要加班工作。我们都知道不可能完全消除网上一些负面的评论或虚假的信息,但带走网民问话可以警告其他居心不良的互联网用家。’ 这名警员补充说,盘问网民并且可以控制谣言,维持社会秩序。”
看了这条新闻,想想自己居然还在一厢情愿地讨论官员的担当,未免太不识时务,太不了解国情了吧?不过,我还是愿意相信这条新闻反而是谣言,我还是坚持:做官的要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