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菜的滋味 [2015/07]
- 千万富翁的穷日子 [2017/09]
- 上海杂感(二) - 养老 [2018/11]
- 归国杂感(一)- 看不懂的上海 [2013/01]
- 上海杂感(三) - 学前教育 [2018/11]
- 上海人与苏北人 [2013/01]
- 归国杂感(二)- 不想再去的香港 [2013/02]
- 贪官与污吏 [2016/07]
- 野菜的滋味 [2017/10]
- 中国佬在美国的一天生活 [2012/11]
- 一百年前的政论文 [2013/11]
- 亲眼见识国人的购买力 [2014/05]
- 春日尝鲜 [2018/04]
- 我所知道的钱钟书(下) [2016/06]
- 上海杂感 - 点赞与吐槽 [2018/10]
- 归国杂感(四) - 听国人评论习李新政 [2013/02]
- 我的祖母 [2013/11]
- 前尘往事 - 歪打正着(下) [2011/12]
- 六四和Bonus Army有可比性吗? [2013/06]
- 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份残破的书画珍品(附照片几帧) [2013/04]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二)祸根在哪里? [2013/03]
- 乐在加州作野樵 [2013/04]
- 将欲胜之,必先学之 [2013/07]
- 洛杉矶村友聚会,热闹过年 [2013/02]
- 对对联儿 [2013/01]
徐福男儿按:前日拜读农家苦兄的大文《为什么共产党培养不出良好的中国女人形象》,也与他讨论了几句。农兄说“我和台湾老先生很严肃很认真地在探讨这个问题,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形成一个大致的结论,将来可以用于改造被共产党扭曲的中国教育。” 我十分感佩农兄的立意,也很愿意参加讨论,尽管我觉得这个题目似乎应该由女性朋友来发言更加有意义一些。由此我想起自己四年前发的一篇旧文,是介绍我祖母十七八岁时在学校里写的一篇作文。翻出来看看,似乎很契合农兄想讨论的题目,因此不揣冒昧,重新再贴一次。
世上的事情,皆有两面,过犹不及,均不可取。此圣人所以推崇中庸之道也。毛泽东像个专拣破烂的,把西方马列残暴的极端揉合以中国传统法家韩非子阴毒的极端,施之于他的洗脑教育中,将中庸之道弃之如敝屐,批之如毒药,从此人心之乱一发而不可收拾。他死之后,马恩列斯毛瞬间崩塌,但中国文化传统已断,无以为续,致使人之贪婪本性毫无节制地蔓延起来。农兄所言的女人形象,其实何止女人,男人亦莫不如此。
中国女性数千年来受旧礼教的束缚压制,命运极为可悲可怜。比起现代男性的争取民主自由,女性则更多一层争取平等和尊严,在全世界各民族女性都是一样的命题,是天经地义的。而当今的中国,女性争取平等尊严的努力,恐怕不是过头,而是尚需更加向前。至于我祖母所忧惧的新女性“不以学辅其德,反以学济其奸,纵欲肆志,无所不至;丧心害理,无所不为。徒有自立之名而实非自立,以致遗患无穷也。” 这种过犹不及的倾向,在中国实现民主自由之后,如能找到有效的教育和自我节制之道,应该是不难避免的。
我个人对此并没有什么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只是响应农兄的号召,谈一点浅见,希望能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100年前女青年的纠结
喜欢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从中颇可观察当今社会的流行思潮和青年人的价值取向。来相亲的男嘉宾们物色着白富美,女嘉宾们挑剔着高富帅,这是基本倾向。更有甚者,明言“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骑在自行车上笑”。年轻一代拜物拜金的纠结,已经溢于言表。
前几日整理祖母的旧稿,她在100多年前就读浙江省女子师范学堂时的一篇作文,透露了一个十八、九岁女青年的纠结,前后比较,感触良多,故而拿来与网友们分享。
这篇文章的题目颇长《我国妇女习守三从之说,所以重礼法敦伦纪也。方今女学萌芽,知识日启,人人以自立为主义。应否破除旧说,抑宜并行不悖,试平情论之》,全文如下:
我国旧俗,男重女轻,视为固然。凡女子以服从为美德。故闭之深闺,不使求学。岂知人之成材,全恃乎学。不学则愚闇,愚闇则失权。女子既不学矣,则其知识终锢,世事罔闻。自立之气概既荡焉澌灭,依赖之习性自日积深固。虽一己之衣食亦不能自求,必依赖男子以为生,服从男子以为心。是则三从之说,所由来也。三从者何?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也。今则时移势迁,女学萌芽。女子亦可求学,以启其知识,将来必有一种独立不羁之气概,自立自治之能力,享数千年未享之幸福。破除三从之旧说,然吾为之惧。曷惧乎尔?惧其不以学辅其德,反以学济其奸,纵欲肆志,无所不至;丧心害理,无所不为。徒有自立之名而实非自立,以致遗患无穷也。况身体受之父母,从父虽天下万世放之皆准,不然,是逆人类之天性,与禽兽何异哉?其他两说,虽欲破除,而伦纪攸关,礼法所在,又乌得不并行而悖之哉!第不当误认前者无知之三从,而於自立主义之方并弃之而不顾也。
“三从四德”的说法,今天那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恐怕听着都不知道哪四个字儿。倒溯回去100余年,正是西风东渐,帝制行将崩溃之际,三从四德的观念,面临着自由自立思潮的严重挑战。祖母的这篇作文首先便揭示了三从之说“愚闇、失权、依赖”的本质,可见民智已开,中国妇女再也不愿意受男人的压迫控制了。
我读研究生时的导师,中国第一代的女教授,比我祖母大约年轻十岁,参加过五四运动。她亲口告诉过我,五四运动她上街游行那会儿,根本不是冲着什么民主科学的理念,完全只是为了争取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去的。足证三从四德,在那个时候几乎已经丧失了霸占逾千年的市场了。
可是,祖母又说:“破除三从之旧说,然吾为之惧。”惧怕什么呢?怕妇女们“不以学辅其德,反以学济其奸”,也就是说,摆脱束缚压迫之后,无所顾忌,不走正道,非但没有给社会以正面贡献,反而走了歪道,“丧心害理,无所不为,。。。。以致遗患无穷也”。因此,祖母认为三从之说在排除了其中“无知”的成分之后,当与自立主义并行而不悖。祖母的想法,依我看来,理想主义的成分多了一点。不过百年前的女青年,纠结着这个问题,也是社会面临大动荡大转型时期的正常现象吧。
100余年来,中国的命运跌宕起伏,坎坷崎岖,最后不幸还是落入西方的阶级斗争之邪道。最近60余年,表面上“妇女能顶半边天”,似乎已经彻底扫荡封建残余,而实际上“从党”替代了“从父、从夫、从子”,全体百姓无论男女皆臣服于独裁者,自由自主,根本无从谈起。红太阳陨落之后,马恩列斯毛的破产使中国出现信仰真空,人的本性中贪婪的成分便肆无忌惮地泛滥开来,拜金拜物成为唯一的追求。我非常遗憾地看到一种新的“三从”现象正改头换面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来。在家从父,现在倒好,变成啃老族,心安理得地挥霍着父母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出家从夫,眼下多少女青年处心积虑的钓金龟婿,做着嫁入豪门当少奶奶的美梦,自立自主云云,恐怕都不在脑子里了。夫死从子,只要看“非诚勿扰”的女嘉宾中十个有九个不愿意与公婆一起居住,便知“从子”之说,恐怕只能是今日老年人美丽的中国梦了。
旁观今日世界的其他国家,就我生活过的日本和美国而言,日本妇女普遍教育程度很高,婚前也有自己的专业职位,可是一旦结婚,虽非全部,但可以说大多数是辞职回家,改从夫姓,相夫教子,她们觉得很正常,生活得很独立,也很有品质。美国可算执自由民主世界之牛耳,可是我遇见很多很多的美国太太,高学历高智商,结婚之后,改从夫姓,全职太太,婚姻幸福,家庭美满,也未见有什么男尊女卑之烦恼。
窃以为传统文化之批判、扬弃和继承,端赖于今日社会之机制结构如何。民主自由的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包容性的特征,传统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得到充分的研究、剖析、消化和改造,从而汰劣而存优,与现代精神鱼水相容,造福于人类。祖母所谓的三从之说与自由自立并行而不悖,盖以此为前提。但倘若社会仍停滞在专制独裁的结构中,当政者亟思控制百姓思想,即便装腔作势地提倡多元化,提倡恢复传统,也无非是中宣部、新闻署拿来唱戏的几个面具而已,真正的批判继承根本无从谈起。在这种基础上恢复传统,恐怕难免汰优而存劣,上面提及的“新三从”之怪现象即是明证。
在我们可爱可怜的祖国,民主自由至今遥遥无期,难怪100年前女青年的纠结,至今尚没能解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