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菜的滋味 [2015/07]
- 千万富翁的穷日子 [2017/09]
- 上海杂感(二) - 养老 [2018/11]
- 归国杂感(一)- 看不懂的上海 [2013/01]
- 上海杂感(三) - 学前教育 [2018/11]
- 上海人与苏北人 [2013/01]
- 归国杂感(二)- 不想再去的香港 [2013/02]
- 贪官与污吏 [2016/07]
- 野菜的滋味 [2017/10]
- 中国佬在美国的一天生活 [2012/11]
- 一百年前的政论文 [2013/11]
- 亲眼见识国人的购买力 [2014/05]
- 春日尝鲜 [2018/04]
- 我所知道的钱钟书(下) [2016/06]
- 上海杂感 - 点赞与吐槽 [2018/10]
- 归国杂感(四) - 听国人评论习李新政 [2013/02]
- 我的祖母 [2013/11]
- 前尘往事 - 歪打正着(下) [2011/12]
- 六四和Bonus Army有可比性吗? [2013/06]
- 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份残破的书画珍品(附照片几帧) [2013/04]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二)祸根在哪里? [2013/03]
- 乐在加州作野樵 [2013/04]
- 将欲胜之,必先学之 [2013/07]
- 洛杉矶村友聚会,热闹过年 [2013/02]
- 对对联儿 [2013/01]
月前回了一次上海,一别经年,又有新的观感。
先谈一点值得赞扬的吧,首先是空气质量确有改进。也许是到上海的头几天下了几场雨,空气显得清新,几乎日日蓝天白云; 绿化也好,大树绿地随处可见。前几年上海也是污染严重,天空雾蒙蒙的。虽然没有北京那般严重的雾霾,但呼吸的不舒服是明显的,而这次却没有如此感觉。也许我生活的洛杉矶同样有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所以对上海的空气要求没有那般严格吧。据说市政府将所有造成污染的工厂都迁出市区了,清除了污染源,自然环境就干净了。可见事在人为,只要肯做,总是可以见效的。
其次是交通情况亦有改善。行人穿马路自觉等绿灯亮起才走,这在上海是前几年就渐渐约定俗成起来了。这次看到的新镜头是左转的汽车普遍停下来让行人先走。中国的交通习惯是汽车横冲直撞,行人东躲西闪,上海前几年亦是如此,但今年明显好转。听说交通警察执法甚严,驾驶人怕吃罚单,慢慢也就规矩了。还是这句话,事在人为,只要肯做,总是可以见效的。不过这个点赞只限于给上海,这次我还去了另外两个三线城市,那种触目惊心的人车乱窜的情景毫无改观。
再其次是上海的市容。为了所谓的进口博览会,上海亦是大动干戈改造市容。今上是个特别要面子的角色,下面自然不敢怠慢。不过上海的面子工程中有一点还不错,就是把架在空中的电线全部埋到地下去。很多老马路都在掘地三尺,朋友说是为了让电线都从地下走。虽然也属面子工程,但市容因此变得更加整齐清洁,毕竟也有很不错的正面效果。比起习近平前几年到上海把高速公路全部封起来那种跋扈的丑行,改造旧电线的施工是值得点赞的。
另外还有一个整顿市容的措施,我倒也看出一点好来,那就是拆除占用行人道的店铺。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好像有过什么“破墙开店”的政策,于是各种小店家纷纷破墙而出,生意好了,地方不够,难免蚕食人行道的面积。这次的整顿,除了进博会的需要,好像也同“驱除低端人口”有关。但是上海市政府毕竟素质不一样,说得不好听叫“门槛精”,说得好听叫“人性化”,处理起来不像天子脚下那几个京兆尹这般穷凶极恶。已经破墙的店家因为都有工商部门发的营业证,不能随便让人家关门吧,所以除了违规占用的面积拆除之外,店还是让开着,有的店门改小,看起来像住户一样,实际上里面是一家店;有的地方把临马路的店门封了,让客人从后面的弄堂里走;有的把店门封了,留个窗口可以把商品递出来,虽然看着有点发噱,毕竟给小店家留条活路。政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只要用点心,其实不至于弄得很激烈。这方面,内地有些像土匪一样的官员真应该向上海市政府学学。
点完赞,再吐槽。这个是老问题了,公共厕所太脏!据说皇上金口玉言要搞“厕所革命”, 结果盖出来的公厕比豪华公寓还胜一筹。可是这次我没有见到这类奉旨建造的高大上玩意儿,即便见到恐怕也进不去。我看到的是最普通的地铁车站里的厕所。上海的地铁是非常方便的公共交通,因为建成年代不久,看上去一切都是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可是地铁的厕所却是出乎意料的脏,我一次在地铁站内急如厕,跨进门差一点被熏死。大便池内粪溷满池,完全没有冲洗,自动冲洗设备坏了不能用,手动冲洗设备遍寻不得。经常看到地铁站里有负责清洁的阿姨们在工作,可厕所脏成这样却不见清洗的人影。今上要搞厕所革命,想必他也知道方便之地弄得肮脏邋遢是中国人的宿疾,可是他有没有想过建几座豪华公厕是掩盖不了遍地屎尿的?上海被誉为魔都,是中国人最拿得出手向外国炫耀的;但地铁里外国人亦多,让他们见到这样的厕所,最要面子的中国人作何感想啊!?
也许是我少见多怪,另外发现一件新鲜事。朋友请吃饭,到了饭店里招呼服务员点菜,我记得前几年都是说“小姐,我们点菜”,但是这次吃了N次饭,各种朋友没有一个人称服务员为“小姐”的。很多的叫“小姑娘”,也有叫“美女”的,当然也有直呼“服务员”的。这不免引起我的疑惑和警惕,因为我在洛杉矶上中餐馆一般是称“小姐,我们点菜”的。 抓住个机会请教朋友,是不是现在时兴不叫服务员为“小姐”,他诡秘的一笑,说:“你懂的。” 我真的不懂,“小姐”这个称谓已经存在千百年了,难道它的定义这几年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了?还好我警惕性高,及时发现问题,不然张口招呼,恐怕会招白眼,或者甚而“小姐”会厉声回道“阿要拨侬只耳光嗒嗒!” 我忍不住要吐槽的是,世风的日下与高楼的耸起似乎太不匹配了呀!
还有一点吐槽,更令人气结。前几年回上海,虽然Google不能用,贝壳村不让进,毕竟旅馆里的WiFi 是免费使用的,一直很通畅。这次不知道发什么颠,旅馆规定每次登录WiFi只能用6个钟头,过了时间就必须重新登录! 问什么原因,店家道歉说我们也没有办法,派出所规定的。请教朋友,朋友推测说最近P2P连续爆掉,老板卷款失踪,受害人呼天抢地。P2P有很多是在上海的,生怕受害人到上海来讨个说法,有碍维稳,所以要从旅馆开始严加防范。不但限制使用网络,住旅馆的还要挨个拍照,也是这次才有的奇葩规定。看看街上的标语,煌煌的写着“四个自信”,碰到一丁点儿事, 自信都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
回了一次上海,感觉还可以,但是仅限于上海。其他的城市,套一句朋友的评论:“当官的像土匪一样。” 我这次还去了另外两个三线城市,不是矫情,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点赞的地方。一个江苏省的三线城市,书记大人声称要建成亚洲金融中心。他有什么依据,就这么说梦话胡咧!当然啦,上行下效,他那个皇上不也是这般多梦纷纭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