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历史

作者:紫竹风  于 2011-6-5 22: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读史解析|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毛泽东是一个阅读广泛,知识渊博的人,他极善于从各种书籍哪怕是从一般书籍中吸取营养。他的思想,其理论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有苏联的, 有中国古代的,有中国近现代的,还有西方资产阶级的。除了对马克思、鲁迅这样的极个别的人给予全面肯定以外,毛泽东很少对某个思想家或某本着作作全盘肯定 或全盘否定。区别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多是从正面接受;对于资产阶级思想,毛泽东多是从反面接受,“批判地接受”,就是他总结所说的“洋为中用”、 “吸取其精华,剔出其糟粕”。

[原文]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 必此盗相君之壁。共执张仪,掠答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才 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苏秦已而 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苏秦 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优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 君资,尽苏秦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吾在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 君在,仪宁渠能乎,

  ——摘自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像今天我们在一起吃饭一样,大家团结得很好,这就好。你们整风,检查一下,批评一下,大家还是团结在一块。这就叫作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批评就是帮助,对人是有好处的。

  从前有张仪和苏秦两个人,都是鬼谷先生的学生。鬼谷是个地方,出了一个先生,所以叫鬼谷先生。后来苏秦在赵国当了宰相,地方就在邯郸。邯郸这个 地方,你们到过没有?张仪在楚国做个小官。楚相丢了一块宝玉,怀疑是张仪偷的,把他狠狠打了一顿,满嘴的牙都被打掉了。那个时候,大概还不会安假牙吧!张 仪回到家里,叫老婆看看他嘴里的舌子还在不在。他老婆说:舌子还在。他说:那就不要紧了。他跑到邯郸找苏秦,一去就住进“招待所”,大概是现在北京饭店之 类的住所,好几天没有见到苏秦的面。后来,苏秦请他吃饭。张仪到了苏秦的衙门,看到摆了酒席,排场大得很,苏秦坐在当中高处,请了各国使节,也有契尔沃年 科。席面当然比我们今天吃的丰盛得多。但是却把张仪安排坐在下面角上,盛了点仆人吃的饭食给他吃。这下子张仪的气可就大了,无非是破口大骂苏秦你这个王八 蛋等等。回到“北京饭店”,满肚子的气。“北京饭店”的“经理”看他这个样子,就问他:

  张先生脸色不痛快,有什么生气的事吧?他说:当然有气!就把当年和苏秦是同学,今天苏秦如此这般对待他说了一番,并且骂苏秦此人简直是无情无 义,是王八蛋,这位“经理”说:这样看来。你在赵国呆不住了,张仪说:当然呆不下去了,马上走。“经理”问他:你到哪里去呢?他说:这倒还没有想好,不管 他,走了再说。“经理”说:看来只有到秦国去。张仪一想也对,就此动身。“经理”陪他走到秦国,一路花费大概相当现在的三四十万人民币吧!到了秦国,他们 为了见秦王,就走走门路,行些贿赂和送些衣服.一共又花了四五十万人民币。以后,张仪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北京饭店”的“经理”就向他告辞回国,并问他今 后怎么打算。张仪一提起苏秦还是咬牙切齿,并说过了两年一定要出兵攻打赵国。“经理”见他这样说,就告诉他,赵国宰相苏秦是个好人,当时苏秦所以要气他, 是故意的,怕他在赵国安居下来,不想上进,做不了大事。苏秦知道张仪是个人才,能做大事,如果在赵国依靠苏秦,他也只是当个“科长”什么的就算到顶了。策 划张仪到秦国来,和给他一切花销,都是苏秦主使的。张仪一听,这才恍然大悟。“经理”又说:苏秦只希望你当了秦国宰相,十五年内不要出兵攻打赵国。张仪听 后表示:只要苏秦活着,我就决不出兵打赵国。

  这是一个故事。你们看,苏秦对张仪是好意还是恶意?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摘自毛泽东1960年12月25日同部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谈话《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见《党的文献》1993年第4期)

  [解析]

  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盛,企图以武力征服其余六国。这样,当时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策略,便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或者是肴殳山、函谷关以东六国 采取合纵的办法共同抗拒秦国;或者是秦用连横的策略,打破六国的统一战线,以分而治之。于是,合纵、连横成为当时各国之间政治外交的主题。许多游说之士, 大都分别用这两种主张来说服各国的统治者,这些游说者,被称为纵横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苏秦和张仪。

  苏秦是洛阳人,字季子。起初,他曾劝秦惠王用战争征服六国,不被所用。后来他钻研兵法,分析时势,认为合纵之说更符合山东六国特别是紧挨秦国的 三晋(韩、赵、魏)的利益。于是他游说诸国,献合纵之策,获得成功,赵国封他为武安君,曾约劝五国攻秦,迫使秦废帝号,归还一部分土地给韩、魏,直至身佩 六国的相印。张仪是魏国贵族后代,主连横之说,秦惠文君十年(前328)任秦相,被封为武信君。执政时迫使魏献地给秦,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齐楚联盟, 夺取楚国的汉中。《战国策》中记载二人事迹不少,司马迁写《史记》,列有苏秦、张仪本传,多用其中材料。前面所引《史记·张仪列传》中的文字,很清楚地说 明了苏秦、张仪二人的关系即张仪走向成功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张仪列传》还说,苏秦故意刺激张仪,并用计使他到秦国去,是有政治目的的,即:他深知张 仪必有大成,到秦国必能受到重用而执掌国柄,凭他同张仪的关系和他有恩于张仪的做法,将来必有利于三晋之地,特引是赵国。毛泽东的一大段评过,更是生动地 讲清了《张仪列传》中的有关内容。在此不用多说什么了。

  毛泽东的这番话,是在1963年12月25日他67岁生日时,同部分亲属和工作人员聚餐时说的,参加的人有十几个。他的目的,显然是借这个故事 来教育亲属和工作人员要自强自立,而且,在进步过程中,要认真、虚心地对待别人的批评意见,要把别人的批评看成是对自己的促进和帮助;同时,相互之间.也 要多作坦率的和善意的批评帮助,比如,苏秦了解张仪有贪财的弱点,所以“无因以进”,“恐其乐小利而不遂”平生之大志,才“召辱之以激其意”。值得注意的 是,毛泽东从这个故事中引申中出一个做人的道理——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从张仪发迹前的处境来看,他受到的压力,一是在楚国被嫌疑从而挨打受辱;二是 投奔才具在自己之下的故友同学,本来就是件很尴尬的事;三是苏秦的怠慢轻视(他当然不知道苏秦对他的真实用心),这一点是最主要的。毛泽东从苏秦、张仪的 关系中发挥出这个看法,无疑包含了他自己的丰富的人生体验。实际上,在这次谈话中,他就举了自己在中央苏区受打击的事情为例,来说明压力使人进步的道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0 14:1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