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正在步日本的后尘,后果的可怕远超日本 [2011/09]
- 过节了,讲个无聊的故事-- 我和我家大公鸡打了一架 [2013/12]
- 北京印象 [2013/05]
- 过节了,写写我家的两个小宝贝- 狗狗 Leo 和 Lucy (1) [2011/12]
- 我对世上有没有鬼的事,不再像以前那么坚持了 [2011/10]
- 依法治国要立好法,屏弃恶法 [2014/08]
- 如何让亚裔的孩子们不自卑? [2011/09]
-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道路的讨论-和翰山的“我为中国悲哀” [2012/03]
- 田园趣事 (一) [2012/06]
- 如何让家里的空气清洁 [2013/03]
- 声讨中国互联网 [2013/12]
- 每年增15%的工资的决定是消灭中国企业的贪腐法律 [2014/08]
- 对王立军的处理将是中国未来走向的一个分水岭 [2012/02]
- 印度式計算訓練19x19乘法表 [2011/10]
- 别太娇宠孩子 [2012/08]
- 韩寒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围攻? [2012/02]
- 我的小宝贝狗狗-Leo昨天生气了 [2012/01]
- 中国战场对二战胜利的作用 [2012/07]
- 过节了-写写我家的小宝贝狗狗(2)Leo和Lucy 与鼹鼠 [2011/12]
- 提高人的素质之我见 (原创) [2011/09]
- 中国和平化解官民矛盾的出路 [2012/04]
提高中国人的科学素质,要改革教育制度、要改变家长思维方式
中国的教育体系是考试的体系,对培养科学家有着天然的障碍。这也许是即使中国的头等学府清华北大也鲜有走在科学前沿的。我们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村里大部分人应该都是经历过美国求学的过程,我们一起给中国把把脉:
科学家的特点是:
1. 好奇心 , 在繁重的考试升学压力下,我们的学子的好奇心已经磨灭干净了。而美国的学校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自由接触他们喜欢的信息。因为在美国只要你想上学什么时候都可以,所有没有时间的压力。
2. 制造的能力。中国的社会服务太到家了,根本就不讲究DIY。孩子从小如果父母不指导,孩子什么动手能力都没有,就是有天大的好想法,也没有办法做成,手笨。美国孩子有很多自己动手的课程,让孩子从小就习惯动手、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考完试就还给老师了。HomeDepot 也 免费周末为孩子们提供木头,让孩子们做手工,一边玩,一边就锻炼了智力和动手能力。家长为了让孩子念书,什么都替孩子干是不对的!
3. 知识。到美国的第一课就是要善用图书馆。图书馆里的书包罗万象,那天突发奇想,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书来读。中国公共图书馆就和没有也差不多。高楼大厦盖了不少,就是没有图书馆。要读书,去买,也不一定都有啊,再有很多书是不需要保存的。现在是网络时代,但不知网友们有没有发现,英文的资讯远远多于中文。很多知识都被不知被什么人无偿地放上去了,而我们的百度远远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小到如何养好鸡,怎么种好桔子树都有详尽的解答,而中文除了一些个人的小经验以外,没有像样的文章。这是不是大学应该组织学生做啊?
4. 和科学家接轨。读书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教授的一句话是:“今天这门课讲完了,你们就站在了世界的最前沿,谁能再往前走,谁就得诺贝尔奖,欢迎你们毕业后从事这个研究”. 这是客座教授,一个研究院的科学家的最后一节课的最后一句话。而我们的大学教授基本都是教书匠。
5. 调查研究。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调查研究报告中,今天是美国昨天是英国,一会是吃肉报告,一会是少吃多少可以长寿的报告。而在中国好像都是听别的国家的研究报告,或者是老祖宗的研究成果,中国人口那么多,做研究报告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优势,但没有人在做,也听不到有数据支持的报告。大学除了上课,没有统计研究报告(也许我是孤陋寡闻)
6. 创新能力。走进麻省理工学院,一个金属雕塑矗立在几个大楼中间。那不仅仅是一个雕塑,那是一个调节风力的巧妙设计。以前没有那个雕塑时,那里的风非常大,有时窗户都关不上。于是有了这个设计,院子里居然风平浪静了,再也没有大风了。这不仅仅是一个设计,每一个走进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听了这个故事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创造冲动。这是一个制造无限创造力的摇篮学院,只要你有想法,听起来make sense, 学校就会给你5万元的研究经费,一个一个的科学成果就不断产生了。不知我们的那座学校有这样的鼓励。让我们年轻的学子们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学校的宿舍通宵都有人走来走去,那都是学生做研究或学习几点睡觉的都有。这种学术气氛真的非常棒。
网友们可以往下续。 这就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