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费的美国人 [2011/08]
- 美国什么东西比中国贵 [2011/08]
- 林冲的新闻发布会 [2011/06]
- QQ视频骗局,专骗在美留学生 [2012/01]
- 沉默到几时? [2011/08]
- 西方的裸文化与中国的性压抑(原创) [2012/05]
- 小牛队球迷众生相 [2011/06]
- 一个让十四亿人佩服的杀人犯 [2011/07]
- 小牛队夺冠游行亲历记 [2011/06]
- 7.23真相,反正我信了 [2011/08]
- 暴雨中的武汉小屁民 [2011/06]
- 孟子新解 [2012/05]
- 田园赞美诗 [2011/06]
- 七夕紧急通知 [2011/08]
- 7•23事故中国奇迹 [2011/07]
- 中国的教材书都教了些什么 [2012/05]
- 新村民自白 [2011/06]
- 江城忆旧之一 [2011/06]
今儿先说说小时候住的地儿。
小时候住在武昌的胭脂坪,这是胭脂山和蛇山之间的一片平地,我们住的是一座长条型的二层楼房子,紧靠着胭脂山,里面住的十几家人,大多是湖北中医学院的医生、护士,还有几个老师。我们这栋房子和周围几栋小洋楼围起了一个小小园子,一行法国梧桐,几株合欢树,就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了。周围的小洋楼风格各异,解放前住的都是些有钱人和知名人士,据说蒋介石的秘书陈布雷在抗战时期也住在这里。解放后这里成为省级干部的住所,主要是些退下来的老红军,我们也把他们叫做“高干”。
那时候的人纯朴,高干也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主要是住的房子比较大,有自己的小院子(小院子经常被开出来种点蔬菜什么的),出门还有小车来接,但平时和邻居们没什么隔阂,遇到一起有说有笑的。有时遇到了急事,就跑到他们家去借电话(那时候家里安一部电话那可是了不得的事);他们有时也来我们家借个书,借个笔的,大家和和气气的。
那时候各家的孩子都多,也没什么娱乐项目,成天就在一起疯,躲猫、抓电报、跳房子、跳橡皮筋、攻城,各种各样借鉴的、自创的游戏,让我们开心得不得了。也有扯皮的时候,玩得不高兴了,就吵架再不就打架。打完了十天半月不说话,这时就有人帮着“起和”(重归于好的意思),然后就又疯到一块。房子背后的胭脂山那时挺荒的,几个小伙伴经常相邀上去玩,春天挖地菜,夏天抓知了,秋天放风筝,冬天打雪仗。那时社会治安好,家长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最有意思的应该算是小院的夏天,太阳刚刚下山,天还老亮的,就有邻居端着水盆,把洗澡水往地上浇,这是在为一会乘凉做准备,让被太阳烤了一天的地面降降温。再过一会,家家户户扛着竹床出了门,赶紧抢占好地方,竹床之间还被人塞进了竹躺椅。有人甚至还支起了蚊帐,这是准备在外面过夜的。因为住在山旁边蚊子非常多,一到傍晚密密麻麻地往窗边拥,母亲常拿着一个搪瓷脸盆,里面抹上肥皂,对着蚊子多的地方舀,只几下脸盆里全粘满了蚊子。我有一次在自家搁楼上午睡,天花板上停满了蚊子,我一中午就打死了三四十只。
那时候没电扇、没冰箱,更没听说过什么空调了,蒲扇、鹅毛扇、纸折扇、团扇各显其能,但是等把温度扇下一点来,自己已是满身的汗。母亲有时在学校分到二块绿豆冰块做降温品,多半舍不得吃,用毛巾小心地包好,赶紧往家里赶,为的是能让我们兄妹两能解解暑。如果运气好,还可以买到冷冻厂的大冰块,拿回来放到绿豆汤中,那才是美呢。乘凉时能吃上一个水浸着的西瓜也算是好东西了。哪家买了西瓜,先拿水浸凉,等晚上再喜滋滋地抱到竹床阵中,用刀切成十几牙,每家都送一点,大家一边说笑一边分享。
天渐渐黑下来,邻居们有的在路灯底下下象棋,有的坐在竹床上聊天,孩子们疯够了就躺在竹床上听大人们讲故事或者自己一个人数星星,那时候天一黑满天都是星星,漂亮极了。夜深了,大人们也熬不住了,就把小一点的孩子轻轻地抱回屋里,怕在外面着凉了。大一些的孩子自己盖个小毯子在外面睡一夜。
胭脂坪一带地势很高,一到夏天几乎天天停水。只能半夜三更起来抢着接一点水存着,在我的记忆中,傍晚时公共水房每个水龙头下都被各家用各种容器占着,只等着半夜嘀嗒水响,大家便蜂拥起来,加入抢水大战。我小时候的睡梦老是伴着浠浠沥沥的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