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费的美国人 [2011/08]
- 美国什么东西比中国贵 [2011/08]
- 林冲的新闻发布会 [2011/06]
- QQ视频骗局,专骗在美留学生 [2012/01]
- 沉默到几时? [2011/08]
- 西方的裸文化与中国的性压抑(原创) [2012/05]
- 小牛队球迷众生相 [2011/06]
- 一个让十四亿人佩服的杀人犯 [2011/07]
- 小牛队夺冠游行亲历记 [2011/06]
- 7.23真相,反正我信了 [2011/08]
- 暴雨中的武汉小屁民 [2011/06]
- 孟子新解 [2012/05]
- 田园赞美诗 [2011/06]
- 七夕紧急通知 [2011/08]
- 7•23事故中国奇迹 [2011/07]
- 中国的教材书都教了些什么 [2012/05]
- 新村民自白 [2011/06]
- 江城忆旧之一 [2011/06]
从表面上看,美国是个将“推广环保、节约能源”口号喊得最响亮的国家。去餐馆就餐,哪怕只剩下几根土豆条,美国人也会打包带走;去商场购物,尽量买打折商品;如果去美国国家公园旅游,捡一块鸡蛋大的石头带回家,那便犯了法……但在另一方面,美国人的浪费现象却又令人触目惊心——美国人口只占全世界人口的6%,但却消耗了地球上近一半的资源。水、电、石油、纸张、塑料……每一项消耗均居世界第一。
能源
美国人不管是家庭还是公司,用电都很惊人。
美国很少有办公室下班后关灯的,常常深夜看到写字楼灯火通明,据说是为安全考虑。电脑也是常开不关, 一份2009年出炉的个人电脑能源报告称,经过调查在10.8亿台办公室电脑中,有一半没有在下班之后关闭。似乎美国的办公室人员没有下班关闭电脑的习惯。虽然有些计算机在用户离开之后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但是电脑并没有被真正关闭。这份报告声称,如果美国人可以在晚上不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正确关闭电源。那么仅晚上节省的电费就高达28亿美元。可是有谁管呢,照样我行我素。
在美国房间里不管多大的窗都很少开,基本上都靠空调,而且是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常开,夏天冷到要加外套,冬天热得穿单衣,所以在美国只在夏天用被子,奇怪吧。
在美国的家庭里冰箱、洗碗机、洗衣机都巨大无比。很多家庭哪怕只洗几个碗碟也要用洗碗机,巨大的洗衣机里用的居然是热水;在美国很多地方都在实行“晾衣绳禁令”,即不允许居民在户外拉绳晾晒衣被,所以洗过的衣服必须用干衣机。曾经有个笑话,一对美国夫妇到阳光充足的西班牙度假,因为旅馆没有干洗机,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衣服变干。
除了用电,美国煤气使用量也很大。一位美国人介绍天气冷的时候,(大约是从11月份开始到次年的4月),为了加热他们家里的游泳池和SPARKLING POOL,每月要烧掉$1,200左右的GAS,听了以后差点晕倒。
据说一家美国人消耗的过冬燃油可以让中国100户取暖。
汽车
在美国人家里汽车就是一种普通的工具,而不像中国人汽车是一种奢侈品。很多美国家庭几乎人手一部车,有人甚至有几部车,美国人离了车几乎无法生活,就算只有10分钟的路程也要开车,就算买瓶水也要开车。走路对于他们来说是要穿上运动装,穿上运动鞋,戴上耳机才做的事情。马路上跑的大部分车都只坐着一个司机,但照样空调开得大大的,音乐开得大大的。
美国产的车大多体型庞大,厚重结实,虽然安全但油耗巨大。有人开玩笑说,一辆悍马的任务就是从一个加油站跑到下一个加油站。
纸张
美国人用纸真的是厉害,各种不同的地方需要用不同的纸,有厕纸、擦面纸、厨房纸、抹桌纸、擦地纸、擦手纸、擦嘴纸、擦鼻子纸,有干的湿的,带香的不带香的……厨房不用抹布擦而用纸擦,洗手不用毛巾擦而用纸擦,打印用纸则更是顺手拈来,随心所欲,毫不吝惜。
在各个商店里卡片和包装材料的货架面积往往很大,美国文化是很讲究互相递送卡片表示问候的,你可以买到任何一种卡片,结婚的生日的节日的朋友间的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孙子侄子的……无怪美国纸张消耗一直是世界第一。
包装
中国超市早已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包装商品,在美国超市虽然也鼓励用可重复使用的布袋,但事实上塑料袋要多少给多少,以至于每个家里的塑料袋都成灾了。反正来美国以后我就没买过垃圾袋,全是用的超市的塑料袋,到现在还满满一抽屉。可惜并不是每个美国人都这么节约,他们更喜欢根据不同尺寸的垃圾桶,买各种各样的专用垃圾袋。
除了塑料袋外,包装纸在美国也很常见,一般遇到用玻璃一类易碎的商品往往单独装在纸袋里。一个中国人去商场购买餐具,买了12只餐盘和12只汤碗,营业员用一叠50厘米见方的白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每个碗盘单独包裹后交给他们。回家后,一一拆开,白色的包装纸堆了一地,一数整整131张纸!
美国人的礼品包装更是夸张。圣诞节时送礼品要每个人都送到,而每一个礼品都要用漂亮的彩纸包装;有时虽用礼品袋,但礼品袋要塞满彩纸装饰袋子。有一家人算了算,她的孩子平均每人圣诞节那天收到至少八件礼物(包括爷爷的奶奶的爸爸的妈妈的,以及兄弟姐妹们互相送的),在圣诞节的晚上各自打开自己的礼物后,当妈妈的收拾地上的礼品包装纸整整装了两个巨大的黑色垃圾袋。
一次性用品
在国内学校食堂用的都是可高温消毒反复使用的不锈钢餐具,在美国,食堂也好、平时的聚会也好,全部是一次性的餐具,包括盘子、碗、刀叉、勺子和纸杯,经常看到喝过半杯水就丢掉一只杯,再喝再拿。美国人酷爱瓶装水,所以瓶装水消费世界第一,问题是相当一部分的瓶子是没有喝完就当成了垃圾扔掉了。
实验室的浪费就更多了,所有的器具都是一次性的,培养皿、移液管、移液枪的枪头等是一次性的倒也无可厚非,可是装移液枪头的盒子也是一次性使用,那么好的盒子用完就丢了,太浪费了。
据说美国人每年抛弃1.83亿把剃刀、27亿节电池、1.4亿立方米包装“花生果”的聚苯乙烯塑料、3.5亿个的喷油漆的罐子,再加上足够供给全世界人每一个月一顿野餐的纸张和塑料制品。
而在美国人眼中很多家庭小电器也是一次性的,他们很少去修家电,因为修的钱几乎和买台新的差不多,不好用的换新的,样式旧的换新的,搬家拿不动的丢掉。以至在巨大的垃圾箱附近经常可以捡到半新的家电。
食物
在粮价猛涨,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面临粮荒的今天,美国人的食品浪费问题也再次引起关注。美国媒体称,美国人每年购买的食品超过四分之一都被扔掉。调查发现,浪费食品中的“大头”是新鲜蔬菜、牛奶、粮食制品和糖,占所有被扔掉食品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超市和食品店会将所有包装损坏的食品扔掉、餐厅会扔掉厨房里的边角余料、而普通人也会扔掉甚至只是外皮变成褐色的香蕉以及存放时间稍微长了一点的外卖食品。
饮食习惯也是造成浪费的一大原因,如美国人吃螃蟹只吃腿,吃鱼只吃鱼肚和鱼背没刺部分,其他的都扔掉;喝饮料常常习惯大杯,能不能喝完就不管了。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美国的胖子众多,随处可见而且胖得惊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从上世纪60年代到2004年,美国人肥胖率从13%一路攀升至32%。据预计,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15年,75%的美国成年人将超重,其中的41%将成为肥胖者。
房子
美国地广人稀,所以房子越盖越大。在这里房子已经不再是遮风避雨的场所了,而是身份、金钱与地位的象征了。美国人房间名目也越来越多,卧室、起居室、厨房、厕所自不必说是必需的。美国人家里还有家庭室(一家人随意坐下看电视聊天的的地方),家庭游戏室(一家人坐下来打牌玩游戏的地方),家庭办公室,书房,健身室,早餐餐厅,正餐餐厅,儿童室,音乐室,家庭影院……现在连美国人自己也开始质疑,有人在书中写道“几十年以来,美国人的住房面积和住房需求不断的扩大,从套间发展到半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客厅,配有豪华浴缸的卫生间,三个车位的车库,宽大的草坪,阳台,越来越奢华,为了填充空空荡荡的房间,还得买回与之相配的家具,电器,物品……拥有这种住宅几乎成为每个美国人的梦想,人人从二十几岁起就开始为之奋斗。然而,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巨大的空间吗?为了拥有远离市中心的大房子,我们离工作地点越来越远,每天花四五个小时往返,忍受漫长的交通堵塞,精疲力尽的回到家,在电视机前就可能睡着了,生活在大房子里却连为此享受和骄傲的精力都没有了。”
有人总结的好,美国人用的永远比他们实际需要的多。
其实美国社会并非一直如此浪费,最早漂洋过海来美国开荒的清教徒也曾经和本地印第安人一样勤俭,然而,工业革命后的美国却越来越走向抛弃型社会——产品趋向短期甚至一次性使用。美国作家盖斯•施雷德的《Made to Break》一书就详细记载了美国过去100年来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步伐。
最近受经济危机影响,油价走高,美国人也开始储蓄、节省,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废油的大排量汽车,改用双动力汽车;重新考虑发展铁路;很多卫生间开始使用再生纸和干手机;一些超市也设了回收塑料袋的容器,鼓励使用非一次性购物袋;在进出城的主干道内侧设立一条专门快速路,只有车内至少有两人或三人的汽车方能驶入……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有时很庆幸中国人是那么的节俭,否则这地球早被吃光用空了,但再一想,美国人浪费的都是自己的,中国人的浪费好像不在个人,而是另外一个层面的浪费,某些方面和某些人甚至远远超过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