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随笔(26): “国脸”宋祖英 [2014/10]
- 音乐随笔(30): 汤灿这个人 [2015/01]
- 音乐随笔(40): 咄咄逼人军报剑指何人? [2015/04]
- 堂叔脱口秀:张成泽被处决的真相解密 [2014/01]
- 俺对女同学进行性教育:难忘的美国校园生活(八之七) [2011/10]
- 房产重新贷款:忽悠你没商量 [2012/10]
- 堂叔脱口秀(八):宋祖英的脸;男人精液是个宝 [2014/03]
- 音乐随笔(三):“金氏唱法”是福还是祸? [2014/01]
- 堂叔脱口秀(四):春晚到底是什么;全美男人阳具大小排名 ... ... ... ... ... ... . [2014/02]
- 堂叔脱口秀(五):CCTV的柿子;大肉棍男人的烦恼 [2014/02]
- 毁誉参半外长李肇星:没做满任期就下台 到底是为什么?ZT [2011/12]
- 做鬼也风流:西门庆死前是如何折腾的(成人读物) [2012/10]
- 俺的屋子成了妓女窝 [2011/11]
- 堂叔脱口秀(六):情妇反腐系统工程化;阴道举重的优缺点 [2014/02]
- 堂叔脱口秀(七):”两会”新气象;王志文被强奸 [2014/03]
- 纽约接待倍可亲网友国际集团公司(非牟利)即将成立 [2012/07]
- 有奖评判:关于“异性知己”定义的描述 [2012/02]
- 捍卫美国价值:死老鼠和陈光诚的故事 [2012/05]
- 骡耶马耶:秀一秀俺的书法近作 [2013/02]
- 俺的捂紧钱包之旅:神州游补遗(二) [2012/02]
- 同志们永别了,俺将悲壮地死去。。。 [2012/01]
- 诚恳请求无为村姑做俺的红粉知己 [2012/06]
- 一次可以载入倍可亲历史的政治辩论 [2012/05]
- "造反有理" :与美国朋友David先生商榷 [2012/06]
- 再读鲁迅兼评蜻蜓 [2012/05]
- 再调侃一把:寻找稀有动物---爱国者 [2012/07]
- 发誓不找LV女友:堂叔的大麻烦 [2012/05]
人生无所谓对错,100年后都是对的。 --- 网络语录
纽约堂叔
上次谈到吾家长兄三两事,这次谈一谈与之相关的一些人和事,但都是与音乐有关的。
上次谈到我的长兄唐其竟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他的同班同学有辛沪光,张先亮以及蒙古族人美丽其格(《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作者)等人。
在作曲系五位同学之中,辛沪光和张先亮都是江西人,加上唐其竟,就有点戏剧性地形成了“江西帮”,人称江西三才子(女)。
江西这个地方至少直至明代,还是一个人才辈出之乡。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就有王安石,欧阳修和晏殊三家是江西籍的。据说毛泽东也是祖上在明代从江西移民到湖南的。当然这是题外话。
辛沪光和张先亮以及后来的极具盛名小提琴家盛中国都是南昌一中的学生,他们的音乐老师都是钟立民。
钟立民,江西南昌人。他的最高学历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研究生,我国老一辈作曲家江定仙的学生。一个有趣的巧合是,就是在1951年,他的两个学生和他同时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形成了师生同堂的情形。不过,钟立民是研究生。他最后担任的职务是《歌曲》杂志的副主编。他的名作有《鼓浪屿之波》等。一个普通的中学音乐老师,在他的平凡岗位上,得以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音乐人才,完全值得我们纪念他。
辛沪光的毕业作品是《嘎达梅林交响诗》,这是一部气势辉煌的作品。辛沪光本人后来长期在内蒙古大学教书。她的丈夫包玉刚是她的同学,学的是单簧管专业。他们有三个孩子。其中,老三叫三宝,是活跃在国内音乐界的著名音乐人。
张先亮毕业后在安徽文艺学校工作。在1962年被卷入一件所谓的反革命案中。虽然一直查无实据,但被政治上控制使用,一直郁郁寡欢,后不幸罹患精神病,被遣送回家赋闲。1967年,我曾经和大哥去他家探望他,境况十分凄惨。没有什么收入,只剩下自己的老母相伴。后不久就去世了,终生未婚。
至于我的大哥唐其竟,他被打成右派,其实与他的婚恋有关。事情是这样的:他毕业后回到总政文化部工作,与总政文工团的一位女演员相恋。她叫张越男。张越男是该团的戏剧女高音,是中国第一部歌剧电影《柯山红日》的女一号。
他们的婚恋受到当时的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其通的掣制,以工作和人才培养为借口,明令禁止他们的恋爱。
陈其通,话剧《万水千山》的作者,号称军中才子。
吾大哥觉得已有家室的陈对张有非分之想,是故意从中作梗,官大压人。盛气之下,他就把一封告状信写给了当时的军委领导陈毅。后果可想而知,这封信被送回到陈的手中。这就叫做孙猴子跳不过如来佛的手掌。时值1957年,反右运动轰轰烈烈,我大哥自然而然获罪。命运如此作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本来,他已经内定不久将被送去莫斯科留学,这样一来,只好“留”到山西去修地球了。文革中,他也是被造反派追杀,到处逃难,弄得妻离子散。
上面提到的这些人,多数已经作古。吾今天写下这一段文字,是对逝去一代音乐人的纪念:斯人已去,倏忽百年;情仇恩怨,化作青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