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随笔(50):当茉莉遭遇摇滚,展开一段奇幻之旅 ---纽约圣约翰大学《华人对世界文

作者:tangremax  于 2017-8-2 10:2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地沟油文学|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音乐随笔(50): 当茉莉遭遇摇滚,展开一段奇幻之旅
                  ---纽约圣约翰大学《华人对世界文化艺术的贡献》
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言稿


                 纽约堂叔


一,关于声乐和歌唱

声乐和歌唱无非可以归纳为两个问题:如何唱和唱什么。

第一个问题国人解决得比较好。经过30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舞台实
践,中国声乐界已经确立了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的体系分野,其中“民族美声”,“中国唱法”,“中国美声”等方法论都已日益成熟深入人心。第二个问题“唱什么”却大有文章可做。




二,我的音乐理念

我的音乐理念是:民族,精致和时尚;中国音乐必须从民间资源和外
来音乐两方面吸取营养获得灵感。

这几年回国做了一些音乐采风,交流,思考和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民
族音乐在商业浪潮冲击下,呈现了某种边缘化的倾向。民族音乐市场化的份额越来越低,主流音乐界也不大重视;当然也有民族音乐自身的问题。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面临挑战


但是中国有56个民族,是世界上民族音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没有
理由守着一个大粮仓挨饿。所以我在美国成立了一个非赢利组织--“中国西部音乐研究基金会”。为什么是西部?大家明白,中国西部泛指内蒙古,陕甘晋,新疆西藏和云贵川。其音乐资源丰富,艺术意境和风格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国人是有着广泛共识的。

首先,音乐必须是民族的,这个不难理解。纵观欧美民族,他们所创
造的,我们称之为古典音乐的作品,无一不隶属于欧洲各族裔的民族文化范畴。没有听说过意大利或美国人热衷唱《茉莉花》或《我爱你中国》。当然,各民族文化包括音乐又是交叉共生的。当年巴洛克时期德国大作曲家韩德尔写的德国歌剧,因为没有德语先例,只好借用意大利语,并雇用意大利人来演唱。由此将意大利歌剧引进德国并由后世的音乐家发扬光大,这就显示了文化借鉴的力量。

同理,中国人也只有搞中国音乐才有根本的前途,而不是本末倒置;
但又需要借鉴世界上所有先进的文艺思想和技巧,来丰富民族的内涵,这就是中体西用的道理。我们经常所说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至少不完全正确。譬如京剧很“民族”,却难以找到外国受众。所以,中国音乐想要在世界占领一个席位,就有一个借鉴的问题。

因此说到音乐的精致问题。精致的意思是,音乐必须精益求精,从形
式到内容,从整体到细节。特别是原生民间音乐,大都像一块璞玉,会比较简单粗糙。

我曾经在德国慕尼黑市政广场看到一伙年轻人从卡车上卸一个七英尺
大的演奏用钢琴。原来他们是某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利用星期天休息出来搞室外音乐会,也顺便宣传自己。他们没有因陋就简地使用电子琴。他们的认真细致令人感动。

一个音乐制作,包括一首歌的创作和演唱,没有反复细致的淬练,修
改和处理,是很难成为经典的。

最后是时尚。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音乐。欧洲音乐从9世纪开始的教
堂圣咏,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仿古希腊音乐到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到浪漫主义音乐,直至20世纪以来逐渐盛行的表现主义音乐,音乐的时代性承传有序。

音乐史通常认为,二战是一个分水岭。二战以前基本上是古典音乐的
一统天下,以后世界进入流行音乐时代。因此可以说流行音乐是时代的必然。我们现在搞民族音乐,最好办法就是审时度势,用民族的内核和时尚的外壳,包括美国流行音乐的元素来包装自己。

音乐要日日履新,切忌东施效颦人云亦云,做一个音乐懒人炒现饭是
没有前途的。

三,关于当代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个大题目,几天几夜不能尽言。我这里想简单地谈一下去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和他的摇滚音乐。

网上关于鲍勃迪伦获奖的讨论很多,我今天想把几个有关的问题串接
起来,以便大家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摇滚的前身是美国黑人音乐蓝调(Blues)/节奏蓝调(R&B
),它们通常都不被认为是纯粹的美国音乐,但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并被美国白人接手后玩得风生水起的爵士和摇滚被认为是典型的美国音乐。

一般认为摇滚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部广受欢迎的电影中的主题
曲《日夜摇滚》。

摇滚作为美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大门类,是具有一些自身特点的:
1,通常是都市年轻人而且是美国白人为主体的文化运动;

2,不同于爵士或乡村音乐,摇滚音乐主题往往干预社会生活,带有
某种时代烙印的反叛性;

3,演唱形式自由,服饰和风格追求新奇;

4,音乐简单有力,节奏强烈,特别在电子器具流行后,这种倾向更
为明显。等等。

说一下鲍勃迪伦。鲍勃迪伦1941年出生在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镇
,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口音很重的“乡下人”。他没有读过很多书,大学中途就辍学了,而且并非音乐专业。他的音乐是“唱出来”的。拖一把木吉他,口里含一把儿童口琴,用沙哑的嗓音懒洋洋地歌唱,没有什么声乐技巧,却唱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音乐流派。人们发现唱歌可以忘记清规戒律,歌儿是可以这样或那样唱的。鲍勃迪伦一生自创自弹自唱了500多首歌曲,在世界上广为流行,获奖无数,并成为公认的美国摇滚之父。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讲到下一个内容:当代表现主义音乐。


美国摇滚之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

表现主义音乐诞生于上世纪初,他的代表人物有美籍奥地利作曲家勋
伯格,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美国作曲家盖许文,美籍俄国作曲家拉赫曼尼洛夫等人。也就是说,美国是表现主义音乐的故乡。

表现主义音乐和所有的当代艺术一样,主张“表现自我”和“对这个
世界的感受”,强调的是观念和世界观,对世界深刻的个性化认识,而非对具象的的一般反映和描攀。表现主义在音乐领域中起着对新进音乐的开拓和引领。

作为典型美国音乐的摇滚和爵士在一开始就被纳入表现主义音乐范畴


鲍勃迪伦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代表作是1963年的《答案在风中》(
Blowing in the wind)。时值越战白热化,普遍认为这是鲍勃迪伦为反战而作,尽管他自己否认。歌中诗人唱道:
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为人
鸽子要飞过多少海洋,才得以休息
要发射多少炮弹,才能制止战争
人要仰望多久,才能看到天空
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到哭声
经历多少死亡,才能换来良知
山脉需要多久,才能变成良田
人要如何努力,才能实现自己
需要多少次回首,才能假装盲目

一连九个“how muny”来责问,世界到底怎么啦。


据说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授奖给鲍勃迪伦的理由是:全新的诗意表达。
因此可以判定,鲍勃迪伦的优势来自于“唱什么”。当人们为一个音乐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跌破眼镜的时候,我对鲍勃迪伦获奖的理解是,他以一种特别的音乐文学领导了世界音乐的表现主义潮流。鲍勃迪伦也因此理所当然地被载入世界表现主义音乐的史册。

四,当茉莉遭遇摇滚

中国音乐人致力于民族音乐国际化的努力已经有几代人计30多年的
历史了。近几年来,优秀的声乐作品层出不穷。不过,鉴于中国文化体制的内外有别,这样的努力和成果往往游离于“主流音乐”之外。下面我想仅举一例简析近年来的佳作。

谈谈谭维维,刘洲的《华阴老腔一声吼》。



华阴老腔是陕西华阴地区流传了千年的原生态乡土音乐。音乐风格高
亢豪迈,有黄河渭水船工号子的曲式特点。谭维维攫取了其中的民间摇滚元素,内容是“干预社会”的。除了原汁原味的老腔,和声部分加入电子键盘弦乐和现代打击乐。其中声乐部分唱道:
为什么沙漠没有绿洲
为什么星星不再闪烁
为什么花儿不再开放
为什么世界没有颜色。。。

谭维维和其他新进音乐实践者们的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海内外好
评如潮,从一个方面证实了中国新音乐应该从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中吸取营养获得灵感。也只有这样的音乐才堪为世界音乐之贡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曾经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进入
新千禧的之际,瞻望世界文明之林,吾等华人深感任重而道远。

最后,我对纽约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的文化导师李又宁教授以其耄
耋之年不遗余力地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努力和成就表示由衷的感激之情。

2017-7-28 纽约

评论 (0 个评论)

tangremax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音乐随笔(26): “国脸”宋祖英 [2014/10]
  2. 音乐随笔(30): 汤灿这个人 [2015/01]
  3. 音乐随笔(40): 咄咄逼人军报剑指何人? [2015/04]
  4. 堂叔脱口秀:张成泽被处决的真相解密 [2014/01]
  5. 俺对女同学进行性教育:难忘的美国校园生活(八之七) [2011/10]
  6. 房产重新贷款:忽悠你没商量 [2012/10]
  7. 堂叔脱口秀(八):宋祖英的脸;男人精液是个宝 [2014/03]
  8. 音乐随笔(三):“金氏唱法”是福还是祸? [2014/01]
  9. 堂叔脱口秀(四):春晚到底是什么;全美男人阳具大小排名 ... ... ... ... ... ... . [2014/02]
  10. 堂叔脱口秀(五):CCTV的柿子;大肉棍男人的烦恼 [2014/02]
  11. 毁誉参半外长李肇星:没做满任期就下台 到底是为什么?ZT [2011/12]
  12. 俺的屋子成了妓女窝 [2011/11]
  13. 堂叔脱口秀(六):情妇反腐系统工程化;阴道举重的优缺点 [2014/02]
  14. 做鬼也风流:西门庆死前是如何折腾的(成人读物) [2012/10]
  15. 堂叔脱口秀(17):毛主席的好战士标哥和萍姐;《贪官通奸宝典》出笼 [2014/07]
  16. 纽约接待倍可亲网友国际集团公司(非牟利)即将成立 [2012/07]
  17. 捍卫美国价值:死老鼠和陈光诚的故事 [2012/05]
  18. 俺的捂紧钱包之旅:神州游补遗(二) [2012/02]
  19. 有奖评判:关于“异性知己”定义的描述 [2012/02]
  20. 骡耶马耶:秀一秀俺的书法近作 [2013/02]
  21. 同志们永别了,俺将悲壮地死去。。。 [2012/01]
  22. 诚恳请求无为村姑做俺的红粉知己 [2012/06]
  23. 一次可以载入倍可亲历史的政治辩论 [2012/05]
  24. "造反有理" :与美国朋友David先生商榷 [2012/06]
  25. 再读鲁迅兼评蜻蜓 [2012/05]
  26. 再调侃一把:寻找稀有动物---爱国者 [2012/07]
  27. 发誓不找LV女友:堂叔的大麻烦 [2012/05]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0 14: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