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的故事:真假习明泽 [2015/04]
- 在美国如何免费看电视:ROKU好用吗? [2013/10]
- 有史以来最蠢的哈佛学生? [2013/12]
- 华为思科的血海深仇是怎样结下的? [2018/12]
- 付不起学费?美国上大学的省钱之道 [2013/09]
- 纽约哈莱姆区探秘 [2015/05]
- 在美国养个娃有多贵? [2015/01]
- 学钢琴有用吗? [2011/09]
- 卡梅尔:寻找张大千在加州的足迹 [2019/01]
- 斯坦福直线加速器SLAC探秘 [2015/09]
- 我们应该为孩子买房吗? [2015/03]
- 加州湾区赌场开业,亚裔玩家蜂拥而至,是福还是祸? [2013/11]
- 529计划:最佳教育储蓄 [2015/02]
- 隐谷:斯坦福的私家花园 [2015/02]
- 又见疯狂:看华裔择校的误区 [2013/03]
- 如何计算在美国上大学的开支 [2012/08]
- 爱她恨她,诱惑难挡是宜家 [2012/11]
- 选择的负担:我们为什么要移民? [2014/10]
- 数学“诺贝尔奖”揭晓:又没中国人啥事 [2014/09]
- 中国教育是世界第一吗?从PISA考试谈起 [2013/12]
- 好男人都死哪儿去啦? [2016/09]
- 家有才女 大事不好 [2011/12]
- 假如我中了15亿美元 [2016/01]
- 美国大选:投了也白投,白投也要投 [2012/10]
- 进村一周年感言:桃源夜话 [2012/06]
白露进贝壳村数月,有关女子“才”与“德”的辩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感叹“女子无才便是德”一点不假,有人奇怪贝壳为何无“有德之女”。众女侠却大多哈哈一笑,不以为意。搞不清是不值一驳还是觉得他们说得有理。
白露前日查考了一下,“女子无才便是德”原来是明代画家陈继儒(陈眉公)之语。按照他的说法,“女子通文识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
也就是说,女子识字读书,就会动了邪念,做出不堪的事情来,所以女子一有才便无德了。陈眉公的逻辑跟塔利班同出一辙。为什么不让阿富汗的女孩子读书啊?塔利班的回答是“女孩子读了书眼睛就亮了,就要学坏。”我们都知道塔利班是些什么货色。很可气的是陈画家的鬼话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信。
中国古代女孩子很少读书,按照陈眉公的说法,能看懂曲本小说就是有才了。能写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便可青史留名。相比之下,现代女性的起点比古时候高得太多,再以看懂曲本能写诗作为才女的标准就不大合适。才女也要与时俱进,不是吗?
首先才女不是成就的标志。不是进了名校,当上教授,出任部长就成了才女。才女更是个人素质的概念。白露以为现代的才女分为以下几类:
文理俱佳型才女
一般人所说的才女,讲的只是文才。这也可以理解。古时候没有奥数班可上,也没有“英特尔科学奖”可以参加。女孩子连写八股文的机会都没有,填个词做几句诗就是成为才女的唯一途径。其实女子天生语言能力强,写点心情小文,填词做诗真的不是难事。真正的女中豪杰不但文才出众,在数学物理上也能同男人一争短长。那么理科要好到什么地步才能够格呢?白露看来,物理得学到“量子”,化学得学到“有机”,微积分得学到“多元”。要求真的不高吧?在网络时代,顶顶要紧的是计算机要熟练。换个头像,加个音乐盒都是小菜一牒,爬墙杀毒,样样精通,编程语言至少要会它一种。C++ 太难,Python太慢,Java正正好。
为什么要把理科素养提到这么高呢?因为科学不好的女孩常会闹笑话:这里高谈“温室效应”,她以为同澡堂子有关;那边阔论“黑色物质”(dark matter),她又怀疑同中国的“酱缸文化”有联系。这样还称才女,自己都不好意思。
更重要的是文理兼修的女子思维缜密,重证据,讲逻辑,很难被人忽悠。下次哪个教会的牧师再说这个世界只有6000年,她就可以弱弱地抗议一声:“拜托,根据我的计算,这宇宙的年龄有140亿年加3天!”
牧师吓了一跳:“哦?”
“几天前上网查过,宇宙的年龄是140亿年。”
“那三天是怎么回事?”
女答:“这不又过了3天吗?”有理有据,答案正确!
学贯中西型才女
常言道:“头发长,见识短。” 这在以前还真有点道理。古时候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世界就针尖那么大。有见识也长不了。现代女子不但走进学校,步入职场,而且迈出国门。南征北战,四海为家。学问,见识,胸怀,手段那一点输给男人?
也不知为什么中国称得上学贯中西的“大家”真的是很少。有几个学者能用中文和英文(或其他任何文)同时发表有影响力的专著? 想了一个晚上也只有林语堂等数人 (林语堂的《吾国吾民》是用英文发表的)。当代更加少见,可能与现代学术界人心浮噪,难以潜下心去苦读钻研有关。
女孩子出了国,眼界马上就开阔了。如果再用心一点,很快便脱胎换骨。在海外偶然会遇上几个不但中文根底深厚而且特别肯学的,比如村里那位退休了再去苦读莎士比亚的上海美女。又是《1984》又是《Animal Farm》一并吞了下去。开始时难免消化不良,日子长了却渐有收获。几年过去,惊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熟读孔孟之道,精通西方典籍。《诗经》,《楚辞》,《大学》,《中庸》朗朗上口,毕加索,高更,塞尚,梵高更是如数家珍。俨然已成学贯中西的大才女了。
当然,有才女的家各有各的麻烦:
“今天很气闷,特别气闷。。。。”
不知才女加美女又在发什么神经?!
另一个角度来说,通今博古型的才女又是男人们的恶梦。她们引经据典,咬文嚼字,极难对付。不是个金钢钻,还真不敢揽这瓷器活。如果有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便反驳:“此言差已,陈眉公担心女子填词做诗便会道德败坏乃是迂腐之见。”
“此话怎讲?”
“孔子曰‘不学诗, 无以言’, 你等可曾听说?连孔老夫子都说了读诗作词有益无害,明代的那个陈画家算个老几?”
白露为霜后注:最顶级的当属那些既是文理俱佳,学贯中西,又是博古通今的奇女子。真有这样的人?当然。贝壳村应该就有。只是多半见首不见尾,平日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不禁想起了《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如果你家有这样的仙妻,一定要好生待她。
百露为霜再注:本文纯属搞笑,请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