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的故事:真假习明泽 [2015/04]
- 在美国如何免费看电视:ROKU好用吗? [2013/10]
- 有史以来最蠢的哈佛学生? [2013/12]
- 华为思科的血海深仇是怎样结下的? [2018/12]
- 付不起学费?美国上大学的省钱之道 [2013/09]
- 纽约哈莱姆区探秘 [2015/05]
- 在美国养个娃有多贵? [2015/01]
- 学钢琴有用吗? [2011/09]
- 卡梅尔:寻找张大千在加州的足迹 [2019/01]
- 斯坦福直线加速器SLAC探秘 [2015/09]
- 我们应该为孩子买房吗? [2015/03]
- 加州湾区赌场开业,亚裔玩家蜂拥而至,是福还是祸? [2013/11]
- 529计划:最佳教育储蓄 [2015/02]
- 隐谷:斯坦福的私家花园 [2015/02]
- 又见疯狂:看华裔择校的误区 [2013/03]
- 如何计算在美国上大学的开支 [2012/08]
- 爱她恨她,诱惑难挡是宜家 [2012/11]
- 选择的负担:我们为什么要移民? [2014/10]
- 数学“诺贝尔奖”揭晓:又没中国人啥事 [2014/09]
- 中国教育是世界第一吗?从PISA考试谈起 [2013/12]
- 好男人都死哪儿去啦? [2016/09]
- 家有才女 大事不好 [2011/12]
- 假如我中了15亿美元 [2016/01]
- 美国大选:投了也白投,白投也要投 [2012/10]
- 进村一周年感言:桃源夜话 [2012/06]
白露原本不认识什么真正的数学家,对数学家的了解还停留在陈景润和“哥特巴赫猜想”的水平:他们是些神情专注,不善言语,生活难自理的怪人,谈不上什么好印象。但自从大女儿大宝弃明投暗,转去学习数学的黑暗魔法之后 (见会拓扑学的女孩),白露也开始关注起数学家来。倒不是担心大宝将来会变成数学家,更直接更快的担心是大宝会带个学数学的男朋友回家来,这可如何是好?
属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女孩子学什么专业对她的品味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宝以前交过的一个男友是学哲学的。她当时主修“文学和历史”,看哲学系的男孩是要仰望的。自从她改学数学后,不再觉得哲学系的有多少了不起,说不定还要撇撇嘴:“不能列出数学公式,怎么能证明是对还是错?”
不经意之间,大宝已经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道。不但改变了自己的专业方向,职业道路,连未来伴侣的类型都将是很不一样了。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家长的看在眼里也不知道该急还是不该急。好在决定都是她自己做的,如果不好也赖不上别人。
有一次宝妈旁敲侧击:“大宝,数学系的男孩是什么样的?”
“大多数是有点怪,但我都习惯了”。大宝说,"大概有30%是不可约会的(undateable)"。
“怎么会哪?”
“有些是脏兮兮的,有些是态度傲慢,they are smart and they know it,还有些是举止怪异(plain weird)。我亲眼看见一个数学系的学生在树林里追松鼠,玩的很开心。Really?” 大宝说。
这不像是令人振奋的消息。宝妈心里不禁打鼓起来:拜托,别给我带一个举止怪异的数学天才回来。那么数学家是否能成为一个好丈夫?样本太少,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但形势并不乐观。
美丽心灵
两天闲来无事,把电影“A Beautiful Mind”(中文翻译为《美丽心灵》,不算很准确)又看了一遍。
A Beautiful Mind讲的是数学家纳什(John Nash)的故事。数学天才纳什在普林斯顿读研究生时发现了博弈论(Game Theory)中非合作博弈的一个重要概念–“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他的博士论文“N个人博弈的平衡点”(Equilibrium Points in N-person Games)只有短短的28页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博弈论用“纳什均衡”的概念来分析几个决策者的策略互动的结果。纳什的想法来自于简单但深刻的观测:一个人如果隔离地分析不能准确地预知多个决策者的选择,相反,他必需考虑到其他人的可能选择。纳什均衡的应用很广,既可以用来分析敌对环境比如战争和军备竞赛的决策情况,也为如何缓解可能的冲突提供了启示。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描写纳什如何产生这个主意的。有天纳什一伙在普林斯顿研究生专用的D-BAR喝酒,看见一个金发(Blond)和四个栗发(Brunette)的女孩进走了进来。他和三个朋友都想把她们带走。问题是所有人都更喜欢金发女郎。但是如果他们先去搭讪金发而被拒的话在栗色头发女郎那里也不可能得分。
纳什分析道:“如果大家都为金发而竞争,我们会相互阻碍最后没人能得到她。然后大家再去找她的朋友,但栗色头发的女孩也会让我们吃闭门羹,因为没人愿意做第二选择。同样,没有一个赢家。但是,如果我们都不去睬金发直接去找Brunette,我们则没有相互妨碍,又不羞辱其他女孩。这是大家都赢的唯一途径。”
没想到数学还这样有用!数学家虽然缺少个人魅力,但在泡妞策略上更胜一筹。但纳什的解答也不能让人完全满意:都去找栗发了,那这个金发怎么办?
在真实生活中纳什并不是一个好丈夫。早年他同一个护士有染,还生有一个男孩。虽然他想过同她结婚,最后还是离开了母子两人。不过纳什对妻子艾丽西娅(Alicia de Lardé)倒是一往情深。艾丽西娅来自萨尔瓦多的名门望族,当时是MIT物理系的研究生,纳什曾给她上过课。由于纳什的社交障碍,他们的交往基本上是女孩子主动的。
电影中的纳什和艾丽西娅 (Russell Crowe & Jennifer Connelly主演)
纳什在研究生时代的工作使他在数学界名声鹤起。在他三十岁的时候,纳什似乎拥有一切:他娶到了一位美丽的女物理学家,即将被晋升为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财富杂志”刚刚宣布他为年轻一代数学家中的“耀眼明星”。
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纳什辉煌的前程被砸的粉碎。纳什被诊断为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他突然从MIT辞职,然后逃往巴黎。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在精神病医院进进出出。到了四十岁时,他的一切都没了:朋友,家庭,事业。当时已与纳什离婚的艾丽西亚不忍心看他流落街头或被送进疯人院继续收留了他。后来纳什的病情慢慢稳定,虽然并没有治好,但他学会如何同疾病相处并继续他的数学研究工作。
1994年纳什因其在博弈论的开创性的工作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不久纳什与艾丽西亚复婚。万水千山走遍,有情人终成眷属。
寻找约翰·纳什
因为电影《美丽心灵》的缘故,纳什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最有名的现代数学家。很多人以为他早就去世了,其实不然。从1960年代中期起纳什就回到了普林斯顿小镇。妻子觉得熟悉的环境对他的疾病的控制有帮助。后来普林斯顿大学给了他一份资深研究员的职务并提供一间办公室,他也有时教一些课。直到今天,普林斯顿的学生偶然还可以看见纳什在校园里走动。有时Fine Hall (数学系)会突然出现一些奇怪的公式或符号,人们会说“纳什又来过了”。纳什为此还得了个美名: “Fine Hall的幽灵”(The Phantom of Fine Hall)。
每次去普林斯顿总在想这次能不能看见纳什。不少人有追星的情结,这我也有点,只是我对演员不感兴趣,而对故事的真人兴趣更大。后来才发现,我这样的“纳粉”还不少呢。
不过我要警告那些过分热情的纳粉–别去找他的家。当粉丝也要有“品”,把人家堵家里的狗崽队的做法是非常粗鲁的。
到哪里可能看到纳什呢?根据一个知情人的报道,有人在DINKY等火车的时候看见他同儿子走路回家(纳什同艾丽西娅有一个儿子,也是学数学的,也有精神分裂症)。在Nassau大道上的“小世界咖啡馆”(Small World Café)他也常去光顾。最有可能看见纳什的地方当然还是数学系的大楼Fine Hall。
在今年夏天的某个下午,我走进了这座外表不起眼的楼房。因为名牌上写的清清楚楚,找到纳什的办公室不费功夫。走过静悄悄的走廊,停在910室,房门紧闭。我松了口气,还好他人不在,不然他要是问“你找谁”,我该怎样回答–“能给我签个名吗?”
找到了纳什的办公室又该做什么呢?是“悄悄的我走了 / 正如我悄悄的来”,还是大笔一挥,“到此一游”。非常抱歉地报告,还真有这样的人。不信?有照片为证。
白露为霜注:几天前收到小宝的短信,“我在FRIST学生中心看见了John Nash。”哦,还有这样的事情,赶紧问“拍了照吗?”。小宝回答:“现在就拍”。哈~ 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是最后一张纳什近照的来历。纳什今年85岁。
“美丽心灵”剧照
纳什照片
Fine Hall 正门
数学系的广告栏
九楼的名牌
纳什办公室门口的留言(粉丝们向NASH致敬)
FRIST学生中心(纳什常光顾)
FRIST的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