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的故事:真假习明泽 [2015/04]
- 在美国如何免费看电视:ROKU好用吗? [2013/10]
- 有史以来最蠢的哈佛学生? [2013/12]
- 华为思科的血海深仇是怎样结下的? [2018/12]
- 付不起学费?美国上大学的省钱之道 [2013/09]
- 纽约哈莱姆区探秘 [2015/05]
- 在美国养个娃有多贵? [2015/01]
- 学钢琴有用吗? [2011/09]
- 卡梅尔:寻找张大千在加州的足迹 [2019/01]
- 斯坦福直线加速器SLAC探秘 [2015/09]
- 我们应该为孩子买房吗? [2015/03]
- 加州湾区赌场开业,亚裔玩家蜂拥而至,是福还是祸? [2013/11]
- 529计划:最佳教育储蓄 [2015/02]
- 隐谷:斯坦福的私家花园 [2015/02]
- 又见疯狂:看华裔择校的误区 [2013/03]
- 如何计算在美国上大学的开支 [2012/08]
- 爱她恨她,诱惑难挡是宜家 [2012/11]
- 选择的负担:我们为什么要移民? [2014/10]
- 数学“诺贝尔奖”揭晓:又没中国人啥事 [2014/09]
- 中国教育是世界第一吗?从PISA考试谈起 [2013/12]
- 好男人都死哪儿去啦? [2016/09]
- 家有才女 大事不好 [2011/12]
- 假如我中了15亿美元 [2016/01]
- 美国大选:投了也白投,白投也要投 [2012/10]
- 进村一周年感言:桃源夜话 [2012/06]
5-6月份是学生毕业的季节。这段时间,不管是新闻报道还博客短信,很多都与毕业有关。今年有条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就北大古生物专业的一人合影。
今年毕业的大学生薛逸凡在网上贴出张个人的毕业照,并自我调侃为“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照片中她戴着黑框眼镜、穿着理学学士服,几分寥落,几分孤独,一人站在北大图书馆前。
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都是只有一人,有的年头甚至没人。古生物当然从来就不是什么热门专业,但凋零成这样还是让我吃了一惊。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古生物学还是有些人的,几十年过去了,大学生的数量翻了多少倍,没曾想,这个女孩倒成了千顷良田一颗苗。
薛逸凡的一人合影
薛逸凡谈到她对古生物的热爱来自BBC的一个电视节目“与恐龙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这个节目我看过,的确制作精良,很有感染力,我要是在上大学之前看到,说不定也成为古生物学家了。不幸的是,尽管CCTV曾经播放过“与恐龙同行”的6集节目,也只启迪了一个人。看来几十年来中国虽有很多进步,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对追求真理的渴望是不进反退,让人叹息。
有些人将这一现象归结于市场经济。学古生物就业前景不好,工资不算高,所以没人学。我对这样的结论还是有怀疑。如果讲市场经济,没有比美国更市场了,那么美国孩子是不是也不学古生物呢?答案并不是这样的。
美国孩子是怎样成为古生物学家的?
孩子都喜欢恐龙,巨大,吓人,而且绝种已久,非常安全,怎能不喜欢?美国长大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在学前班,幼儿园一段时间内多会对恐龙感兴趣。我见过好几个这样的孩子,话还不怎么会讲,对各种恐龙可是如数家珍,头头是道。有一次我同一个小男孩一起玩他的恐龙模型,他还纠正我:暴龙(T.Rex)是不能吃腕龙(Brachiosaurus)的。
我问:“为啥?”
男孩答到:“腕龙生活在侏罗纪(Jurassic),暴龙是在白垩纪晚期(Late Cretaceous),这都不知道?”
真是汗,怎么连玩玩具都有学者般的认真。
可好景不长,大多数孩子很快就会对恐龙等古生物失去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会转到人类或超自然的英雄上,比如蝙蝠侠,绿巨人,钢铁侠,或者体育,电影明星。但也有些孩子会顽强地把对恐龙的热爱保存下来。他们会买恐龙书籍,收集各种恐龙玩具,到各地的自然博物馆参观,订阅爱好者杂志,比如“化石新闻”(Fossil News)。除了书本上学习之外,到了高中,不少化石迷还会去参加野外的化石挖掘工作,芝加哥大学的Stones and Bones就是一个相当有名的古生物挖掘的暑期活动。不少孩子在上大学前古生物的知识就已经达到了专家的水平。
当然也有些人成为古生物学家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保罗·塞雷诺(Paul Sereno)就是一个。父亲是邮差,母亲是小学艺术课教师,塞雷诺在六个孩子中排行老二。小的时候他经常调皮捣蛋,不做作业,是教室门口罚坐板凳上的常客。要不是母亲求情,塞雷诺好几次差点要被留级。到了高中,他的成绩才开始好起来。塞雷诺后来进入北伊利诺伊大学(NIU)读艺术和生物。在上大学时期他有次去纽约看望在哥伦比亚读书的哥哥,顺便去参观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在观赏了博物馆的世界顶级的恐龙化石收藏之后,赛雷诺激动连话都说不出了,古生物学家 – 他终于找到人生的目标。
“我再也没有从那次访问恢复过来”,塞雷诺后来说道。古生物学可以让他融合几样最喜欢的事情:艺术,旅行,科学,探险,生物和地理,对他来说是一份完美的职业。当然,在美国要成为专业古生物学家很困难,他们多数是在大学里教书,少数在博物馆里工作,博士学位必不可少。赛雷诺在NIU毕业之后,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古生物专业的研究生,一直读到博士。后来塞雷诺的梦想终于实现,他成为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助教授。
1988年,年轻的塞雷诺带领自己的第一次化石远征,到阿根廷的安第斯山脚下去寻找已知的最古老的恐龙。也不知道他是运气好,还是眼光独到,仅仅几个星期时间就找了一个完整的恐龙个体,而且是未知的物种。塞雷诺将它命名为Herrerasaurus。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南美到北美,从非洲到亚洲,塞雷诺开始在世界各地寻找恐龙化石。随着他的新发现的不断增加,塞雷诺也俨然成为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恐龙猎手。他的贡献让人们对恐龙的进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2009年塞雷诺再度引起媒体的注意。这次的新发现叫Raptorex,是一种小型恐龙。它的体形比暴龙小了100倍,却非常相似。这套比暴龙古老很多的化石来自中国内蒙古的戈壁沙漠,有人非法将化石挖出并且走私出国。有个美国化石收藏者在市场上买下它。塞雷诺在鉴定后发现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化石,对研究暴龙的演化很有意义。塞雷诺劝说化石的收藏者把它捐出来,用于研究。塞雷诺还许愿在仔细分析后最终会把化石归还给中国。
保罗·塞雷诺的启示
从差点留级的孩子到世界顶级的古生物学家,塞雷诺的故事给人们有好几方面的启示:
第一:如果孩子在中小学表现不佳,别放弃。中国人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不少人开窍的比较晚,到了中学还是浑浑沌沌,可一旦他醒过来,常常可以后来居上,成就一番事业。塞雷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二:激情是最重要的动力。人聪明与否固然重要,但对某件事情充满激情也是不可取代的。塞雷诺就认为自己算不得特别聪明的人,但苦干,坚韧,对专业一腔热血是他成功的秘诀。美国本土的孩子学习科学的比例并不高,但如果选择了,就是自己非常喜欢。这同中国学生中很多是没办法才去读博士有很大差别。
第三:是的,学习古生物是有前途的。有件事可以肯定,这个专业不太可能让你发财。如果尽量多赚钱是你人生的主要目标,还是学别的吧。但从事古生物研究也可以有一个非常充实的人生。实际上大多数古生物学家都认为自己是很幸运的,有人付钱让他们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如果你像塞雷诺那样运气好,甚至可以成为行业的超级明星。
下面一段是写给薛逸凡童鞋的,我希望她能看到这篇文章。据报道薛同学要来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读计算生物学的硕士。我非常赞赏她的独立和执着,希望她能继续走自己的道路。138亿年等一回,能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没有哪件比做自己想做的事更重要了。
唯一的建议是在她决定投身古生物学之前参加一次野外的化石挖掘工作。作为古生物学家最诱人的一面是可以有新的发现,然而这需要到野外去采集化石:在撒哈拉的阳光下挥汗成雨、在亚马逊的暴雨中无处藏身、在川藏高原上喘不气来、在俄罗斯的永冻区瑟瑟发抖。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地狱,但如果薛同学觉得这像天堂般的美妙,那她就具备了成为古生物学家的必要条件。
Sereno和恐龙化石
Sereno团队的化石远征
野外采集化石
塞雷诺同中国学者在内蒙古进行野外工作
塞雷诺的艺术天份也是显而已见的
Paul Sereno talks about Raptor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