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的故事:真假习明泽 [2015/04]
- 在美国如何免费看电视:ROKU好用吗? [2013/10]
- 有史以来最蠢的哈佛学生? [2013/12]
- 华为思科的血海深仇是怎样结下的? [2018/12]
- 付不起学费?美国上大学的省钱之道 [2013/09]
- 纽约哈莱姆区探秘 [2015/05]
- 在美国养个娃有多贵? [2015/01]
- 学钢琴有用吗? [2011/09]
- 卡梅尔:寻找张大千在加州的足迹 [2019/01]
- 斯坦福直线加速器SLAC探秘 [2015/09]
- 我们应该为孩子买房吗? [2015/03]
- 加州湾区赌场开业,亚裔玩家蜂拥而至,是福还是祸? [2013/11]
- 529计划:最佳教育储蓄 [2015/02]
- 隐谷:斯坦福的私家花园 [2015/02]
- 又见疯狂:看华裔择校的误区 [2013/03]
- 如何计算在美国上大学的开支 [2012/08]
- 爱她恨她,诱惑难挡是宜家 [2012/11]
- 选择的负担:我们为什么要移民? [2014/10]
- 数学“诺贝尔奖”揭晓:又没中国人啥事 [2014/09]
- 中国教育是世界第一吗?从PISA考试谈起 [2013/12]
- 好男人都死哪儿去啦? [2016/09]
- 家有才女 大事不好 [2011/12]
- 假如我中了15亿美元 [2016/01]
- 美国大选:投了也白投,白投也要投 [2012/10]
- 进村一周年感言:桃源夜话 [2012/06]
1874年4月,法国的艺术界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莫奈、雷诺阿、德加、赛尚等一帮年轻的画家在巴黎举办了一个独立的画展,展出他们最新的作品。尽管这些画家风格各异,但多有别于当时法国正统的学院派美学标准。有一天,知名艺术评论家Louis Leroy在一位画家朋友的陪伴下也参观了这个展览,一路上,他们嘲弄雷诺阿画的舞女腿像棉花,毕沙罗(Pissarro)的白菜地画的真可怜,赛尚画的黑人女子真是丑晕了,可最后一根稻草却是莫奈的“Impression, soleil levant”。Louis Leroy后来在题为“印象派画展”(The Exhibition of the Impressionists)的评论中以嘲讽的口吻写到:
“这画的是什么呀,‘印象-日出’!”
“印象 - 我肯定是有的。我对自己这样说,因为我的印象深刻,所以必须是有印象吧。这样画真太自由啊,做工上也太随便了,贴墙纸图案的草稿也比这幅海景更像完成的作品。”
公众对于这个有点离经叛道的展览反应一般,画作卖的也不是很好。莫奈的“印象-日出”要价1000法郎,结果没卖出去。Louis Leroy写的评论很不客气,但没有想到的是“印象派”一词却成了这群年轻人共有的标签。历史同评论家开了个小小的玩笑,那些他瞧不上的印象派画家们后来成为西方艺术史上最受欢迎的画家群,而他,别人记住的就是发明这个词。
印象画派的粉丝(简称“印粉”)对这个故事应该是相当熟悉的。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到巴黎,几乎所有的游客都要去参观卢浮宫,在“蒙娜丽莎”和“断臂的维纳斯”前留影纪念。这当然没有任何不对的地方,但印粉们却有自己另外的行程:巴黎的奥塞(Musée d'Orsay)博物馆,世界上印象画派作品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没有之一;桔园(Musée d'Orangerie),以收藏了莫奈的几幅巨型的睡莲而出名;玛莫藤-莫奈博物馆(Musée Marmottan Monet),号称是世界上莫奈作品最多的博物馆(包括他的成名作“印象-日出”)。少数铁杆粉丝在看完博物馆后还意犹未尽,下一步就是去巴黎郊区的小城吉维尼(Giverny)莫奈的故居朝圣,完成巴黎印象之旅的最后一站。
吉维尼的丰碑
克劳德·莫奈的在吉维尼的花园就像他的画作 - 鲜艳的色块有点随意和混乱。花是他的笔触,野性和草率,但完美地融入总体设计中。莫奈在吉维尼度过了他最后和最有创意的年月,培育他的花草和他的艺术,这里也成了无数艺术爱好者的麦加圣地。
小城有很多让人称道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涌向吉维尼:园丁欣赏花园的设计和布局,植物学家发现有趣的新品种,艺术爱好者可以看他们仰慕已久的绘画是如何产生的。游客们漫步于莫奈的故居,其中有他度过了半生的房子,看到他摇过小船,还有为全家提供早晨煎蛋卷的鸡舍。这是一个繁忙的地方,无论早来还是迟来都是这样。
作为印象派运动的领军人物,莫奈于19世纪70年代开创这一革命性的画派。斗志顽强,且孜孜不倦致力于他的艺术,莫奈给了其他印象派画家们以勇气来面对来自体制内的严厉批评。
莫奈出生于一个杂货商的家庭,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自己是个艺术家,勾勒他周围的世界:沙滩,舢舨和小城镇的生活。同时代的另一位艺术家,布丹(Eugene Boudin),鼓励他围上一条围巾,在户外架上画架,并准确描绘所看见的情景。今天我们也许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过“露天”绘画被学院派认为是“野路子”因为当时的画家是在室内完美的灯光下进行绘画的。
莫奈喜爱在乡村进行露天绘画之旅,画的多是日常景物 – 用明亮的基本色来描绘风景,海景,女士们的遮阳伞,野餐的家庭,等等。正是这个原因,位于巴黎的喧嚣之外50英哩吉维尼成了莫奈的首选。1883年,中年的莫奈,第二任妻子爱丽丝,和他们两个家庭的八个孩子落户到这里的农家里。这时已经成名的莫奈开始建筑一个田园诗般的天堂,配有日式花园和长满水莲的池塘。莫奈在吉维尼渡过了余生的40年。
1890年,莫奈开始扩建他的花园,他从收藏的日本版画中的宁静场景受到启发。莫奈将一条小溪改道,形成一个池塘,在岸上种上柳树和翠竹,在池塘里栽满睡莲,然后又用日式木桥跨过池塘和河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桥长满紫藤。莫奈的花园和池塘时常出现在他的作品里,他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绘画,研究探索色彩和光线的变化。
年老的莫奈很少出门,他的世界缩小到只有吉维尼。但他的艺术视野却扩大了,他在巨大的画布上绘画细小的景物,并帮助催生了现代抽象艺术。1912年开始,莫奈因为白内障而几乎失明。这个时期他的画布更大而画的细节较少。莫奈还非常喜欢绘画一系列同样的景物,比如他画的莲花有200多幅之多。这些画的真正的主体其实不是著名的睡莲,但池塘的表面的反射变化 - 蓝天,白云,以及岸边的绿树。
相关阅读:
以下照片摄于2016年5月:
收藏在Musée d'Orsay的睡莲
参观博物馆的人群
梵高的“星空”
Musée d'orangerie收藏的巨型睡莲
吉维尼的田园风光
小镇的街道
莫奈的花园
莫奈的花园和故居
莫奈故居游客众多
莫奈的画室
客厅
莫奈非常欣赏日本画,受藏很多
厨房
高卢鸡?
岸边的竹林
睡莲和彩虹桥
睡莲
彩虹桥 - 多次出现在他的画中
吉维尼的乡村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