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儿(2)

作者:longislander  于 2021-12-23 10:2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小说|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温阁
耕读小学
公元1967,岁在丁未。举国文革运动烽起,然凫村乃边陲小村,风波无及,颇为平静。 凫儿入读村中耕读小学。
耕读小学,为师者,边耕边教,为学子者,随师而学。 说是小学,其实就是一个大房间。房间里有三竖行桌椅,每行有约七对桌椅。每行可坐十几个学童。三个竖行分别为一,二,三年级。一个老师分别教每竖行的学生。教一年级的时候, 二三年级的学生自习,教二年级的时候,一三年级的学生自习。如此循环。
我的第一个老师叫华玉成,其名字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之意。 乃吾祖姑母之老幺。我谓之老叔。为人宽厚,慧心善面,吾等甚爱之。彼时,凫村甚贫,除桌椅黑板之外,别无它物。 课间活动,无以为戏,我叔乃画地为球场,令两高个学生站在场地两头的凳子上,双手做圆圈状,当作篮球框,余等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玩打篮球。说是篮球,其实就是一个小橡皮球。因为之前没有这样玩过,颇觉新鲜,大家玩的不亦乐乎。
刚入学时,母亲用毛巾缝啦一个书包,里面就是一个写字本和一支铅笔。每天拎着上学。刚开始学拼音。波坡摸佛,嘚忑讷勒。。。觉得很有意思。虽然在课堂上反复练习,放了学就又是疯玩。
二年级时换了一个教室,学生多了起来,课堂也变成了一个年级一个教室。老师也换了一个新的。是个老头,个子很高,但人很瘦。说话声音很大。开始我们都有点怕他。老师喜欢抽烟,用一个短把烟斗有乒乓球那么大。我们看的好惊奇,老想去摸一下。课间的时间,老师总会掏出烟斗,从兜里掏出烟袋,搓满烟斗,叭嗒叭嗒地抽一会。弄的满教室都是烟味。上课时,就把烟斗放在讲台上。
我同桌,名叫李发,胖乎乎的,每次老师抽烟,都弄的他咳嗦,所以他不喜欢老师抽烟。于是总想捉弄老师。 一次,老师上完课先去了厕所,胖子发现机会来了,他迅速从事先备好了的,从生产队院子里捡的羊粪蛋,拿出一颗,捏碎了用力塞进了老师的烟斗里,然后迅速跑回座位。老师上厕所回来后,像往常一样掏出烟袋装满烟斗, 点着火后,却使劲吸也吸不出烟了,同学们憋住笑,老师把烟斗里的烟末倒出来,在鞋上用力磕了几下,然后用嘴吸烟斗,发现还是不通,于是就用手指抠烟斗,抠出了塞在里面的羊粪末,拿在手里闻了闻,觉得味道不对, 又用舌头舔啦舔,这会胖子实在忍不住吃吃地笑出来了,全班同学也哄堂大笑,老师这才发觉不对!见全班同学都瞅着胖子笑,似乎明白了什么。老师过来揪起胖子耳朵,大喝道 “是不是你个臭小子干的?”  胖子疼的呲牙咧嘴,结结巴巴地说“不是我。。。”。同学们笑的更厉害了。 那天胖子的耳朵都红了,回家也不敢告诉他妈。
小学的生活平静热闹有趣,虽然文革运动在全国如火如荼,但凫村却非常平静,老师们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教学。学生们也学的不错。
二年级下半年的语文课本里,第一篇课文是:
    “最大的亲人是毛主席
      最亲的亲人是毛主席
       公社的红旗您举起
       集体化的道路您开辟
       哎——-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河深海深不如党的恩情深
       。。。”
       
这样的颂歌如今听起来很可笑,但当年的小孩子们却无知地认真的朗诵着!无论课文内容如何,总是把汉字都学会了。所以老师们功不可没。

当年孩子们唱的颂歌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9 06: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