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过的地方-上海安国大楼1955~1969(下)

作者:卉樱果  于 2011-8-29 23:3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陈年芝麻|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18评论

关键词:

西楼解放前每层三户,我们搬进去的时候改成每层十户了,也就是一户人家一间房间。厨房卫生间三户合用。 三楼有一家很特殊,占了三个房间单独的卫生间和厨房。邻居私下说他们是享受特殊待遇的归国华侨,人家美国的公寓,客厅和卧室都是分开的~

那阵子提倡人多力量大,家家狂生孩子,我也添了四个弟妹,住房显得逼冗。老妈把阳台封成卧室还是拥挤。局里增配给我们一间七楼厨房边的佣人房-七平方米。 一到黄昏,我和妹妹从二楼的家走下西楼梯,在走上东面的楼梯到七楼的“卧室”,手里一本书,好像如那家归国华侨那样的感觉良好。

尽管如此,五十年代期间,我家的住房条件是令人羡慕的。有煤气,抽水马桶,浴缸。二十四平方米的房间,打腊地板落地钢窗和阳台。阳台的栏杆很高,国庆节五一节,老妈把桌子搬到阳台,用绳子把我们几个孩子绑在栏杆上,看天上变幻的云,看地上的大游行。

冬天下去大院子玩就少了,家里总是冷得要命,暖气管从没工作过。小时候无聊,对着管路接口处吼叫,结果六楼的孩子回应了,从此没有电话也能在暖气管道口那里褒“暖气管路粥”,这个发现使我的楼上孩子增添了不少乐趣,有一阵子四楼的孩子也加入,成了三方会议。

到了夏日,傍晚,周围数百居民带着躺椅板凳从周围各条弄堂里出来集合在大楼下乘凉享受穿堂风,从阳台上望下去,几百人的纳凉,煞是壮观。人们大声聊天,吹口琴唱歌,我们楼上住家没有一丝“受噪音干扰”的想法。安国大楼的人不参加乘凉,楼高招风,没有电扇没有空调也没有苦夏。


安国大楼是海运局宿舍,虽然职位的高低注定了住房条件的级别;西楼人家,每隔段时间可以领到免费的地板蜡-乌糟糟的一块。共享的待遇也有,夏天气候一到 35度,就发冰块,也不知道居委会哪来得经费。大家拿了去冰镇西瓜。可惜那三十五度不会超过三天,就要刮台风下暴雨。小三楼底层人家夏天常被大水淹没半尺 深;东三楼这幢老式的木结构办公楼,走道成了各家的厨房,只能在门口架煤炉烧饭,很有火警隐患。 虽然住房条件不平等,邻里关系却很好。邻居北方人多(北方军人南下),女个个会做馒头,家家有蒸笼擀面杖。我老妈也学了好几招,比如在馒头上面加颗枣子。

到了一九六六年夏末,气氛突变。 那年暑假(後来整整放了两年半)的一个中午,只听到“咚咚”两下,随後一阵尖叫的人声。我从阳台探头一望,楼下栏杆外面聚集了一堆激动的人群。我拔腿奔下楼梯,只见大楼前躺着两个衣衫齐整的人-一对住在八楼的夫妻,有三个孩子。

女的衣衫齐整,脸色蜡白,没了呼吸;一位邻居大婶哭天喊地扑到女的身上:大妹子,你怎么会想不开呀~。

而那男的,皮带断裂成几段,七孔流血,不断地抽搐。我吓呆了,目不眨眼地盯着那个男人:“还活着!还活着!你们救他,救救他呀~ ”大人们无奈地摇头,不过几分钟,那个男的吐出了最後一口气。

救护车拉走了两具死尸。这是安国西楼干部住家中第一对自杀的,据说他们家是第一家被批斗抄家,觉得没脸面了,写了遗书,要三个孩子听党的话,到农村去。遗书边还有一张存折。夫妻俩吃完了最後的一顿午餐,手拉手跳了楼。

那天晚上我和妹妹去七楼睡觉,一路上去,一路腿打颤,碾转一夜没合眼。

连续三天无眠,我觉得自己病入膏肓,抱着“住院治疗”的思想准备去海员医院看病,那医生用怜惜的神情看看我,开了安眠药方子就打发我回家了。那是我第一次吃安眠药,十四岁。

没不久,五楼一家男人喝硝镪水自杀,被救到医院,醒了头脑,对医生哀求一句:救救我~。之後再没醒来。要是说八楼那对自杀给我留下视觉上的强烈震撼,那么 五楼这位男人的自杀则是心灵上强烈的震撼。那家男人长得魁梧高大,女人温柔娇小。每当周末,女的就穿上好看的旗袍,和男的手牵手,提着竹篮去菜场买菜。我 那时候小,就想,等我长大了,找个丈夫也要这么恩爱,甚至幻想自己可以嫁给他们的儿子志强。志强大我三岁,我九岁住院开阑尾炎的时候,他还看过我。有次两 个男孩子拦住我嬉笑着搭话,志强拔拳相助,寡不敌众,被按住脑袋到墙上,而我却像一个小叛徒那样逃跑了。

某天,听到楼梯传来哀号,那是五楼志强家从殡仪馆回来。我疾跑到楼梯口,那平时穿旗袍的漂亮妈妈被人抬着上楼,衣服不整一脸绝望,已经嚎不出声了。我那朦胧暗恋的志强悲愤得像个成年人。第二个月,十七岁的志强就上船当了水手养家活口。

此後,再听大人们说谁谁跳海自杀,就麻木多了。我白天有些迟钝,夜里却特别敏感,眼睛一闭就是各种惨景惨声。惊恐像一只拳手,握着我十四岁的心,不肯放手,从此常和安眠药为伴。

隔壁那家伯伯是船长,他妻子被说成破落地主,罚她扫楼梯和院子。她有时对我妈妈流泪:我苦~小时候童养媳,现在怎么就成了地主婆?她得过癌症,以前夏天让我们小孩看她的刀疤,扫地她肯定力不从心,她丈夫就和她一起扫。

不久老爸也被批斗了,把我一本正经地叫到小房间(以前的阳台),告诉我他是爱党爱国的,他不会走绝路的。说我是老大,以後他不在家的时候要照顾好妈妈和弟妹。

老爸被批斗,被游街,我却没有怎么震撼。因为这个时候,西楼家家户户一样的遭遇,也因为我知道老爸是倔强的。他後来送到南汇的干部改造所(?名称忘记了)种地。

我和妹妹们帮妈妈用毛线钩帽子赚钱,一天每人要完成三顶帽子的任务,最小的妹妹只有七岁,因此成了高度近视眼。

六八年,我进厂当了磨床工,那年十六岁。

为了预防帝国主义侵略,很多厂搬迁到大三线,就是内地。第二年我们厂搬迁到小三线,就是上海郊区。于是,十七岁的我,告别安国大楼,住进了郊区厂的宿舍。 

^_^ 给国内的亲友们 ^_^
 看看我的涂鸦画廊

1966 14岁

1968 16岁


高兴
2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6 回复 fanlaifuqu 2011-8-30 00:31
谢谢你与大家一起分享。我比你大十岁左右,生活中有相似的,也有不同的。
3 回复 卉樱果 2011-8-30 06:49
你真的比我大十岁呀,我以为这里我最老了呢?我是52年生的,虚岁60花甲了。难道你要70了吗?从你的博客看不出也
4 回复 charlie88 2011-8-30 12:37
"六八年,我进厂当了磨床工,那年十六岁",你应该是68届初中吧,都是"一片红"啊,就是说所有的学生都要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你是一个特例吧.鄙人到六九年才被工宣队敲锣打鼓送到北火车站赴赣插队.
5 回复 卉樱果 2011-9-1 13:21
charlie88: "六八年,我进厂当了磨床工,那年十六岁",你应该是68届初中吧,都是"一片红"啊,就是说所有的学生都要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你是一个特 ...
我是67届。原本是68届的,但是我早读了一年书,所以成了67届。67届的分配政策是,老大可以留在上海。
4 回复 卉樱果 2011-9-1 13:22
charlie88: "六八年,我进厂当了磨床工,那年十六岁",你应该是68届初中吧,都是"一片红"啊,就是说所有的学生都要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你是一个特 ...
你插队多少年?一定很苦吧。我弟弟到云南十多年。
4 回复 charlie88 2011-9-2 10:18
幸会,幸会,你是算很幸运一族了,好在我那时在江西插队,年青无知,不了解人间的甘苦,现在回忆起来,也算有了一场人生经历,唯有遗憾的是,亏欠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和健康.同为68届,我有一位同班同学,他也是住在安国大楼,学校分手后,再也无音信,他叫宋晓龙.不知你知道否.
4 回复 卉樱果 2011-9-3 11:32
charlie88: 幸会,幸会,你是算很幸运一族了,好在我那时在江西插队,年青无知,不了解人间的甘苦,现在回忆起来,也算有了一场人生经历,唯有遗憾的是,亏欠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和健康. ...
宋晓龙我认识的呀,这个世界太小了。好像他现在还住在安国大楼,和大楼里的一个邻居结婚了,-听我妹妹说的。
6 回复 卉樱果 2011-9-3 11:33
fanlaifuqu: 谢谢你与大家一起分享。我比你大十岁左右,生活中有相似的,也有不同的。
我59岁,你真的比我大10岁吗?
5 回复 charlie88 2011-9-3 14:49
谢谢你给我的信息,我祝愿宋同学生活安康.虽然,我们68届初中,真正读书时间不多,那时同学间的纯真是很值得回忆.我在1969年以前,对那里很熟悉,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不知还在否,比如"虹口区中心医院",舟山路上的菜市场,提蓝桥附近有"大名","东海"电影院,霍山路上还有"东山戏圆",我也只能从GOOGLE地图上看,那里的道路布局也改变了不少.
4 回复 fanlaifuqu 2011-9-3 20:17
卉樱果: 我59岁,你真的比我大10岁吗?
是的,“参加”过抗日战争!
5 回复 卉樱果 2011-9-4 00:32
fanlaifuqu: 是的,“参加”过抗日战争!
啊?真的呀?老前辈了,作揖!
5 回复 卉樱果 2011-9-4 00:38
charlie88: 谢谢你给我的信息,我祝愿宋同学生活安康.虽然,我们68届初中,真正读书时间不多,那时同学间的纯真是很值得回忆.我在1969年以前,对那里很熟悉,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 ...
你这么早就离开中国了?虹口区中心医院还在,旁边扩建了幢病房大楼,很有气派的,现在改名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算是市级医院了。舟山路的菜市场也在,那些室外菜场都没有了,东山戏院和电影院建筑还在,功能就不知道了。安国路靠近昆明路口拆了矮平房,安国大楼对面的矮平房也拆了,统统建了高楼,可是高楼旧的很快。总之,安国路唐山路留驻的大多是老年人,购买力不足,所以商品如菜肉都比其他地方便宜。
5 回复 Handsome0211 2013-4-13 00:49
还记得508的杜师母吗?5楼实际就是6楼哦    你说的5楼和硝镪水的那个应该是4楼的40几的。
5 回复 卉樱果 2013-4-13 01:18
Handsome0211: 还记得508的杜师母吗?5楼实际就是6楼哦     你说的5楼和硝镪水的那个应该是4楼的40几的。
握手握手!!!!!!杜师母是我妈妈好朋友。我们和她家一起从南京东路的大楼搬到安国路来的。是的,你说的对,她们家住508,硝镪水是409年,不知道这家人家的儿女们怎样了。他们的妈妈还在不在。你也是安国大楼的吗?你住那一楼呢?
5 回复 Handsome0211 2013-4-13 02:42
杜师母是我妈妈的奶奶,我一直叫她 “太太”(沪语发音), 我是他的曾外孙。我妈妈叫杜伟强,不知道你还记得吗? 小时候也在安国大楼508时不时的住一阵。 太太已经过世近十年了,现在508住的是我的小外公一家(杜金岭)。  偶然在网上看到您的文章,正在一篇一篇的看呢。我的外公外婆96、97年的时候已经从青海回到了上海,刚回沪时也住在508,98年在国和一村买了房子,到现在都一直住在国和一村。
4 回复 卉樱果 2013-4-13 07:01
Handsome0211: 杜师母是我妈妈的奶奶,我一直叫她 “太太”(沪语发音), 我是他的曾外孙。我妈妈叫杜伟强,不知道你还记得吗? 小时候也在安国大楼508时不时的住一阵。 太太 ...
哇,原来是下下一代呀。时光飞快。刚才我给你留言还以为你杜师母的外孙呢?我对你妈妈没印象,可能当时觉得她太小了。连杜金岭我也觉得小,和杜金海是一个幼儿园,一起玩过。我小时候很喜欢到你们508去的,可以看到外滩的灯光。杜师母以前开玩笑,说等我长大了嫁给杜金海。杜金海初中考了唐山中学,我考进继光中学(当时区重点),后来杜金海高中考到继光,一年后就文革了。我留在上海厂里,他去了农村,从此没有了消息。

记得杜师母有儿女在青海,也见过,印象不深。

你父母和你现在国外吗?祝你们一切都好。

我和LG下周一回国两个月。
4 回复 Handsome0211 2013-4-13 13:30
卉樱果: 哇,原来是下下一代呀。时光飞快。刚才我给你留言还以为你杜师母的外孙呢?我对你妈妈没印象,可能当时觉得她太小了。连杜金岭我也觉得小,和杜金海是一个幼儿园 ...
哈哈~ 杜金海是我三外公,他后来工作在南京,现在退休住在无锡。我父母还在国内,我是经常在国外出差,所以看到了你的文章。也祝你们回国一帆风顺。
5 回复 卉樱果 2013-4-13 14:35
Handsome0211: 哈哈~ 杜金海是我三外公,他后来工作在南京,现在退休住在无锡。我父母还在国内,我是经常在国外出差,所以看到了你的文章。也祝你们回国一帆风顺。 ...
那么国内如何上这个网,悄悄话发给我好吗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2 01:0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