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上海之旅3)上海人的吃 [2015/10]
- 加航回温哥华飞机所见所闻 [2015/11]
- 安省重镇巴里一日游 [2012/08]
- 2015上海之旅4)四世同堂 [2015/10]
- 探亲上海归来 [2017/06]
- 上海之旅结束篇-上海话上海人上海菜 [2014/12]
- 2015上海之旅2)我的老家北外滩 [2015/10]
- 中了六四九后 [2013/10]
- 温哥华夏季的海滩 [2012/07]
- 2015上海之旅1)我住的旅馆 [2015/10]
- 扬州懒散游第一天:火车上扬州,入住丹桂苑 [2012/06]
- 终于可以在加拿大提取国内养老金了! [2014/11]
- 一对基督徒的婚礼 [2012/05]
- 勇敢地上了手术台 [2011/10]
-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大胆对你说 [2012/08]
- 我在上海的绿地之家 [2012/06]
- 上海杂事杂景杂感(上) [2012/06]
- 十一朵玫瑰和一束百合 [2012/01]
- 就要见到亲爱的老爸了 - 老爸故事之一 [2012/04]
- 看到这些照片,我竟然哭了!!!! [2013/03]
- 虚度花甲,真情感恩 [2012/03]
- 同桌三载牵挂数十年 [2012/01]
- 七年之痒 [2011/12]
- 上海杂事杂景杂感(下) [2012/06]
- 俺家哥哥版本的《网恋成真》 [2012/02]
- 悉尼趣事 [2011/11]
- 和病友XIZI66分享抗癌经历 - 与癌共舞 [2012/07]
- 夏令营摄影:我眼中最美的小帅哥-孙宝宝诞生啦~~~~ [2012/07]
温哥华MOSIC的教育中心ELSA(新移民免费英语学习班)有寄托孩子的服务,因此学生以年轻妈妈们为多,苏妈妈花了两年时间从第一级读到第三级,眼看就要毕业了,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去中侨接受英语的就业指导,而后怎样能找到工作,如何尽早融入主流社会-虽然温哥华华裔多到街上大多数是黄面孔,各华裔媒体还是呼吁这个导向。
苏妈妈的女儿在托儿服务処也呆了两年时间,她留着很中国的童花头,又有一个很上海的小名-妹妹头。说起女儿,苏妈妈既感慨又羡慕,甚至还有不安,因为妹妹头不仅英语长进比妈妈快,北美化的思维观念也让做妈妈深感跨越代沟的难度。
那次苏妈妈去接女儿,还没推门就听到里面小朋友乱喊乱叫,从玻璃门外看到一个调皮的男孩子,正追赶着其他小朋友亲吻。妹妹头迎上去,抓住那个男孩子的手,眼睛直视那个男孩,问:Will you marry me? 那个男孩子想了想,使劲吸了一下鼻子,说“No!”妹妹头说:那么你就不可以亲我。男孩子愣了,转身没趣地玩起积木来。苏妈妈看了这一幕,惊奇的不得了。
妹妹头晚餐时告诉父母,在托儿所最要好的小朋友叫尼娜,苏妈妈对丈夫解释,就是那个喀麦隆黑人同学的女儿。妹妹头不满地反驳:不是黑的,是Brown(棕色)!苏妈妈给妹妹头洗脸,妹妹头不配合,苏妈妈吓唬她:你不好好洗脸,就会变成尼娜一样的黑。不料妹妹头再次申明:尼娜是Brown,我喜欢她的Brown,我想和她一样Brown!苏妈妈无话可说,想到大多数华人追求的美白,在女儿这一代中不会有什么市场了。
妹妹头喜欢画画,周末苏妈妈带她参加社区的儿童画培训课,説不定女儿学得一技之长可以得到升华,将来当个画家什么的。不料妹妹头一本正经地宣佈,我长大要在维多利亚的海边给游客画头像。苏妈妈聼了有点头晕,女儿的理想离妈妈的期望相去太远了吧。幸好妹妹头的理想是随意随时改变的,看到街头艺人,妹妹头一面问妈妈:下大雨他们怎么办?这个严酷的问题得到的回答是躲在毛毡下,妹妹头便把自己的理想从画头像转为跳舞,地点是Mall里,那里暖和,看的人也多。
苏妈妈想起华裔房东出生在加拿大的儿子,他去年深秋由於公司被併购而失去了工作,年纪轻轻的他不急著找工,却到维斯勒山上住了半年,彻底过了一把滑雪癮。至於隔壁的华裔女孩,高中毕业考取了UBC却推迟一年入学,因为要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从温哥华驾车到东部的纽芬兰!
而他们的父母,第一代移民,当年也和苏妈妈一样,勤勤恳恳地打工赚钱买房。不同的生活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到底谁活得更自在或者更实际或者更加拿大,那就不是像选择题那样可以简单地用Yes或No打勾的。
有位朋友听了我的妹妹头故事,他的看法是这样的:第一代移民既有原居地的文化,又接触到本地的文化,这是优势,一加一大于二。以前有位在温哥华出生的华裔同学对我说,你很痛苦,因为你在中国接受了一种文化,在这里有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文化。我对他说,我比你幸福,因为我在中国接触过一种文化,在这里又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我可以比较,分析每一种文化的优劣,可以选择,随意抽取每一种文化适合于我的因素。”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各国的移民带来了使这个国家变得多姿多彩的文化,我欣赏百花齐放,百溪漫流,而反对融入失去个性的主流,我认为,如果不把自己归于某一文化阵营,我们就可以自由出入各种文化之中,这时就不会苦于随波逐流,而会乐于漱石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