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上海之旅3)上海人的吃 [2015/10]
- 加航回温哥华飞机所见所闻 [2015/11]
- 安省重镇巴里一日游 [2012/08]
- 2015上海之旅4)四世同堂 [2015/10]
- 探亲上海归来 [2017/06]
- 上海之旅结束篇-上海话上海人上海菜 [2014/12]
- 2015上海之旅2)我的老家北外滩 [2015/10]
- 中了六四九后 [2013/10]
- 温哥华夏季的海滩 [2012/07]
- 2015上海之旅1)我住的旅馆 [2015/10]
- 扬州懒散游第一天:火车上扬州,入住丹桂苑 [2012/06]
- 终于可以在加拿大提取国内养老金了! [2014/11]
- 一对基督徒的婚礼 [2012/05]
- 勇敢地上了手术台 [2011/10]
-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大胆对你说 [2012/08]
- 我在上海的绿地之家 [2012/06]
- 上海杂事杂景杂感(上) [2012/06]
- 十一朵玫瑰和一束百合 [2012/01]
- 就要见到亲爱的老爸了 - 老爸故事之一 [2012/04]
- 看到这些照片,我竟然哭了!!!! [2013/03]
- 虚度花甲,真情感恩 [2012/03]
- 同桌三载牵挂数十年 [2012/01]
- 七年之痒 [2011/12]
- 上海杂事杂景杂感(下) [2012/06]
- 俺家哥哥版本的《网恋成真》 [2012/02]
- 悉尼趣事 [2011/11]
- 和病友XIZI66分享抗癌经历 - 与癌共舞 [2012/07]
- 夏令营摄影:我眼中最美的小帅哥-孙宝宝诞生啦~~~~ [2012/07]
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形容上海话里的“Hong"-一帮生物/动物/高级动物转东转西寻找一处合适的角落,有点像洪水来去,就用“洪来洪去寻地方”作为标题了。
有了互联网,世界就小了,联系也方便了。最早有个ICQ(I seek
you),大概怕国人被可恶的坏人找去,天朝就出了一个QQ,屏蔽了ICQ。可是西方国家有了一个交友网站不够,在民主的大旗下又出来了个真名实姓的
Facebook,一些赶时髦的国人也去注册玩了段时间,结果又被天朝屏蔽,出了一个开心网,为了让国人在开心网里开心,挖空心思地加了菜地,一时间大家
以偷邻居好友的菜为乐,也就忘了那个什么脸书了。E时代,时间是宝,西方弄出了三言两语的Twiter,这下天朝没让任何人有时间尝试,立刻推出“微
博”。又针对WeChat推出微信。
我和国内的亲友们,随着天朝国策的变化,一会儿拱向QQ,一会儿又拱向开心网。因为总有删贴的小编看着你,开心网也不开心,年轻人又涌向微博,留下那老头
老太在开心网里继续种菜晒照片。我的弟妹们为了窥视他们孩子的动向,也跟着去了微博。到了那里,发现进了汪洋大海。大城市的IT民工看到了西北农村黑黝黝
的教室,天朝父母官们的下跪者看到了国外公仆对选民的讨好(加拿大政客在中国微博开博客的有邹至惠OliviaChow,民主党朱理民
PeterJulian,杜鲁多前总理温杜鲁多的儿子贾斯廷杜鲁多, 蘇安彤Suzanne
,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er等等)。不少加拿大政客还有粉丝团。
从微博看中国,社会新闻比较多,且负面,和CCTV报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从微博看加拿大,如何悠闲有何活动消息比较多。
去微博关注社会,去微信关注亲人,这股风从国内带到国外的华裔。我现在的温哥华不少朋友们也用微信了。微信的好处是,避免了电话通话所需双方的自由时间,
允许留言。回复也不用在乎对方在不在。微信能发照片,比电话好,微信还能视频,比电脑方便。因为微信一般装载手机和IPad上的。最主要的是,微信免费。
洪来洪去,到目前为止,落脚于微博(Twitter)和微信(wechat)最多 - 这两个最有用的通讯工具。博客因其长而渐衰减。
微博因被删贴不爽的,可以去google+,那是一个唯一在国内可看到的国外论坛。
帮我点这里给我的画加分吧,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