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上海之旅3)上海人的吃 [2015/10]
- 加航回温哥华飞机所见所闻 [2015/11]
- 安省重镇巴里一日游 [2012/08]
- 2015上海之旅4)四世同堂 [2015/10]
- 探亲上海归来 [2017/06]
- 上海之旅结束篇-上海话上海人上海菜 [2014/12]
- 2015上海之旅2)我的老家北外滩 [2015/10]
- 中了六四九后 [2013/10]
- 温哥华夏季的海滩 [2012/07]
- 2015上海之旅1)我住的旅馆 [2015/10]
- 扬州懒散游第一天:火车上扬州,入住丹桂苑 [2012/06]
- 终于可以在加拿大提取国内养老金了! [2014/11]
- 一对基督徒的婚礼 [2012/05]
- 勇敢地上了手术台 [2011/10]
-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大胆对你说 [2012/08]
- 我在上海的绿地之家 [2012/06]
- 上海杂事杂景杂感(上) [2012/06]
- 十一朵玫瑰和一束百合 [2012/01]
- 就要见到亲爱的老爸了 - 老爸故事之一 [2012/04]
- 看到这些照片,我竟然哭了!!!! [2013/03]
- 虚度花甲,真情感恩 [2012/03]
- 同桌三载牵挂数十年 [2012/01]
- 七年之痒 [2011/12]
- 上海杂事杂景杂感(下) [2012/06]
- 俺家哥哥版本的《网恋成真》 [2012/02]
- 悉尼趣事 [2011/11]
- 和病友XIZI66分享抗癌经历 - 与癌共舞 [2012/07]
- 夏令营摄影:我眼中最美的小帅哥-孙宝宝诞生啦~~~~ [2012/07]
这是题外话。
隔两条街是霍山路儿童公园,很小,我竟然在那里迷路哭过。现在知道了,霍山公园上世纪三十年代是犹太人的公园。
1933~1944 年间,上海提篮桥社区(以上海第一个监狱为主题的居民区)接受了三万三千个犹太难民,当时中国驻奥地利领事何凤山先生签发了一千多分护照,让他们在提 篮桥建屋建教堂建公园安居乐业。在世界上充满对犹太人滥杀的时候,提篮桥区的善良居民与精明犹太人和睦相处。就当前来说,其他国家所有犹太人纪念地都是监 狱集中营和墓地,与杀戳、苦难、死亡有关;只有提篮桥象征着生命、友谊与和平。
这次回国,最主要的是每天步行十五分钟去看望父母,带着我的IPaD,漫步在充满异国情调的街上,细细观察历史的遗迹。
这里已经开发出一条犹太人寻根的旅游线。
我路过了历史上犹太人的摩西会堂,1998年改为犹太难民民上海纪念馆,是一幢可容纳300人的三层红砖建筑。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是街道性质的加工厂。六十年代后成为精神病防治所。
比 较与门票不菲肃穆森严的纪念馆,周围的犹太式房子更有生活气息。 可以想象八十年前的犹太人虽然逃亡国外,也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没有自顾自地搭建简易的滚地龙苟且偷生,而是正儿八经地建造了一大批犹太风格的三 层红砖楼房,有很深的门洞,宽敞的窗户,圆筒大支柱。现在虽然拥挤不堪破旧失修,也可见当年的辉煌。
想象着当年犹太难民在这里住着比周围中国人舒适的多的联体别墅,周日打扮的齐齐整整去教堂,带着孩子去公园玩耍。又要感慨一下,有信仰的(不管什么信仰)对生活的追求就是不一样,即使在生命的低谷。不过也怀疑那些犹太难民或许非常有钱。
霍 山公园和摩西会堂周围住不下更多的犹太家庭了,于是他们开始向两条街以外的空地蔓延,也就是我娘家安国大楼斜对面的弄堂(现名承康里),其实弄堂就是国外 城市的联体别墅。1949年后,犹太人陆续离境,把房子贱卖给中国人,我的一个亲戚就是一根还是几根金条买下的。经过“多生多好”的五十年代,这里就显得 特别拥挤了。
亲戚家前几年还盼着老房子拆迁,后来一纸通知,历史遗迹要保留,就涂了外墙,装了卫生设施。犹太弄堂继续生存下去。
在犹太人去摩西会堂做礼拜的时候,提篮桥居民们也建立了自己的寺庙。至今香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