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的记忆

作者:九九七十二  于 2011-8-11 04: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一)

    在我的记忆里,那是一条很宽很宽的胡同,从崇外大街进口不远是一座高高的牌楼,走过牌楼是国民小学,小学的门前有一个不大的小空地,是学生们做操演节目的地方,我第一次看歌剧《白毛女》就是在这里。这条胡同不很长,大约三十几个院落,我家住在33号院,如果我没有记错,这应该是这条胡同的最后一个院落了。走过我家,胡同自然向右拐去,走出胡同就是花市大街。这一段胡同两侧都是大宅院的院墙,没有院门,妈妈说那一段路太背静,我们很少走,尤其是天黑以后。在胡同的拐点上是一个大水槽,木头做的大槽子装满了清亮亮的自来水,透过清清的水可以看到边边角角还有斑斑驳驳的绿苔,我们这一带人家吃水都是大水槽的人挨家送的。

    我家是一个极普通的小四合院。门前有两级台阶,两扇黑漆大门永远是关闭着的。门上有一对门环,像一对小嚓倒扣在门上,嚓底上各有两个圆孔,中间各穿着一个铜环。有人来只要轻叩门环院里的人就会来开门。门里、门外各有一对石头门墩儿,两对门墩之间插着一条大门槛。门槛很高,我记得我必须得掂起脚尖才能跨过去,爸爸要和我一起进门,总是用手把我拎起来,我一蜷腿就过去了。进门是一段过道,两边都是山墙,走过山墙迎面是一座影壁。向左走去是一条走廊,红红的廊柱,绿绿的廊裙,廊顶上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花儿朵儿的。走到正房的中间有一个开口,开口处有四、五级台阶,拾级而下便真正进了院子。院子里东西各有三间厢房,对面是南墙,我家就住在右手的西厢房里。

    我家家境并不是很富裕,只是爸爸妈妈都很在意家里的摆设,应该说和这个地域的人特有的一种自尊有关系。爸爸说:“家里的摆设一摆就是几十年,天天得看着屋里的摆设生活,一定要好一点。”因此我家的摆设都很好。西厢房原本是三间,妈妈把隔断都拆去变成一大间,所以至今我还觉得那时我家很大很大。一进门右侧是水缸等妈妈做饭的东西,正面墙边是一高一矮两个柜橱,这可是我家的百宝箱,穿的衣服,用的东西,我吃的药,妈妈换戴的饰品都是从柜里变出来的。屋子中间是一张八仙桌两侧各是一把太师椅,听爸爸说这些家具都是紫檀木的,加上妈妈勤快整洁,在我记忆里这些家具总是亮亮的。里边靠西墙角是一张大床,铁质的床架子,上面还装有蚊帐架,床屉是弹簧的上面铺有一个软软的垫子。床腿很高,妈妈喜欢床下是空的,于是空空的床下就成了我和哥哥小时的游戏空间。搬个板凳儿,拿几个玩具就钻到床下玩儿家家,一玩儿就是半天儿。有时弹簧床也是我的玩具,站在床上蹦啊蹦啊,好象现在的蹦蹦床。只是妈妈不让我蹦,我一蹦妈妈就说我:“又蹦啊,一会儿摔下来可别哭。”我一听就不蹦了,因为我从床上摔下不止一回,每回身上都得疼好几天。屋子的东面是三扇大窗户,靠着窗户是一个长条案,条案上东西不多,下大雨下大雪时我不能出屋,妈妈就把我放到条案上,透过窗户看外面雨水落到地上砸起的水泡泡,嘴里还数落着:“下雨了冒泡了,小狗戴着草帽了。下雨了有水流,草帽下面扣小狗。”时不时还向妈妈报告着谁谁从北屋出来了,东屋谁回来了等等。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九九七十二最受欢迎的博文
  1. 血汗钱 [2011/08]
  2. 龙年春晚 [2012/01]
  3. 8增1号院 [2012/12]
  4. 胡同的记忆 [2011/08]
  5. 血汗钱 四 [2011/09]
  6. 血汗钱 2 [2011/08]
  7. 血汗钱 3 [2011/08]
  8. 血汗钱 五 [2011/09]
  9. 胡同记忆 3 [2011/08]
  10. 胡同记忆2 [2011/08]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0 23: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