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温哥华名中医邱木白君的劝降书 [2013/05]
- 温哥华唱红颂毛事件闹大:大幅毛像今天上了当地主流英文报纸封面头... ... . ... ... ... [2014/01]
- 中国签证新规出台的三处硬伤 [2012/05]
- 加拿大华人头上两把刀:炒房+双非婴,都是祖国同胞玩残海外同胞 [2016/08]
- 论“信用制度”可能崩塌 [2014/01]
- 阻击土豪,守卫家园:温哥华华人侨社向“土豪移民和不法中介”开炮 [2014/04]
- 温哥华“唱红颂毛事件”再遭社区炮轰 [2014/01]
- 骆家辉致信芮成钢 [2011/10]
- 温哥华唱红颂毛引发侨社质疑 十问举办者腾达主席 [2013/12]
- 为温哥华大奶们正名 [2012/03]
- 温哥华全城紧急有奖寻找毛粉 [2014/01]
- 写给美加当年拿六四血卡的弟兄们 [2014/05]
- 新移民:有一种懊恼叫矫情 [2012/07]
- 痛说温哥华“非典型移民”--在大温5.10六四民主沙龙上的演讲摘要 [2014/05]
- 海外“唱红”还是悠着点 [2013/12]
- 解读庄则栋临终”绝笔“ [2013/02]
- 偷鸡摸狗的事儿咋都是我们华人干的? [2012/01]
- 加拿大新移民六大纠结--------华人社区观察之一 [2012/08]
- ABC事件看海外一些同胞的差距----脱口秀辱华事件评述之三 [2013/11]
- 钱文军(大陆著名学者):揭揭那些抗议ABC者的底儿 [2013/11]
- 童言无忌与成人不宜--ABC辱华事件评述之一 [2013/11]
- 朝鲜白眼狼不欠我们啥,就剩下欠抽! [2013/02]
- 北京和世界的差距就是一场雨 [2012/07]
- 万人抗议ABC,难道是盲人协会组织的? [2013/11]
社区连署书不接 区内支持者不见
加国奇闻:大温惊现最牛女国会议员
在西方选举政治中,有两个主体:候选人与选民。在这场游戏中,选民才是真正的上帝,候选人得千方百计地讨好选民,让选民满意,即便政坛老将也不敢有任何疏忽。然而温哥华市列治文区国会议员黄陈小萍(Alice Wong)却独辟蹊径,再三回避区内支持选民的面见请求,更为恶劣的是数次忽悠社区人士的陈情,态度不是一般的傲慢,真不知道她是太忙呢,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加拿大保守党华裔国会议员 黄陈小萍女士
支持选民求见 太忙太忙
2011年11月18日,叠状的乌云像一团团破絮,倒悬在城市的上空,冷风呼啦啦地扫动着院子里的满地枯叶,更显出别样的凄冷。家住温哥华列治文市2号路附近一个宁静社区的91岁高龄的王桂芳老人去世了。临终前老人家始终睁着眼睛,试图期待某个奇迹的出现。因为,她想最后看一眼已经10年没有见到的大儿子。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王老太带着满腹的幽怨静静地合上了眼睛。
王老太一家是河北石家庄人,先生5年前去世,两位老人共育有二男三女,全部在加拿大和美国居住且个个都学有所长。老人家的大儿子王炳章有“海外民运之父”之称,曾在200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2002年王炳章在越南遭人绑架,旋即被押往中国,后以间谍罪判处无期徒刑。由于被长期单独关押,王炳章在狱中罹患了静脉曲张和忧郁症等多种疾病,并两度在狱中中风。王炳章的被捕入狱,成为二老的一块心病。丈夫临终前拉着王老太的手嘱咐说:炳章不回来,你别来见我啊。王桂芳含着热泪把头使劲点了三下。
2011年8月,王老太卧床不起,感觉来日无多,便吩咐在身边的二女儿王玉华赶紧去本选区的国会议员黄陈小萍办公室反映一下,能不能请加国政府部门和大陆司法机构沟通一下,让已经关押多年犯病多次的老大尽早释放回家见上一面。王玉华来到了黄陈小萍的选区办公室,请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转告黄陈女士,看在当年投她一票的份上,能否尽快安排一次短暂面谈,一了老人的最后心愿。
等了几天没有音讯,见老人家越来越不行了,玉华便小心翼翼地去催问,黄陈选区办公室的人员冷冰冰地回复:此事归外交部管,黄陈议员太忙没办法安排见面。
王玉华想想也对,黄陈女士可不是当年在餐馆跟着丈夫忙乎的小丫头了,也不是为了当议员到处做义工的有志青年了,人家当了国务部长了,日理万机呀,王女士只得悻悻而归。
11月18日王老太去世,王家迅速又给黄陈小萍在渥太华的办公室去电,并草拟了一份函件,希望她能再度和大陆司法机构取得联系,本着人道主义原则让王家大儿子王炳章回来和老母见最后一面,并再度恳请和黄陈议员面晤。两日后,黄陈小萍办公室回电,信件已经转,面谈没下文。
其实,能否释放拘押在中国的亲人,拍板的是大陆政府部门,家属也没指望一夜之间出现奇迹,只是想从民选议员那里获取点“帮助和安慰”,但她们没有如愿。
碰钉子之后,王家人不免想起了列治文区前任的几位国会议员,虽然不一定都投过他们的支持票,但是几乎每一次选民只要有需求,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安排见面,这年头,究竟是男女有别还是风气变了?
两度答应又变卦 太假太假
2011年11月26日,王家的邻居张先生以及几位朋友了解到黄陈小萍办公室的傲慢态度后,一边安慰家属一边准备邀约社区人士连署信件请议员转交加拿大政府,以便总理访华时候可以提出,以集体的名义表达或许黄陈女士可能会比较重视一点。
不到几天,由成立三年、以大陆自由派新移民为主体组建的加拿大价值守护者联盟发起、近200人连署的信件就准备好了,参加签名的有学生、教师、牧师、作家、编辑、家庭主妇和自雇人士,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18岁。涵盖了大温各市,其中五分之一是洋人。
12月1日,连署书的发起人之一、家住铁道镇附近的刘淇昆打通了黄陈办公室的电话,接线的是一位姓李的华人,她说自己叫florance,李小姐听完叙述,相信早就知道这单事儿,便不紧不慢地说,面见黄陈女士需要黄陈在渥太华办公室来安排,她无法给黄陈做主。刘先生说,能否把意思和黄陈说说,毕竟当事人王老太一家都在一个选区。李小姐不置可否。两天后,刘去电询问,李小姐转告黄陈的意见:此事归外交部管,她并一再追问,此事王家是否参与,签署者都是哪些人?刘说,签署人以列治文为主发起,具体的名单可在见面的时候给你们。李小姐显然对刘的回答很不满意。
第三天,刘淇昆联系上了黄陈小萍在渥太华的办公室,接电话的人名叫Justince,他显然事先一点不了解事情的原委,他表示需要和黄陈小萍联系后才能答复。
又过了几天,刘和渥太华的Justince取得了联系。Justince说,已经和黄陈说好了,你们可以在2012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和黄陈在列治文的办公室联系,安排具体日期。刘听后觉得见个国会议员和在温哥华中央医院排队轮候动手术简直是一个规格,而且约定的还不是见面的日子,还只是联系具体见面日期的日子。不过,王老太家属得知情况后叹了口气说,能答应见上面就好,人家或许真的太忙。
好不容易等到新年后的第二个星期,期间王老太在萧瑟的寒风中被安葬、黄陈小萍在新年的喧嚣中频繁地出现在温哥华的贺岁活动中。
周一上午,刘淇昆接通了黄陈小萍在列治文办公室的电话,李小姐显然已经得到了黄陈的明示,她闭口不提见面的具体日期,只是一再要对方提供王家的地址和电话。刘说,王家的电话地址,只要你们办公室查查记录就好,如查不到可以在和黄陈见面的时候提供。李小姐说,她现在就要。威廉姆气不打一处来,分明是无事生非嘛,近10年来哪个列治文的当选国会议员没有王家的地址电话,王家8月份以来数度和黄陈的办公室联系,都是老熟人了,何来没有电话地址之说?刘先生质问约定见面的具体日期,这可是渥太华办公室确定的。李小姐无可奉告,双方在电话中互相吵闹起来,刘觉得被耍,弄气得摔了电话。
第二天,刘觉得近200人的连署书是件大事,再说黄陈并没有拒绝见面。于是硬着头皮又拨通了黄陈在列治文办公室的电话,李小姐说,黄陈太忙抽不出时间。刘说,我们只要面递一下连署书,黄陈如果太忙,我们可以在她活动的现场等候,只要10分钟。李小姐说那也不成,最后表示,会在月底前安排见面,请你们等候通知。
结果直到黄陈小萍于2月10日访华凯旋而归,也没接到她办公室的电话。两次爽约,把威廉姆搞得精疲力竭。
快到月底的时候,眼见加拿大总理即将访问中国,加拿大价值守护者联盟只得向刘先生所在的本拿比区联邦新民主党的国会议员朱理民(Peter Julian)求助,电子邮件发过去不到12小时,就收到了回邮,约定周五立即见面。1月27日,在朱理明的办公室,刘先生一行人受到热情接待,他仔细看完连署书,觉得格式有点问题,便立即起身吩咐工作人员和渥太华联系,是否可以通融。在获悉必须持有标准格式的连署书才受理后,又详细进行了说明,并表示你们稍作修改后,一定会在下周二送达国会。
大家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同样是国会议员差别怎么这样大呢?
三大疑团:“中国通”究竟通不通
第一疑团:从政经历坎坷,难道不懂善待选民?
翻开现年63岁的黄陈小萍女士的履历,其实她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她只是个穷苦出身怀有美好理想并矢志不渝的人。
黄陈小萍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潮州。她于20世纪80年代来到加拿大,与男友黄以诺团聚成婚。2000年,黄陈小萍加入了当时的加拿大联盟,在同年联邦大选中代表该党出战温哥华京士威选区,但败于同为华裔、寻求连任的加拿大联邦自由党候选人梁陈明任。
2003年,加拿大联盟与加拿大进步保守党合并成加拿大联邦保守党,黄陈小萍也随之成为保守党党员。黄陈小萍于2004年第二次参选,在当年联邦大选中代表保守党转战列治文选区,挑战同为华裔、过去曾任该区国会议员的自由党候选人、前温哥华支援大陆民主促进会会长陈卓愉,但再次落败。而她也没有参与2006年的联邦大选。
在2008年联邦大选中,她再次代表保守党与寻求连任的陈卓愉二度于列治文选区交锋,以超过半数高票击败陈卓愉,赢得国会议员一职。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黄陈小萍赢得选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个人优秀,而是陈卓愉本身的软肋太多。
黄陈小萍其后于2011年联邦大选中取得25000多票,击败取得8000多票、代表联邦自由党的苏立道,成功连任。同年5月18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委任黄陈小萍为联邦耆老事务国务部长,成为加拿大首位获委任为内阁成员的华裔女性。
黄陈女士虽然两度当选,应该不会轻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即使再忙,都会以合适的方式和选民沟通。长期支持保守党的列治文居民姜先生说,黄陈没当选的时候,在各机构团体中都非常活跃,参加电台的时事评论,担任加中商贸、消费协会的顾问,还去中侨当过义工。过去黄陈小萍无论什么活动都会不请自到,你有事只要吱一声,她都立即赶来了,现在出现这个情况我们也实在看不懂,可能还是从政经验不足,处理不好关系吧,毕竟她以前也没当过什么官儿,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应对。
活跃于大温侨界社团文化活动多年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侨界人士告诉笔者:2011年9月,他们在列治文中心举办一项大型文化活动,事先就邀请黄陈前来,但她推说有事情,后来该协会为了配合她的行程改变了举办的日期,结果,她从活动的现场经过去温哥华参加其他活动了,就是不来参加这家协会的活动。这位侨领气愤地说,现在黄陈小萍确实让人看不懂,很多列治文的选民说,再这样下去我看下一届就不用选了。
在公众市场开饭馆的联邦自由党的支持者张先生却认为:得罪选民如同政治自杀,黄陈小萍再没能力,这一点上绝对不会糊涂,这种属于故意回避应该还有别的原因。
第二疑团:难道有“隐情”故意回避?
前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政治学访问学者、目前定居在温哥华的徐斌认为:民选代表轻忽选区选民在民主社会是一件非常“反常”之事,必受选区民众的不满甚至谴责,但愿这是个孤立的个案。据他分析,黄陈小萍的身份除了议员之外,还是官阶最高的华裔女性政务官,这次“反常”之态,或许跟哈伯总理即将访华有关。作为政务官的黄陈女士在这一时刻想配合、顾及政府的立场,不愿意过多涉足加中外交的一些敏感问题,担心选民提出的要求被媒体放大,成为一个话题进而影响了总理访华前的氛围;加上王老太家的事情也算是个老案子,估计也摆不上加拿大人权对话交涉的优先名单上。不过即使这样,他认为黄陈小萍也应该仍然履行她对选区选民的承诺,聆听选民的意见,并将选民的呼声转达给政府有关部门。
但是,笔者观察了加拿大保守党一些头面人物最近的表态,似乎又发现黄陈小萍的这种“顾虑”其实并不存在。
哈珀总理去年12月12日在北温宣布“海邦”造船厂(Seaspan Shipyards)取得的80亿元的非作战船队合约细节时表示,在今年2月访华期间将不避谈司法及人权议题。他指出,加拿大一直以民主和人权为前提经营国际关系,对中国也不例外,只要是与加国人民利益相关的议题,他不会避谈。
加拿大联邦移民部长肯尼在出席“全加拿大华裔保守党联合总会”举办的活动时,更直截了当地指出:“下个月总理即将再次访华,进一步增进我们与中国人民的友谊。访问行程会增进两国的贸易关系,同时也推动加拿大的民主理念和对人权的保护。相信这也是华裔加拿大人信奉的价值。”
那么究竟是黄陈小萍无法全面理解哈珀、肯尼的立场呢,还是她恪守着和保守党不一样的一些理念?
王炳章博士
第三疑团:“大陆经历”是否成了负资产?
联邦保守党执政后,加中关系出现过一些麻烦。黄陈小萍始终认为,这是因为保守党政府缺少中国通,急需了解中国国情的人进入决策层,向联邦政府传递正确的信息。言下之意,像黄陈小萍这样既有丰富本地经验、又在中国有广泛经历的人不多。这似乎成了黄陈小萍当选之后进入内阁的最佳广告语言。
不过此间社区分析人士指出,黄陈小萍这些话只说对了一半。保守党缺少中国通可能是真的,但如果说她是最合适的显然过于自夸。因为黄陈最缺少的就是政治人物的视野和洞察力,她只是一个事务官,加中关系既复杂又诡秘,她缺少判断能力,所以只能选择逃避。
黄陈小萍的“大陆工作经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3年,黄陈小萍到江苏无锡轻工业学院从教,教授英语和国际贸易。这份工作完全是尽义务,她亦称此行为“寻根之旅”。黄陈小萍至今仍非常满意自己当初的选择,而且在那一年里过得特别充实。她说当时大陆很需要外教,她在那里教授研究生专业英语,有时利用周末到上海找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为此,她获得了江苏省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稍早时候,黄陈小萍还到辽宁大连援教,同时也帮助大连与加国达成了一个5年项目,由加拿大政府出钱,培养下岗女工。除了大连政府颁发的“星海友谊奖”,黄陈小萍还于2005年11月获得辽宁省政府颁发的“友谊奖”。此奖专门授予成绩突出的外国专家。
大温哥华列治文居民、目前在一所技能学校任教的胡老师认为:作为黄陈小萍的支持者,我对她目前对选民的行为非常失望。有大陆经验不假,关键是要把这些“资产”变成财富而不是包袱。
刚刚登陆温哥华的来自广东湛江的投资移民陈先生原来在大学任教,他了解原委后说:这个国会议员分明是对大陆完全不了解。中国政府对人权议题的讨论并不排斥。当然最后结果如何是另外一回事。他认为,黄陈女士可能担心因为接了个烫手山芋会损坏她作为“中国通”的影响力,其实恰恰说明她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问题,对大陆的实际情况一知半解,很难想象这样下去能够在保守党政府起什么作用。
四项问责:别怠慢了加拿大精神
一问:别过河拆桥。
大陆著名文学评论家、一级作家,目前居住在白石镇的赵先生认为,利用民意然后过河拆桥,这是损招,影响的不只是这位国会议员的形象。你只能欺骗一部分人,不能在任何时候欺骗所有的人。搞政治机会主义没有啥好的结果。
二问:别以为自己的沉默代表了多数
本拿比的威廉姆以及白石镇的赵先生都认为,黄陈女士可能有个误区,认为自己的这种沉默和回避可能代表了多数,这实在是天大的笑话。跟良知在一起才会是多数,跟加拿大的价值观一致才会是多数。撇开政治游戏规则,只能是个笑话。
三问: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热心观察社区事务的资深媒体人吴先生认为,黄陈小萍现在的重点是如何在内阁中扮演一个“中国通”的角色。她很在意自己能够再次随总理访华,她太要强了,明明是耆老国务部长,但对经贸表现出超强的热衷,而疏忽了选区。她太在意自己的影响力了,觉得民意可以自然产生,不需要去维护。她太把自己当回事,终将自食恶果。
同样是政治人物,为什么新民主党的朱理民和保守党的黄陈小萍就那么不同?不是人家不忙,而是别人知道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形象并永远把自身党的利益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四问:别怠慢了加拿大的精神
前上海东方电视台资深编导、居住在兰里的高晓梅说:连起码的倾听都不会,根本不配做政客。即使与自己立场完全相悖的声音,也应该传递出去,这是对民意代表最低的要求。近200名社区人士的连署书居然就是不接,选区内支持自己的选民的面谈要求置之不理,我不知道黄陈女士究竟怕什么?这样缺乏政治常识的人,我们有理由怀疑她有没有能力做出符合加拿大人利益的决定。高女士认为,黄陈所怠慢的不只是选民和社区,她真正怠慢的是选民赋予她的权力以及神圣的加拿大精神!
据悉,2月份王老太的家属将和部分社区活跃人士一起前往黄陈小萍办公室讨要说法,并呼吁联邦政府对这一严重损害选民利益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处理,一场公义“维权”行动已经箭在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