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温哥华名中医邱木白君的劝降书 [2013/05]
- 温哥华唱红颂毛事件闹大:大幅毛像今天上了当地主流英文报纸封面头... ... . ... ... ... [2014/01]
- 中国签证新规出台的三处硬伤 [2012/05]
- 加拿大华人头上两把刀:炒房+双非婴,都是祖国同胞玩残海外同胞 [2016/08]
- 论“信用制度”可能崩塌 [2014/01]
- 阻击土豪,守卫家园:温哥华华人侨社向“土豪移民和不法中介”开炮 [2014/04]
- 温哥华“唱红颂毛事件”再遭社区炮轰 [2014/01]
- 骆家辉致信芮成钢 [2011/10]
- 温哥华唱红颂毛引发侨社质疑 十问举办者腾达主席 [2013/12]
- 为温哥华大奶们正名 [2012/03]
- 温哥华全城紧急有奖寻找毛粉 [2014/01]
- 写给美加当年拿六四血卡的弟兄们 [2014/05]
- 新移民:有一种懊恼叫矫情 [2012/07]
- 痛说温哥华“非典型移民”--在大温5.10六四民主沙龙上的演讲摘要 [2014/05]
- 海外“唱红”还是悠着点 [2013/12]
- 解读庄则栋临终”绝笔“ [2013/02]
- 偷鸡摸狗的事儿咋都是我们华人干的? [2012/01]
- 加拿大新移民六大纠结--------华人社区观察之一 [2012/08]
- ABC事件看海外一些同胞的差距----脱口秀辱华事件评述之三 [2013/11]
- 钱文军(大陆著名学者):揭揭那些抗议ABC者的底儿 [2013/11]
- 童言无忌与成人不宜--ABC辱华事件评述之一 [2013/11]
- 朝鲜白眼狼不欠我们啥,就剩下欠抽! [2013/02]
- 北京和世界的差距就是一场雨 [2012/07]
- 万人抗议ABC,难道是盲人协会组织的? [2013/11]
当双中国籍和超级签证变得越来越遥远的时候,海外华裔的“准外国人”待遇正在快速得到落实。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发出通告,自上周三起,申请赴华旅游、探亲、商务和访问签证的规定将有变更。按照规定,持有加国护照的华裔若到中国探亲,必须提供国内单位或常住个人的邀请函。一时间,很多华裔在情感上接受不了,埋怨声和牢骚声四起。
我感到中国政府出台这项政策无论从法理上还是操作上都似乎是站得住脚的,这也算是和国际有选择性地部分接轨。再加上现在移民出国的人越来越多,无论从维稳还是调控的角度,新规出台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问题是,中国驻多伦多领事馆此番新规出台有三处硬伤:时间上较为仓促、说法上过于生硬、内容上较为敏感。
新规推出恰好是在加拿大政府实行“超级签证”、美国放宽签证、免面谈审理范围的大背景下,让人觉得和“国际大气候”不相符合。特别是和很多海外华裔期盼中国政府实施“双重国籍”愿望大相径庭。领事馆突然推出这项措施并马上实施,操作上过于唐突。之前既没有知会社区知名侨团领袖,更没有在侨界做任何吹风或咨询的动作,完全属于“硬着落”,逼着华裔全盘接受。按理,中国政府在如何做海外侨胞思想工作方面有一套全面、细致、科学的方法,不知道为何此次自废武功,把优良好传统丢得一干二净。
其次,在推行这一新规的说法上过于生硬。领事馆一再向大家解释,这不是针对华人的。可是,同样是持有加拿大护照,为什么偏偏针对华人加一条:必须在申请签证的材料上把中文名字写上? 甚至要把原来大陆的身份证号码也要填上?即便针对华人也没啥错,关键是不要把众人都当二愣子。话又说回来,中国政府为了加强对出入境人口的管理,即便针对华裔采集一些数据,完全合理合法,海外华人都有配合的义务。谁都不要指望中国政府给你“开小灶”,一切按照规矩办。但如果躲躲闪闪,就会让华裔更加心存疑虑,造成更大的不信任。
第三从这次新规的内容上看,主要就是必须提供邀请函。其实这对每个在大陆工作或者长期居住的人来说,几乎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但却冲击了人们心灵最脆弱的地方。正因为太容易就可办到,其实政府完全可以不要这种形式,而大陆政府执意要这么做,人们就自然而然会想得很多。中国人敏感,海外那些有点文化有点故事的人愈加敏感,这些都是在大陆锻炼出来的基本功。政府一个新政策出台,立马大家就会去揣摩其背后的用心。比如提供邀请函,就可以更顺利地查到入境者的户口所在地,也便于了解其和国内人员的联系或者活动的内容。或许这些只是华裔自己的胡思乱想,但是会造成强烈的不信任感。其实,这半个世纪走出国门的中国人,都是对中华民族认同感最强的一拨人,他们的爱国情怀经历了岁月的考验,特别需要呵护和爱惜,注意细节很重要。
中国很多时候,在处理类似事件的时候,还处在乾隆年代的水平,具有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仿佛天底下的华人都还是朝廷的子民,这是一种错觉。如今,新规既出,我们也只能期盼大陆政府以后有类似行动时多点以人为本。至于华裔,那就权作是故国对我们精神和立场上的又一次考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