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温哥华名中医邱木白君的劝降书 [2013/05]
- 温哥华唱红颂毛事件闹大:大幅毛像今天上了当地主流英文报纸封面头... ... . ... ... ... [2014/01]
- 中国签证新规出台的三处硬伤 [2012/05]
- 加拿大华人头上两把刀:炒房+双非婴,都是祖国同胞玩残海外同胞 [2016/08]
- 论“信用制度”可能崩塌 [2014/01]
- 阻击土豪,守卫家园:温哥华华人侨社向“土豪移民和不法中介”开炮 [2014/04]
- 温哥华“唱红颂毛事件”再遭社区炮轰 [2014/01]
- 骆家辉致信芮成钢 [2011/10]
- 温哥华唱红颂毛引发侨社质疑 十问举办者腾达主席 [2013/12]
- 为温哥华大奶们正名 [2012/03]
- 温哥华全城紧急有奖寻找毛粉 [2014/01]
- 写给美加当年拿六四血卡的弟兄们 [2014/05]
- 新移民:有一种懊恼叫矫情 [2012/07]
- 痛说温哥华“非典型移民”--在大温5.10六四民主沙龙上的演讲摘要 [2014/05]
- 海外“唱红”还是悠着点 [2013/12]
- 解读庄则栋临终”绝笔“ [2013/02]
- 偷鸡摸狗的事儿咋都是我们华人干的? [2012/01]
- 加拿大新移民六大纠结--------华人社区观察之一 [2012/08]
- ABC事件看海外一些同胞的差距----脱口秀辱华事件评述之三 [2013/11]
- 钱文军(大陆著名学者):揭揭那些抗议ABC者的底儿 [2013/11]
- 童言无忌与成人不宜--ABC辱华事件评述之一 [2013/11]
- 朝鲜白眼狼不欠我们啥,就剩下欠抽! [2013/02]
- 万人抗议ABC,难道是盲人协会组织的? [2013/11]
- 北京和世界的差距就是一场雨 [2012/07]
上周六晚上去列治文参加一个国际武术大赛闭幕式的宴会,通知上言明是六点半,直到八点十五分才开场,肚子饿得实在不行了,只能拼命喝水。晚宴终于开始,刹那间,锣鼓喧天,醒狮狂舞,着实把老人孩子吓了一跳。然后,再唱中、美、加国歌,再逐一介绍数十位来宾,再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总领事、省议员、市议员、特别嘉宾中文加英文一一致辞。俺当时真是悔青了肠子,早知道这样,一定要带上充足的干粮来赴宴啊!关键是五六十个奖杯发到10点多还不见发完,是走是留变成了一种纠结。先前吃了半饱的肚子又变得饥肠辘辘。
相信那些经常有幸光顾这类活动的人是喝了下午茶来的,否则不会那么从容淡定,只是苦了那些不明就里前来捧场的食客。华人社区的会议文化中充斥着许多急需改变的老习惯,很多都是延续了一个多世纪了。比如舞狮点睛,也并非每个场合都很适合。在唱国歌之前龙腾虎跃喧闹一番,其实属于大煞风景。各嘉宾致辞,也不要每次都搞得那么一丝不苟,三级政府、部会首长、领事官员、侨团领袖的会前“暖场”,也不能总是一个都不能少,发言者更要尽量言简意赅。不然就会出现台上声情并茂、台下互相嬉闹的尴尬场面。过去,中国驻温哥华的副总领事、侨务领事都对侨社“会议纪律”进行过尖锐的、不留情面的批评,但似乎总体上改观有限。这些年来我们的不少侨领、会议举办者内心都锤炼得比较强大,他们对于那些善意的敲击一般都以平常心面对,加上海外环境的特殊性,侨社“会议文化“中的陋习依旧大行其道。
多年来,侨社活动存在许多多年被人诟病的坏毛病,比如永远不会准时、比如总是场面杂乱节奏冗长,侨社的宴会成了一些人公关和联络的主要活动空间。民意代表全场乱窜,见人就套近乎;保险经纪、投资顾问、传销达人进行“地毯式”扫桌活动,绝不漏过任何一个潜在目标客户。一时间,名片四散、唾沫横飞,而整个活动常常会在人员已经差不多走得只剩下一半的情况下才草草收场。
如此“会议文化”真的就没办法改变吗?我看未必。首先,主办者的意识必须有算改变,要从让头儿满意转为让所有参加者满意。其次,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多引入一点视频和现代声控技术,让庆典、宴会各多一点现代气息。第三,在活动的程序上,要紧凑、简约,注重整体效果。
文化需要在传承中不断激浊扬清,在创新和变革中跟上时代的节奏,这对侨社来说是个新的课题,也是我们总是无法挣脱的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