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论华裔大兵陈的死因引发的波澜 [2011/11]
- 闲话巴以人质交换 --大侠博文读后感 [2011/10]
- 木桩上的乌龟 [2011/10]
- 只有真实才可信--与亦云先生商榷 [2011/11]
- 大兵陈不能不明不白地死在阿富汗 [2011/11]
- 贸易制裁与占领华尔街 [2011/10]
- 马克 扎克博格给脸书投资人的公开信 [2012/05]
- 不能死的不明不白 [2011/12]
- 与赌博客过不去 [2011/11]
- 再谈烦躁忧郁症 [2011/10]
- 好想不骂,就被五毛了 [2011/12]
- 从 Stevie Wonder 想到陈光诚--择业建议 [2012/05]
- 焦躁忧郁症----由卖女人说起 [2011/10]
- 负负不得正--读顶置网友博文有感 [2012/05]
- 穿着鞋拍马屁 [2012/01]
借问高论何处有,网民遥指贝壳村。
流浪到村寨,常见人称大侠的解滨的博文顶置,跟贴拥捧者如潮。在下本以为解大侠高屋建瓴,见解独到,启蒙解愚,明辩事理,分析推断,入木三分。但拜读大作1=1000后,在下实在不敢恭维,此博文实在是人云亦云,只见树木不见林,有些捧人臭脚,却不得要领的意思。
以色列交换人质的真正用意远不止于此。如此浮浅见解那是太低估以色列犹太人的政治谋略与动机了。
大兵吉拉德·沙利特被绑架后,劫持者发表声明,表示要以色列释放在以关押的全部女性巴勒斯坦人和十八岁以下的巴勒斯坦人来换取人质。以色列总理当即拒绝了与劫持者谈判的可能性。借机入侵和炮击加沙,企图用武力解救大兵,但没有成功。武力解救失利之后,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实行全面封锁。
被绑架后的五年中,哈马斯一直通过中间人(埃及和德国)交涉,企图交换人质。哈马斯的条件是一名大兵换一千三百名在以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并解除对加沙地带的封锁。 美国前总统卡特和俄国总统梅杰叶德夫都为此从中斡旋,但一直没有结果。主要原因是以色列政府坚持要求巴勒斯坦临时政府无条件释放沙利特,拒绝同“恐怖分子”哈马斯交涉和让步,对卡特和梅杰叶德夫的斡旋也置若罔闻。众所周知,在约旦河西岸由法塔赫组成的巴勒斯坦临时政府与实际控制加沙的哈马斯组织一向不和。加沙地方政府选举中哈马斯获胜,巴勒斯坦临时政府态度暧昧,美国带动下国际组织和舆论拒绝接受选举产生的哈马斯领导的加沙地方政府。更加据了法塔赫和哈马斯之间的矛盾。对法塔赫施压,而不同哈马斯交涉,如同南辕北辙,在达成交换条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沙利特的家人和同情者多次呼吁政府与劫持者交涉,但两届以色列政府未改初衷。
五年过后,是什么原因促成纳塔亚胡的以色列政府突然接受哈马斯1=1000交换条件的呢?同事一语道破天机:以色列的长期策略之举。
首先,阿布吗申领导的巴勒斯坦临时政府不顾多方劝阻,执意要通过申请联合国正式成员的道路来获得独立和主权。这就意味着巴勒斯坦人对美俄欧三方主持的巴以和谈失望,试图国际舆论和联大表决来实现其建国的愿望。同时,法塔赫主持的政府积极寻求同哈马斯的和解,也有一定成效。尽管美国政府表示,不希望巴人走申联的途径,并威胁动用否决权。但奥巴马的中东政策摇摆不定,不但巴勒斯坦人丧失信心,以色列人同样感到不可靠。一旦哈马斯和巴勒斯坦的其他派别和解,一致对外,巴人政府动用联大表决和国际舆论向以色列施压,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大哥内外交困,欧洲诸侯自身不保,阿拉伯之春风起云涌,何去何从,难断分晓。
纳塔亚胡和以色列政府不能等闲视之,通过与哈马斯交换,持诸侯以挟天子,使得哈马斯得势,不理睬阿布吗申和其他派别的橄榄枝。一旦巴勒斯坦人内部无法统一,长期内斗,所谓的建国大业就难以得到国际支持,化为虚有和空谈。
政治不是平常百姓玩的把戏,老百姓总把自己的身价性命当成回事,大多数却成了政客棋盘上的走卒和闲子。大兵沙利特如此,去依拉客的战士也许也是如此。老百姓总把自己的选票当回事,大多数却不知金钱政治控制下的舆论已决定你的“选择”。 不信? 去问问丹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