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天道酬勤”---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2014/06]
- 酸奶中yoghurt與 kefir的區別 [2015/06]
- 東陵大盜孫殿英:我為什麼要盜掘慈禧的墓? [2014/06]
- 男人手如棉,女人手如薑 [2014/07]
- 亡國悲痛凝成的不朽詩詞 [2014/11]
-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奇事! [2014/08]
- 不能进微波炉的13样东西 [2014/06]
- 94岁德文郡公爵夫人去世,她的庄园有半个伦敦市区那么大 [2014/09]
- 中國最美的禪詩 [2014/06]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 [2014/07]
- 張子強為啥沒綁架李嘉誠? [2014/10]
- 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受益匪浅) [2014/06]
- 酒精(包括啤酒、葡萄酒) — 人類致癌物 [2015/04]
- 上海人口中的二百五,十三點的由來 [2015/02]
- 瀟灑的上海話 [2014/12]
- 梁實秋:饞不是罪 是有品位! [2014/11]
- 美國雞腳上的毛 [2014/11]
- “血色月亮” HK可看到,属大凶之兆! [2014/10]
- 英語翻成的上海話 [2015/04]
- 因為你心中沒有別人----余秋雨被拒租 [2014/09]
- 滬上一代美食家沈京似 [2015/02]
- 老鼠掉進了米缸 [2015/03]
- 粵語中的“水”字 [2015/01]
- 只要你不開口 [2014/11]
- 中國點鈔機的悲催 [2014/11]
- 博士 [2014/11]
- 一个流浪的人,一只流浪的猫 [2014/11]
- 您說對了! [2015/03]
近日,美國《新聞週刊》詳細報導。與教科書大相徑庭的是,檔中記載的歷史充滿了鬥爭、謊言以及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計畫。美國《新聞週刊》的封面對此進行了詳細報導,後世的人們得以一窺當年美蘇爭霸的場景。
轉動巨大的方向盤,CIA探員小心翼翼地把一輛巨大的卡車開進了修理廠。當隆隆作響的卡車終於熄火,幾名情報人員在夜色的掩蓋下迅速關門,跳進卡車的後板,鑽了進去,輕手輕腳地撬開了一個巨大的木板條箱。
至此,秘密行動的第一步終於完成了:美國情報人員從蘇聯偷來,準確來說,“借來”了一個月球號探測器。這是蘇聯最重要的技術之一,也是蘇聯與美國太空競賽的重要籌碼之一。
蘇聯人被蒙在鼓裡許多年,直到近來美國解禁一批冷戰時期檔,這次行動才大白於天下,而這只是太空競賽的冰山一角。在那段時期,這樣的行動比比皆是。
這可不是美國歷史教科書上大寫特寫的英雄事蹟,這段歷史充滿了謊言、爭鬥、和瘋狂設想,比如炸掉月球。
教科書上記載的光輝歷史從1961年約翰·甘迺迪宣佈要把人類送上月球開始,美國經過艱苦卓絕的八年努力,以尼爾·阿姆斯壯踏出阿波羅號,講出“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完美收場。但在喬治·華盛頓大學近來獲得的檔中,這段歷史卻是與教科書大相徑庭。
很多項計畫都是由美軍主導,關注點多半是如何把月亮用於戰爭之中。藍圖已經畫好——要在月球表面下建造大型美軍基地;設計圖已經成稿——要在月球建造核反應爐,雖然沒人考慮過放射性廢棄物該扔到哪裡。還有研究建議美國可以在月球周圍引爆原子彈,製造“月震”威懾蘇聯。
兩個巨頭瘋狂太空競賽的原因並非是為了所謂的促進科技發展,增強民族自信,而是為了爭奪月球。他們認為在漫長的對峙中,這會增大軍事籌碼。一份1959年的美軍檔披露了一個名為“地平線計畫”:“若是未能搶先把人送入太空,將會給美國帶來嚴重的政治危機,有損美國的威信與影響力。”
他們的火箭上天了
解密檔中顯示,自二戰後,美國就對他國太空業發展產生嚴重的憂慮。美國繳獲了納粹德國的V-2火箭。當時的液體推進劑火箭是彈道導彈,最遠射程只有50公里,大約是地球大氣層距離的三分之二。美國人認為,V-2火箭或許可以把人送上天。
1948年,兩個美軍小隊負責研製宇宙火箭技術:美國空軍劍橋研究中心和海軍研究實驗室。不幸的是,兩個研究中心陷入了無休止的勾心鬥角中,浪費了大量研究精力。一名CIA分析家表示:“兩個研究中心之間矛盾激化,這種惡性競爭拖慢了整個美國的研究步伐。”
與此同時,美國的老對頭也盯上了德國火箭,蘇聯人在V-2和SS-6的複製品基礎上推動太空研究項目,一路高歌猛進。1950年底,蘇聯開始在西伯利亞試驗發射火箭,但多次試驗都失敗了。
1957年10月4日,美國與蘇聯官員在華盛頓國家科學院上會面了。美國代表團首席代表理查·波特不斷向蘇聯同行發問,希望他們能透露出一星半點的資訊,但蘇聯代表均閉口不言。
波特敗興而歸,但也有些自鳴得意——他可以確定美國的情報是準確的:蘇聯的研究遠遠落後與美國,否則他們怎麼會對發射日期支支吾吾,閃爍其詞。
那天晚上,波特與其他代表團成員參加了蘇聯大使館舉行的晚宴。觥籌交錯到一半,波特接到一個電話。在電話那頭,一個美國官員告訴他,斯普特尼克1號(Sputnik 1),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已經被蘇聯人送上天了。官員還在電話裡給波特播放了一段截獲的40兆赫信號,那些斯普特尼克1號發出的嘟嘟聲就像是刺耳的嘲笑聲——美國人其實被蘇聯人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1959年左右,美國情報機構發明了一種可以干擾衛星電子信號的設備。理論上,這種設備甚至可以控制衛星。就在美國打算瞄準一顆蘇聯衛星時,情報官員聯繫了國家安全局一位專家,打算聽聽他的意見。專家給情報官員潑了一缸冷水——真是個爛到不能再爛的主意。若是動用這種設備,美國就開了干預他國衛星的先河,當所有國家都使用這個設備,那麼衛星就沒用了。情報官員聽從了專家的意見,設備被火速銷毀。
陸軍:我們計畫建造月球基地
起先,美軍並非爭取登陸月球計畫的擁躉,相反,它一直把月球視為未來太空戰爭的戰利品。
美軍有很多詭異的計畫,“地平線計畫”就是其中之一,這項計畫旨在於月球上建造太空軍事前哨,建造理由包括保護美國在月球上的權益(很多戰略家認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即可宣佈對月球所有權);發展地面與太空監測技術;建造月球電子繼電器,通信信號可以從地球發射,通過月球再轉回地球;當然,還有軍事目的。
陸軍的分析家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能夠建造月球軍事基地,這將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功績,甚至可以與原子彈並駕齊驅。一份1959年的陸軍分析報告中寫道:“基地建設計畫應該是優先計畫,應與曼哈頓計畫(二戰期間美軍開發核武器計畫)同等級別。
在美國陸軍的計畫中,他們應該在1964年底前完成74個發射任務。一些太空船可以先停靠在軌道空間站,而後再向遠處進發。到1965年1月,第一艘滿載建造基地材料的太空船應該發射至月球,三個月後,美國將會第一次把兩個人送上太空。基地建造將會立刻開始,整個建造工作會在1966年11月前由12名隊員完成。
這項計畫花費估計約為60億美元。簡而言之,基地至今還是個沒影的事。
空軍:不,我們要炸掉月球
在陸軍準備月球基地計畫的同一年,美國空軍也提出了自己的雄偉計畫:炸掉月球。
美國空軍特種武器中心的分析家們提議向月球或周邊發射一顆原子彈,其中一個原因是可以製造一場供他們研究的“月震”。“從研究太陽系和月球角度來說,對月球地震監測有著很大的潛在利益。一場巨大的爆炸可以幫助確定首次地震實驗的成功。”
至於其他原因?當然是為了向世界證明美國能幹這個。報告中如此寫道:“作為先進科技能力的證明,這將對能創造這一壯舉的國家產生極為正面的意義。”當然,報告中還加了這一句:“這也可能會在世界範圍內造成負面反應,除非國際輿論已經完全準備好了。”
當美國人正在熱烈討論太空蘑菇雲計畫時,蘇聯人埋頭幹著實事。在美國月球基地計畫和炸掉月球計畫報告完成一年後,1960年10月,美國情報機構監測到蘇聯向太空發射了兩枚太空器,成為有史以來送去太空最重的物體。截取的資料顯示,這是一枚二級火箭,每邊附有四個大型助推器,完全不同于傳統的在火箭頭部放置推進器的方法。美國人敏銳地感覺到,這是個不同尋常的東西。
美國情報分析家立刻撲上去分析遙測的資訊,分析發射視窗,評估速度和方向。很快他們發現,蘇聯火箭的目標是火星。
這次發射失敗了,但短短幾個月後,蘇聯人又向金星發射了火箭。這次,蘇聯人把一顆衛星送上了地球運行軌道,當它繞地球運行一周後,助推器啟動了,把它推上了去往金星的路上。這是人類首次把地球引力變成了發射力。這項技術迅速被美國掌握,火箭可以利用地球引力加速或減速,這取代了沉重的推進器。
CIA的巨大勝利:蘇聯人眼皮子底下偷出月球探測器
在60年代早期,美國搞出了很多天馬行空的么蛾子計畫,但CIA卻成功來了個妙招——在蘇聯重重守衛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覺地偷走了月球探測器。探測器中的核心技術讓美國人得以知曉蘇聯的突破和限制。然而CIA得以成功,還應該歸功於蘇聯人的炫耀。
CIA獲取的情報稱,蘇聯為了展示經濟技術發展成功,將會展出機械裝置、發電站和核裝置。有小道消息說,斯普特尼克和月球探測器模型也將會展出。
月球號系列是1959年到1976年間蘇聯發射至月球的無人航天器,它們或是繞月或是降落至月球表面,其中15個已經完成了發射任務。但在CIA行動前,只有3個已經發射:第一個未能進入繞月軌道,而是進入繞日軌道;第二個成功降落月球表面;第三個繞月飛行,拍攝到了之前從未見過的照片,發回給了地球。
這已經遠遠比美國人做得好了。美國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蘇聯頂尖科技,此次展覽看起來是個絕佳機會。
但有人指出,蘇聯不會傻到把實物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放去展覽,他們只會用模型,不是嗎?
當展覽從一個城市巡迴到另一個城市時,CIA的情報員搞到了航運單。在單子上,他們找到了一個名為“天文儀器模型”的物體,尺寸與蘇聯月球探測器極為接近。CIA情報員立刻開始行動,搜集蛛絲馬跡。
鑒於展覽上有24小時嚴密守衛,美國情報員無從下手,唯一的機會就是在運送過程中。展覽品會通過卡車運送,隨後是火車。美國情報員試圖賄賂一些當地人,潛入火車上把卡車開進火車道旁的倉庫裡,他們可以徹夜研究。很遺憾,他們沒能找到合適的人選。
在行動的前一天,蘇聯人把月球探測器放進了一個巨大的板條箱中,擺在平板貨車上,以便運往火車站。對於那個板條箱,美國人再熟悉不過了。他們買通了一些當地人,把裝有月球探測器的卡車安排在運送隊伍的最後,並和司機建立了“良好友誼”。
那天晚上,潛伏在火車站的情報員仔細觀察著檢查的蘇聯守衛,他們發現那個守衛孤身一人,也沒有攜帶任何通訊設備。
當卡車離開廣場後,情報員一直緊張地盯著。當蘇聯守衛有所放鬆時,他們立刻把卡車開到岔路口,在箱子上蓋上了巨大的帆布,把司機護送到臨近的旅館裡。一個CIA的司機潛進了卡車,把車開到了他們早先租下的修理廠裡。
隨後的一通電話讓他們著實松了口氣:在火車站望風的人報告說,蘇聯守衛以為月球探測器卡車只是慢了點,於是他下班回家了。蘇聯人根本沒發現月球探測器不見了,至少今晚沒人會發現。
情報員立刻跳上卡車後板,兩人小心翼翼地撬開了箱蓋,確保沒有留下任何馬腳。正當他們撬開箱蓋時,突然四周燈光大亮。他們心下一緊,以為自己暴露了,隨後才反應過來,修理廠的燈每晚都會亮著。
之後,他們向箱子裡扔了個梯子,慢慢順著梯子爬下去。他們從各種角度給月球探測器拍照,甚至卸掉探測器的窗,爬了進去。可當進去時,他們才發現,如果想要一窺內部,他們必須揭開塑膠封條,破壞掉一個印章和一條電線。他們趕緊聯繫臨近的CIA站,網站的人向他們擔保——照拆不誤,可以還原。於是,就像是拆聖誕禮物一樣,情報人員拆掉了封條印章,拿到了“禮物”,又把“彩帶”按原樣擺放回去。
淩晨四點,一切都搞定了。一輛車開了進來,所有情報人員跳上車。司機鑽進卡車駕駛室,把車開到指定地點,原先的卡車司機接替了他,把卡車開到了蘇聯人的火車廣場上。
不久後,那個蘇聯守衛上班了,他檢查了月球探測器的卡車,蓋了個戳。板條箱被運上火車,向下一個展覽地駛去。
時至今日,蘇聯人都沒有發現過。
這是CIA的巨大勝利。1969年,阿姆斯壯在月球留下了人類的第一枚腳印,CIA在背後微笑著——這也有他們的功勞。
編譯來源:美國《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