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朝圣之旅(四﹕毗舍离)

作者:chowudi  于 2012-8-4 22:3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旅游归来|已有11评论

关键词:佛教, 印度


印度佛教朝圣之旅(四﹕毗舍离

 

从那兰陀出来以后,又是三、四个小时的车程,沿途所见,离城市越远的农村,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就越差。就算是建在公路两旁的村镇和市集,也是尘土飞扬,污水横流。民居和牛栏互作毗邻,甚至男性在路边当众小便,也是司空见惯的。

 

 

沿公路所见

 

 

沿公路所见

 

 

沿公路所见

 

 

沿公路所见

 

我们抵达巴特那 (Patna) 时,已近黄昏, 正值下班时间,路上全都是车子,挤得水泄不通。每一部车子都是寸土必争,只要前面稍有空位,两旁的车子就会蜂拥而上,抢个你死我活。但虽然如是,司机们总能在间不容发之间,左穿右插、有惊无险地安全通过。

巴特那是比哈尔 (Bihar State) 邦的首都,人口众多,是东印度的第二大城市。我们在巴特那只过一个晚上 , 第二天一早就要起行去毗舍离,但却也让我们再一次见识到印度三星级或以上旅店的服务水准。

办好领房的手续后,管房的拖着我们的行李,领我们往房间去。他正要打开房门时,不料咯吱一声,一个女的从房内开门而出。管房的吓了一跳,赶紧把那位女士推回去,关上门,回转头来好不尴尬地说﹕「啊啊,这是这所房间前一位的客人,她早就退房了,但还没有离开。请你们先到另外一个房间坐下来休息一下,我们马上把这里处理好,再请你们回来。」

我们有点疑惑﹕「房间会是干净的吗?」

「啊,那当然,一定干净。」

我们无奈,跟着服务员到另一间房间里等。等了一会儿,说弄好了。我们转回去,正要坐下来,只见一位服务员走进来,举起一瓶空气清新剂朝空间一阵乱喷,然后站在我们面前,似是在等着领小费。我们心想,怎么搅的?请他清理房间又不是我们额外的要求,我们还来不及罪怪他们窝藏女性,怎么还要我们另作奖赏?这位侍应也很有耐性,如是者站了好一阵子。后来管房的看不过眼,跑过来做好做歹的把他劝了出去。

正要安顿下来,我们发现洗手间抽水马桶后面的墙脚上居然有一个碗口一般大的墙洞,里面好像有一些正在探顼探脑的小动物。这可把我们吓得魂飞魄散,哇哇大叫,连奔带跑的走到旅馆大堂找服务员,坚持要换房间。这样又忙乱了好一阵子,后来找到一间确实没有墙洞的空房间搬了进去,终于可以坐下来稍作休息。

唉,好一家三星级或以上的旅舍!

 

从贫穷想起

晚饭时,话题免不了谈及这次旅行的见闻和趣事。有团友不无感慨地说﹕「不是说佛是一切众生最大的福田吗?怎么这里离佛陀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愈近,民众的生活愈穷呢?」

有团友说﹕「哇 , 这个问题太深奥了。不过我想这大概就像基督教新约圣经所说的,穷困和蒙受苦难的人有福了,因为最穷苦的人才会最虔诚地信念上帝和恳求上帝的关爱。」

从佛陀成佛的过程来看 , 其实佛教所追求的,并不是消灭贫穷、或增加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受和财富,而是个人在心灵上的解脱 , 从而让每一个众生都能够无所畏惧(包括不怕贫、不畏苦),活得自由自在,而且无时无刻都感到快乐(虽然一无所有,但依然享受人生)。

如果佛陀认为财富足以令人快乐,他又何须放弃自己身为一国太子的地位和生活 , 跑到野外去成为一无所有的苦行沙门呢?

但是贫困的生活,的确令人苦不堪言。也因于此,具有悲天悯人和菩萨心肠的人会搜索枯肠,努力不懈地寻求和营造种种解脱之道 , 希望能够帮助一切众生,使他们离苦得乐。当这些立志救度一切众生的人成功了,那就是所谓得道了、证得菩提了。

所以如果没有众生的苦难,也就没有人须要去思考和寻求菩提,也就没有人得以成为菩萨和佛。

这正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所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佛陀在菩提伽耶成佛后,于鹿野苑作首次讲道,提出「苦、集、灭、道」四圣谛,指出凡有生老病死的就有无量苦,所以要修道来求取解脱。而这种生而有之的苦却是无分贵贱的,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也有富人的苦,所以不论贫富,为了要灭苦,大家都要修道。佛陀曾经所到的地方多有穷人,应该不会与「佛为众生福田」的信念有所冲突。

 

          * * *

 

第二天一早,司机和新的导游来了。退了房间,上路往毗舍离去,那又是两三个小时的车程。

礼貌上和他们道个好,问司机说:「晚上睡得好吗?」

不料他回答说:「还可以,不过我现在都是睡在车厢里。」原来他们是随着客人的旅程,车子开到那里,就在车子里面睡到那里,公司是没有安排他们住旅舍的。连当导游的,也是一样的睡在车子里。当时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了,虽然天气不算冷,但在早晚的时刻,也是颇有寒意的,真要服了印度人的刻苦耐劳。

司机说他才二十岁出头,家里有七兄弟姊妹,他是老大,所以很早就要出门帮家,自已没有念过多少书。还好他会开车子,那也是一门谋生的技能。

 

毗舍离

毗舍离是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因为:

(1)佛陀曾于此地显现神迹;

(2) 佛陀在毗舍离首次接纳女信众出家成为比丘尼;

(3)佛陀在毗舍离开演过一些重要的经典,特别是「维摩诘所说经」。

 

(1)佛陀在毗舍离的神迹

佛陀成佛之后的第五年,毗舍离一带遭逢大旱,农田失收造成大饥荒。因应灾民的要求,国王礼请佛陀远从王舍城到来,希望凭着佛陀的福力,替毗舍离带来雨水,以解民困。果然佛陀一到毗舍离,马上天降甘霖,使灾情得以续渐舒缓。国人感恩戴德,纷纷归信佛教,其后佛陀曾多次到毗舍离说法利民。

另一个广为传颂的佛陀神迹则与一群猴子有关,有如神话故事。有一次佛陀在毗舍离遇上了一群猕猴这群猴子很有灵性,看见佛陀到来,一心的想要拿些东西来供佛。它们齐心合力,手脚并用地在山间挖了一个池塘,淘水来供佛使用。猕猴的首领拿着佛陀所托的钵,飞快的爬上高高的树顶去采集蜜糖,然后把满满的一钵蜜糖呈送给佛,佛陀很高兴地接受了。

猕猴见佛陀受了自己的供养,高与到不得了,雀跃万分的在高树上大打斤斗。不料在兴奋之余,一下子失手,从树顶上直摔下来,摔得头破血流而死。由于供佛的功德极大,它因而得以马上转世,上生天道,长享天福。

为了记念这件神迹,后人在猴子献蜜的地方兴建了一座塔,阿育王在塔前树立了一根以狮子为柱头的石柱。佛陀涅槃后,毗舍离的国王迎回了一些佛陀舍利,也就埋放在这个佛塔之内。近年来,有关当局和考古学家在发掘和维修这些文物时,把佛陀的舍利取出,移到巴特那 (Patna) 博物馆内收藏。由猴群开挖出来的「猕猴池」,于今还在。

 

 

毗舍离佛塔、阿育王石柱和「猕猴池」

 

 

毗舍离  阿育王石柱

 

毗舍离 阿育王石柱的柱头

图片来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Asokanpillar.jpg

 

如果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个神迹故事似乎有点悲凉,为什么古印度人会那么重视它,甚至为此而建塔立柱呢?这可能可以有下列几个理解:

 (a)六道轮迴的信念(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深入民心,能够从畜生道上生至天道,难能可贵。

 (b)佛力不可思议,供佛所得的功德和所获的果报亦不可思议。虽然付出的供品可能微不足道,但果报极大。

 (c)佛待一切众生平等不二,不会因为猕猴只属畜生道而轻待之,拒绝它的供养、或什至不加理睬。

 一般人总是喜欢生动活泼的故事多于枯燥无味的说教,这个猕猴向佛陀献蜜和挖池供水的神迹就这样流传下来,千多年以来,一直为佛教信徒所津津乐道。

  

(2)佛陀在毗舍离首次接受女性出家为比丘尼

佛陀自从成佛以来,信徒日增,向他求请出家的信众越来越多。但为着减免出家人破毁戒律的机会,佛陀一直只接受男性出家为僧,从而令很多有志出家的女性感到非常失望。其中佛陀的姨母,也是他的养母--摩诃波闍波提(Mahaprajapati Gautami)--曾经多次请求佛陀让她出家,但每一次都被佛陀拒绝了(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在佛出生七天后去世,转生忉利天。佛陀是由摩耶夫人的妹妹摩诃波闍波提抚养长大的)。

 后来摩诃波闍波提趁着佛陀在毗舍离的时候,带同四百多名释氏家族内有志出家的女仕,徒步从佛陀的出生地走到毗舍离,请求佛陀准许她们出家。据说佛陀的原意还是要说不的,但是阿难尊者非常支持摩诃波闍波提,在阿难尊者的苦苦恳求底下,佛陀终于答应了她们的请求,让她们出家成为佛教的第一批比丘尼。后来摩诃波闍波提也就居于毗舍离,而且是在毗舍离完寂的。

 

(3)「维摩诘所说经」

佛陀所到之处,随宜说法,每每因应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像作不同的开示。佛陀在毗舍离演述的众多典籍中,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应该首推「维摩诘所说经」。这部经的主角是维摩诘,他是毗舍离的一位极为富有的仁厚长者,也是一位在家菩萨。

 维摩诘虽有家眷,但心向菩提,而且精通佛法,辩才无碍。有一天,他生病了,佛陀想派一位弟子去问病。但是弟子们纷纷向佛陀呈告,说自已无论在佛法的造诣或雄辫的能力等方面都远远比不上维摩诘长者,所以没有资格去问病。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一致决定请文殊师利菩萨率众到维摩诘长者家问疾,于是「维摩诘所说经」透过文殊菩萨和维摩诘长者之间的对话来缮述大乘佛教的种种微言大义。

 

 

「维摩诘所说经」首页。第二句所说的「毗耶离」即为毗舍离。

  

在众多的佛教经籍当中,「维摩诘所说经」可说是脍炙人口。除了 ​​它对佛教的教义有精辟的论说外,它还指出了要学佛,出家修道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就算是在家的,也可以学得很有成就,比如维摩诘长者就是一个例子。

对一般人来说,出家始终是一种极大的牺牲,所以相对于在家人士的数量,立志出家的仅为少数。现在通过摩诘长者的现身说法,说明在家并不一定会防碍学佛,于是普罗大众也就更易于接受和信仰佛教。对于佛教的普及和传播,相信「维摩诘所说经」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据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维摩诘在毗舍离的住处当时仅余宅基。时至今天,维摩诘的住处在那里恐怕己经考究不出来了。 (「大唐西域记」称毗舍离为「吠舍厘」、维摩诘为「毗摩罗诘」。)


毗舍离之后,下一站是佛陀大般涅槃之地拘尸那揭罗,约需四个多小时的车程。

 

 

(未完   待续)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9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4 回复 liuxiaoyu 2012-8-4 23:10
我也很想去这里看看呢
2 回复 chico 2012-8-5 00:15
满有意思的,有时间去看看。
3 回复 xqw63 2012-8-5 03:29
异域风情,很有趣
3 回复 白露为霜 2012-8-5 09:07
当地人还是信佛吗?
2 回复 chowudi 2012-8-5 11:20
白露为霜: 当地人还是信佛吗?
很抱歉,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在印度信佛的人并不多,有估计说全印度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是佛教徒。我想一般印度教徒对佛教会很包容,因为他们相信释迦牟尼佛是印度教中一个重要的神 , 毘修奴神 (Vishnu)的化身,有些印度人甚至认为佛教就是印度教中的一部分。而佛教对印度教的神灵也很尊重,比如印度教中另一位重要的神为大梵 (Brahma), 在佛教里就变成了梵天王,很受敬重。印度教徒相信宇宙是由大梵所创造的;这位神灵有四个脸,很可能就是在泰国广受崇拜的「四面佛」。
3 回复 qyed 2012-8-5 11:34
原来他们是随着客人的旅程,车子开到那里,就在车子里面睡到那里,公司是没有安排他们住旅舍的。连当导游的,也是一样的睡在车子里。
请问你们请的司机和导游是印度人还是华人,会讲中文吗?我们10人的印度机票已经订好了,正在考虑是否一定要请会说中文的导游。
3 回复 chowudi 2012-8-5 11:51
qyed: 请问你们的司机和导游讲中文吗?我们10人的印度机票已经订好了,正在考虑是否一定要请会说中文的导游。
很为您感到高兴。希望您旅途愉快,更希望日後能收到您来自印度的讯息,增广我们的见闻。
2 回复 chowudi 2012-8-5 12:04
qyed: 请问你们请的司机和导游是印度人还是华人,会讲中文吗?我们10人的印度机票已经订好了,正在考虑是否一定要请会说中文的导游。 ...
他们都不说中文,所以当时我们常会变成「鸡同鸭讲」(即不能讲同一语言,难以沟通)。但记得在向旅行社商讨时,他们说要请中文导游的话,费用颇高,而且我们去的地方比较偏远,不能保证导游的中文水准是否及格云云,我们所以作罢。
2 回复 格物便是致知 2012-8-6 20:17
有点脏乱差的感觉,我想也不碍好奇观光好心情。
2 回复 qyed 2012-8-7 07:31
chowudi: 很为您感到高兴。希望您旅途愉快,更希望日後能收到您来自印度的讯息,增广我们的见闻。
谢谢!我们要等到11月份才会去,正在作初步准备。感觉下面这篇印度游记非常精彩,与您分享:
http://bbs.liba.com/t_33_6446808_1.htm
1 回复 chowudi 2012-8-7 13:28
qyed: 谢谢!我们要等到11月份才会去,正在作初步准备。感觉下面这篇印度游记非常精彩,与您分享:
http://bbs.liba.com/t_33_6446808_1.htm ...
谢谢您提供的连结,那的确是一篇难得一读的好游记,特别是它提供的印度自助旅游的「生存之道」,很值得借镜和参考。正如文中所述,印度人真的很会讨小费,甚至会跟客人讨价还价,要求取得更多。

为了印度之旅,您真的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相信您这次旅游一定会非常成功。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4 11: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