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地生活吧,海外华人

作者:亦云  于 2014-5-10 17:5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美国生活点滴|通用分类:移民生活|已有45评论

关键词:日常生活, 海外华人, 美国人, 自信

自信地生活吧,海外华人
 
亦云    

近来不时看到有关海外生活的华人的一些日常生活方面的举止的话题,无论是贝壳新闻里还是在贝壳村友的博文中, 很是吸引眼球,引起大家对在海外生活的细节问题的激烈争论。前者讲海外华人由于在自家厨房炒菜的味道飘到了街道,引起邻居老外的不满,竟然闹到了警察敲门的地步。后者则把华人大妈在公共地里挖野菜跟不久前的大陆夫妻带小孩子在香港街头便溺相提并论,仅凭挖野菜大妈说中国话就解读出挖野菜是为了省钱,并且还从老外的眼里读出了对挖野菜的‘鄙视’来,在下实难苟同这些观点,就在这里罗嗦几句。

 
华人漂洋过海到国外讨生活,干洋事,说洋话,下班回家了在自家厨房做几盘中国菜都要谨小慎微了,那么,华人在海外是不是活的太憋屈了?华人办事说话都洋化那是不得已的入乡随俗,但是要让华人换中国胃为洋人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第一代华人移民,国内几十年生活造就的中国胃,不是说换就能换的呀,再说,有这个必要吗?
 
本博在来北美之前还曾经在日本,以色列生活过,无论到那个国家,都是坚持自己下厨做中国饭来满足自己的中国胃的,当然除了在以色列的老太太家住时不能吃猪肉是出于尊重宗教习俗之外。我和以色列老太太也不时的交换品尝对方的菜肴,即使觉得不合乎自己的口味,但是出于包容和对异族饮食文化的包容理解和尊重,也会说些言不由衷的赞美之词。有人说入乡随俗,好的,像以色列和日本还好,民族相对比较专一,你还有个俗可随,但是像美国和加拿大这个移民的大熔炉,你随那个俗?今天你的邻居是以色列人,你就随俗不吃猪肉,明天搬来个印度人,你又随俗吃咖喱饭,后天来了个墨西哥的,你又改学吃他考,那么如此下去,你不被折腾疯才怪哩!移民大熔炉国家的多元化也包括与移民无法分割的饮食文化的多元化。再说,所谓的美国和加拿大人厨房不做油炸食品,那是因为美国和加拿大人吃的油炸食品都是工厂化生产的半成品,把油炸这道厨房该有的做饭程序外包给了工厂而已。中国菜的烹饪不可能外包给工厂,再说,千人千个口味,不亲自下厨在自家厨房用炒勺‘吃啦’一声,似乎是无法满足自己的中国胃的。
 
再说挖野菜,对于除非专门标明的动植物保护区的野菜以外,应该跟垂钓一样不会给大自然和社区带来什么不好影响的。华人大妈挖野菜,那是在国内大饥荒年代养成的习惯,那时口粮紧张,食不果腹,主要靠挖野菜活命的。到了国外,看到大把大把的长的生鲜的野菜不由自主的挖一些,又何尝不可呢。老外看见了大妈挖野菜,大多是莫名其妙的不理解而已,绝对不会读出来所谓的‘鄙视’的,那时因为老外从来没有挖过野菜,少见多怪而已。再者,从生态的角度来说,适量的采挖野菜,还会对植物多样性有保护作用,减轻野菜给周围其他植物的竞争压力。
记得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每年开春我所在的教研室都要举办一次野菜PARTY,教授带领大家沿农场田边路旁采集可以食用的野菜,然后油炸成 天妇罗,我还用采集回来的蒲公英做了SALA,大家都吃的很开心,日本人以前从来不知道蒲公英是能吃的,我就顺便给日本人科普了自己小时候由于家里食粮短缺(土地包产到户前的村集体生产时代),放学以后就去路旁和农田里采集野菜,家里几乎60-70%的果腹之物依赖于野菜。驱车数百公里去山上采集野韭菜,游玩和挖野菜两不耽误成了我们大学留日学生和家属的保留活动。到了以色列,美国以后,和同事谈起小时候吃苜蓿(优质牧草)的话题,同事们个个睁大眼睛,因为在他们的记忆力苜蓿只是一种牧草,而不知道还是美味的菜肴,我做的苜蓿凉拌SALA(苜蓿嫩芽用开水煮熟后 在加食盐,香油,油泼辣椒拌匀)给他们分享后,有位专门从事苜蓿研究和推广几十年的老美专家(该专家是在美国和加拿大都很知名的从事苜蓿方面的研究专家)从此以后在推广苜蓿科普活动的时候还特意加进去了苜蓿在中国可以作为一种菜肴的内容。他由衷的感谢从我那里学到的关于苜蓿可以食用的新知识,弥补了他的知识空白点。
 
还有说华人大妈挖野菜是为了省钱,那纯粹是误解,借用别人挖野菜的心得:菜少人多,菜藏得较深,考验人的耐性,对增强腿脚的力量和锻炼身体极为有益,细心而又有耐心的人会有较多的收获。挖野菜对于消除啤酒肚还有特别的效果。建议那些误读华人大妈挖野菜是为了省钱的人不妨亲自体验一把挖野菜,就会明白人家MM挖野菜享受的是过程,绝对不是为了那块儿八毛钱去的。
 
综上所述,华人在海外生活,请自信的活着,入乡随俗是要讲,但也不要为了一味的迎合和迁就一些缺乏包容心少见多怪的洋人的所谓癖好,而迷失了自己,华人的自己的饮食文化和习俗还得坚持,否则,全盘洋化,干洋事,说洋话,做洋饭,吃洋饭,那么,作为华人就仅仅剩一头黑发,两张黄脸,一对黑眼珠了,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若是你心甘情愿还好。千万不要去要求其他在海外生活的华人也跟你一样为了博取所谓的洋人的认同,所谓的融入洋人阶层而憋屈的生活了。
 
海外华人能够被老外认同和融入所谓的主流社会凭的是  智慧,勤劳,包容,而不是挖空心思迎合老外的外部装裱。
 
经历千辛万苦漂洋过海移民来海外,就是为了寻找更适合于自己和家人生活的乐土的,就是想生活的幸福舒适的,不必要事事时时处处以老外为准绳,而是要充满自信,活出最精彩的自己,海外华人朋友们。
 
 
 
 
 
延伸阅读:
 
你知道吗?为什么美国人不喜欢和中国人做邻居?(图) https://www.backchina.com/news/2014/05/05/296029.html 

贝壳村友 心旷神怡1 的博文 北美华人大妈为省钱在公共地挖野菜吃掉份儿吗? https://www.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333069&do=blog&view=me&from=space

哈尔滨市郊挖野菜绝佳地推荐(组图)  http://meal.dbw.cn/system/2013/05/06/054748815.shtml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1

拍砖
5

支持
1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5 个评论)

8 回复 8288 2014-5-10 18:13
Ding
7 回复 亦云 2014-5-10 18:52
8288: Ding
谢谢 82 支持,很喜欢你贴的图片 不是一般的有趣搞笑。
7 回复 心路独舞 2014-5-10 21:12
坚持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融入。
16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5-10 21:41
中国人太注意别人怎样看,有自省能力是好事,太多的自省让人瞧不起。美国人的说法:不喜欢我?what is wrong with you? (意思是这是你的问题)
很多人不喜欢中国人,很多情况也不是中国人做错了什么。你不可能也不需要改变别人的看法,继续做你该做的事。
9 回复 paci 2014-5-10 22:12
基本同意。
既然选择当美国人,首先还是入乡随俗,其次在不违反当地公德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特点。
好比村子里来了个外来户,如果他的行为举止与大家差异很大,最难受的是他自己
8 回复 ryu 2014-5-10 23:09
亦云 兄说一句话一百 都在理上,
有感于你ID头像上的警句,
7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4-5-11 00:26
省錢是挖野X的主要原因
8 回复 亦云 2014-5-11 03:57
心路独舞: 坚持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融入。
总结的好抽象呀!高!   
6 回复 亦云 2014-5-11 03:58
白露为霜: 中国人太注意别人怎样看,有自省能力是好事,太多的自省让人瞧不起。美国人的说法:不喜欢我?what is wrong with you? (意思是这是你的问题)
很多人不喜欢中国
不要一味的迎合老外的眼光而迷失了自己!
7 回复 亦云 2014-5-11 03:58
paci: 基本同意。
既然选择当美国人,首先还是入乡随俗,其次在不违反当地公德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特点。
好比村子里来了个外来户,如果他的行为举止与大家差异很大,最难
求大同存小异 而不是完全亦步亦趋 那样会迷失自我的
7 回复 亦云 2014-5-11 03:59
ryu: 亦云 兄说一句话一百 都在理上,
有感于你ID头像上的警句,
只是看到最近人们似乎热衷于给自己人找茬 自卑心太重
7 回复 亦云 2014-5-11 04:00
來美六十年: 省錢是挖野X的主要原因
我不这样认为,我挖的野韭菜 拿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因为老美就不知道那个野韭菜能吃的
8 回复 jianglei 2014-5-11 04:27
说得好
7 回复 paci 2014-5-11 04:46
亦云: 求大同存小异 而不是完全亦步亦趋 那样会迷失自我的
说得好,求大同存小异,不迷失自我  
6 回复 粒子在 2014-5-11 04:53
华人在海外生活,请自信的活着
7 回复 心随风舞 2014-5-11 06:24
融入很重要。別那行为举止让人侧目。
9 回复 亦云 2014-5-11 06:55
jianglei: 说得好
谢谢支持!
6 回复 亦云 2014-5-11 06:55
粒子在: 华人在海外生活,请自信的活着
就是,应该不卑不吭的活着
7 回复 亦云 2014-5-11 06:56
心随风舞: 融入很重要。別那行为举止让人侧目。
融入凭的 是 智慧 勤劳 包容的品质
7 回复 心随风舞 2014-5-11 07:05
亦云: 融入凭的 是 智慧 勤劳 包容的品质
是的,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情,我们楼里住的基本是高知等的文化人,突然搬来那么一家人,每天早晨在院子里刷大尿盆木头的那种,结果让全楼的人都皱着眉头不解,真的是各色。所有的生活习惯就是和这个楼里的住户格格不入。后来我们也纷纷搬走了~~~(落实政策,只有这家留在了那)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3 22:4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