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骄纵 [2015/07]
- 小費 [2019/04]
- 合法婚姻 [2011/12]
- 典 範 [2017/05]
- 我不是亚裔! [2012/03]
- 所用非『人』- 狗屎风波 [2012/03]
- 小媳婦 [2013/10]
- 越代之恋 [2012/03]
- 真面目 [2012/01]
- 天晓得 [2012/01]
- 羞愧交加 [2012/01]
- 挑战 [2012/03]
- 十全九美 [2013/02]
- 真情 [2012/01]
- 一念之間 [2017/03]
- 偏見與倔強 [2012/01]
- 情人节风暴 [2012/02]
- 搞飞机 [2014/12]
- 玉康寧的花花世界 [2011/10]
- 外遇 [2012/01]
- 戏法人人会变 [2013/05]
- 受宠若惊 [2012/05]
常言道「饭可多吃一口,话要少说一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非礼勿言……」, 这些都说明了语言的力量与重要性,说话千万要小心,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语气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式会有不同的结局。古人中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而荣登宰相之位的不乏其人,战国时代的苏秦、张仪即是。因说话不慎而自毁前程的,也屡见不鲜,最近的一例便是CBS的钟毓华。
康宁才疏学浅,不善应酬,迎合奉承的交际话固然没学到,就连平常的寒暄也不善使用。自认为没有交际的本事,只好把自己圈在我個人的象牙塔,谨言慎行以免招来横祸,但防不勝防, 还是难免于遭殃。
因为工作七天的缘故,常有人问我“妳赚那麽多钱干嘛?!”,又有人常对我说:“妳赚得到,吃不到,又有什麽用?!”其实他们都是一番好意「身体要紧」。但是话一出口,前则令人意味着“酸溜溜”,后则是在“诅咒”。都是欠缺说话的艺术。前不久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宴会,事前已接到通知最好是晚礼服或长裙。心想既然是如此正式,何妨佩戴首饰; 来宾中有熟人,一进门就走到我面前,开口第一句话就问我“妳这是什么珠?”真是幼稚得可笑,我这是什么珠干她何事?如果她没有眼力鉴别出是真珠(珍珠)或假珠,那是不打自招在说明她自己是外行人,既然是外行人,当晚她所戴的可能全是假货,(其实假货也无碍观瞻)而我想她最深的用意是认为我没有能力拥有一条二串的珍珠项链。被问的一刹那,我的反应是「狗眼看人低」,但瞬即「何必跟她一般见识」,于是我以笑置之,她自讨没趣地走开。不善词令又一例也。
上週日,一个我插花班的学生走了进来,从店面直接走到后面工作房来(通常我要他们一进门先观看展示冰箱里的揷花照型,以增广见识。),她一辺儿走一辺儿望着我说:“妳的口臭很重,我一进门就闻到了……”,我吓了一大跳,难堪更胜于一切,但由于我经营的是零售业,每天面对着众多的客人,如果口腔有气味,会把客人吓跑的。我感谢她的好意,说道:“是吗?我没感觉到。”她转向另一位学生说:“不是她,大概是妳。”那是一位拥有营养学博士学位,保守拘谨的年青少妇,除了是同学的關係外,她們之間没有私交,她很不以为然的张开口呼气让那位年过半百的学姐闻。“不是妳,奇怪?!一定是她,她常熬夜。”这位有异常嗅觉功能的妇人学生又把箭头指向我,这回她来到我面前,更靠近了,鼻尖碰鼻尖,我知道我没有,心中很坦然,同时也为了证明不是我,于是顺服得像个天真的小学生张大了小嘴巴,让老师检查看看有没有偷吃糖。 但那营养学家再也看不过去了,不屑地跺一下脚,转身往一旁走了开。经过了第二次的复检,她彻底失望了,毫无所获,话题就此转开,一场三尺高的风浪就此不了了之。(我想当时一个郑重的道歉是必须要的,而且是会被接受的。)
事后,我与朋友谈起此事,皆道:“鲁莽!那是她自己的口臭,由于室外空气流畅,四通八达,她自己闻不到,一进入室内就不一样了,呼出来的气没有迅速分散之前,又折返回到自己的脸上,因此她可以闻到。” 很合逻辑,我也想到过,只是不便开口,说了会伤和气的。 况且我确信她是一番好意,再来一个以笑置之。
日常生活中,常遇到有如此「热心之士」。当妙语一出,便惊动四座,其实多半无恶意,只是欠缺说话的艺术罢了。在这物资生活极尽奢侈的时代里,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把歌唱、舞蹈引进生活里,以丰富精神生活,若能把艺术化的说话应用到闲談聊天里,快乐会更多。
语言是最难学的:人自呱呱坠地就呀呀学语,每天都在学,时时刻刻都在学,一辈子都在学,还是免不了有措辞不当的时候。 歌唱舞蹈班比比皆是,独不见「说话的艺术」班。当今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之士,是否也该挺身而出,把你们受人敬重与欢迎的说话技巧,传授給同胞与后代,使我们的文明更臻文明,人際關係更加亲密与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