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丑陋的中国人 [2013/09]
- 究竟是薄熙来倒在这个女人手里,还是这个女人倒在薄熙来手里,拟或是两人加儿子一起倒 ... [2012/04]
- 六四,杀鸡为什么非用牛刀? [2013/06]
- 听世界最顶级华人牧师的布道 [2016/09]
- 说句实话, 撤职查办薄熙来行动过程本身,即违法,又属急需政改的范围之列 [2012/03]
- 她的名字也将和"六四"永存 [2013/06]
- 土豪王总轶事 [2015/05]
- 年年六四,今又六四 -六四亲历记 [2012/06]
- 不艳之遇 [2011/10]
- 美国政府密切配合北京高层平稳处置薄王事件,功不可没 [2012/04]
- 还不完的亲情债(回国杂记之四) [2013/03]
- 还有比这更愚蠢的吗? [2013/08]
- 求助——与ChatGPT过招 [2023/05]
- 小色狼的初恋 [2016/08]
- 我所遇到的“机票超卖”经历 [2012/12]
- 是否父亲对女儿的成长比母亲影响更大一些?--父亲节随想 [2012/06]
- 八十岁学车记 [2011/11]
- 濒死体验 [2011/10]
- 别总盯着中国,美国也到了政治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2012/11]
- 致网友BL—518 后来呢 [2011/10]
- 小时候我们都玩儿什么? [2011/11]
- 有感于甜,不甜的《想往中国》 [2012/06]
- 假如 中国投降了美国 [2023/06]
她的名字也将和"六四"永存
杜宪 女,1954年9月23日出生于北京,著名媒体人,1980年代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最受热捧的播音员、她的端庄大气,在前后几代播音员中,几乎无人能比。89年后被被剥夺播音员职务。后任节目编辑,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等职。1989年6月4日北京時間晚上7時,杜宪和薛飞穿着一身黑衣,肃穆主播当晚的《新闻联播》。满脸泪光的杜宪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声音哽咽,无限悲痛。这种政治播音当中的真情告白,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从未有过。薛飞,也是在播音中无法掩饰难过和愤怒。 杜宪还语速缓慢、沉重地播报了关于六四事件中國人民解放軍戒嚴部隊開入天安門廣場清场等新闻。在全中国,全世界面前, 发出内心的声音。
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风波中,杜宪、薛飞、张宏民等一群广播学院科班出身的一线播音员均义无反顾地支持学生的正义诉求。那些资深播音员如赵忠祥、李娟、邢质斌等其实也持同样立场,只不过多了几分世故罢了。但倘无他们的心理支持乃至《新闻联播》组当班官员的默许或佯作不知,杜宪、薛飞等人又怎能在历史的瞬间镜头里成为中国人民良心的象征?
“六四”以后,杜宪、薛飞、张宏民都领受了一纸停止出镜播音的“组织决定”。中央电视台高层迅速换马,由军方人士接管。对播音员也实行“掺沙子”,由来自军队广播电台的军人共同负责《新闻联播》.
其后,处于“准军管”状态下的中央电视台决定,杜宪和薛飞永远不得在中央电视台播音,出镜,不得在任何编导节目中署名。军管组要与每个播音员个别“谈话"。张宏民已接到了通知。杜宪正在发愁怎样应付这场"甄别"式的谈话,倒是薛飞的一个电话令她如释重负——“你甭著急了,谈话没有我们俩的份!”
杜宪的主播生涯就此结束了。她的家政水平因此而突飞猛进,每天挎著菜篮子逛农贸市场,于厨艺上渐有心得。日常除了学英语,就是相夫教子。陈道明得意地对旁人说:“我们家杜宪呀,大家风范,荣辱不惊!”
投闲置散的杜宪终于接到一纸“组织决定”:调离播音组,去经济部作幕后编辑工作。她到经济部报到时,该部全体同人离座起立欢迎,鼓掌长达数分钟,令杜宪热泪盈眶。这则花絮成了上峰为之皱眉的“新动向”。后来当薛飞调到社教部时,电视台高层特别指示:不得搞任何欢迎仪式类的“小动作”。但据目击者说,薛飞报到那天,仍受到了“热情而不过份”的欢迎。
后来,薛飞决然辞职,远走匈牙利。杜宪有全国政协委员头衔,不能象薛飞那样一走了事。她在经济部又工作了三年,在节目的工作人员表上用的是化名——皓月。面对巨大的打击,她依然坚持“我心如皓月。”襟怀坦荡的杜宪开始钻研经济,又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干部管理学院的经济管理研究生班进修。
杜宪几年来“音容俱渺”,知名度反而更高,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有关她的市井传闻,始终是众口相传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