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丑陋的中国人 [2013/09]
- 究竟是薄熙来倒在这个女人手里,还是这个女人倒在薄熙来手里,拟或是两人加儿子一起倒 ... [2012/04]
- 六四,杀鸡为什么非用牛刀? [2013/06]
- 听世界最顶级华人牧师的布道 [2016/09]
- 说句实话, 撤职查办薄熙来行动过程本身,即违法,又属急需政改的范围之列 [2012/03]
- 她的名字也将和"六四"永存 [2013/06]
- 土豪王总轶事 [2015/05]
- 年年六四,今又六四 -六四亲历记 [2012/06]
- 不艳之遇 [2011/10]
- 美国政府密切配合北京高层平稳处置薄王事件,功不可没 [2012/04]
- 还不完的亲情债(回国杂记之四) [2013/03]
- 还有比这更愚蠢的吗? [2013/08]
- 求助——与ChatGPT过招 [2023/05]
- 小色狼的初恋 [2016/08]
- 我所遇到的“机票超卖”经历 [2012/12]
- 是否父亲对女儿的成长比母亲影响更大一些?--父亲节随想 [2012/06]
- 八十岁学车记 [2011/11]
- 濒死体验 [2011/10]
- 别总盯着中国,美国也到了政治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2012/11]
- 致网友BL—518 后来呢 [2011/10]
- 小时候我们都玩儿什么? [2011/11]
- 有感于甜,不甜的《想往中国》 [2012/06]
- 假如 中国投降了美国 [2023/06]
疯狂年代疯狂事(之二)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957年11月,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上,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发出通过和平竞赛,在“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的目标。参加会议的毛泽东主席深受启发,在11月18日的会议上也提出要在5年后使中国钢产量达到1000万到1500万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
1957年全国钢产量为535万吨。
1958年2月3日,国家计委主任薄一波在全国人大作关于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提出1958年钢产量指标为624.8万吨,比1957年增长17%。
4月14日,国家经委汇总各地上报的钢产量指标,上报1958年计划为711万吨。
3月20日,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报告,提出1962年钢产量可以达到1500万吨,十年超过英国、再有十年赶上美国“是比较现实的设想”。王鹤寿的报告受到毛泽东高度重视,号召其他部门要向冶金部学习。毛泽东全盘接受了王鹤寿的十年超英、二十年赶美的观点。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热度膨胀,脑袋一拍,取个整多吉利,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 ,比1957年整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 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958年9月,安徽省委書記曾希圣(也就是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最多的省份安徽省当时的省委书记)向毛澤東當場展示了土高炉土法炼钢煉出的鋼錠。这些马屁精们还在给头脑发热的毛泽东火上浇油,毛泽东认为这下可有救了,对此大加赞赏,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全民大炼钢铁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大力推广土法炼钢,无论花多大代价也要完成他头脑一热提出的1070万吨钢的指标。
凡稍有金属冶炼常识的人都知道:铁和钢都属于铁碳合金,简言之,含碳量大于2%的属于铁,小于2%以及加入其他合金的称为钢。要炼出好钢,最基本的要素是用优质铁为原料,在炼钢炉中高温冶炼之下(以优质焦炭或电加热),去掉多余的碳和硫磷等杂质。用普通燃料(木材,煤炭等)是根本炼不出好钢的。而且炼钢是要用炼钢炉的(即转炉,电炉等),高炉是铁矿石炼铁的专用设备,但是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疯狂年代,科学必须为政治让路。
当时我还只是个中学生,学校的校长,老师都出动大炼钢铁去了。我们的任务则是尽全力收集废铁,什么铁钉,铁片,铁棍,铁丝,有时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把家里铁锅铁铲拿来充数,后来连一根铁毛都找不到了,就去收集木头做燃料,能见到的树都砍光了,就拆破门窗,破门窗拆光了,就劈旧桌椅。但是就凭这些破木头根本不足以融化铁块,何来炼钢?“困难吓不倒英雄汉”,岂不闻“千锤百炼能成钢”?于是就加上鼓风机把铁块烧红,身强力壮的男生就负责抡起大铁锤拼命锻打,直到把铁块里的碳打出表层脱落,就算钢了,反正也不可能有人用仪器来检测含碳量是否在2%以下。这种东西充其量只能算作“废钢锭”,实际上大部分可能还是废铁锭。架不住人多力量大,积少能成多。全国城市农村,至少得有几百万个大小机关,学校,医院,工厂,企事业单位,按每个单位年出产100公斤“钢锭”,就是几十万吨呐。加上大小钢厂的生产能力,再加上“欺上瞒下”,1070万吨不是小菜一碟嘛。
后来毛泽东在1959年7月23日的讲话中,曾多次念及自己“无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有两条罪状:一个,1,070万吨钢,是我下的决心,建议是我提的。结果9,000万人上阵,补贴40亿,‘得不偿失’。”应该说是给“大炼钢铁”下的最后结论。
1957年全国钢产量为535万吨。
1958年2月3日,国家计委主任薄一波在全国人大作关于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提出1958年钢产量指标为624.8万吨,比1957年增长17%。
4月14日,国家经委汇总各地上报的钢产量指标,上报1958年计划为711万吨。
3月20日,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报告,提出1962年钢产量可以达到1500万吨,十年超过英国、再有十年赶上美国“是比较现实的设想”。王鹤寿的报告受到毛泽东高度重视,号召其他部门要向冶金部学习。毛泽东全盘接受了王鹤寿的十年超英、二十年赶美的观点。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热度膨胀,脑袋一拍,取个整多吉利,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 ,比1957年整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 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958年9月,安徽省委書記曾希圣(也就是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最多的省份安徽省当时的省委书记)向毛澤東當場展示了土高炉土法炼钢煉出的鋼錠。这些马屁精们还在给头脑发热的毛泽东火上浇油,毛泽东认为这下可有救了,对此大加赞赏,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全民大炼钢铁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大力推广土法炼钢,无论花多大代价也要完成他头脑一热提出的1070万吨钢的指标。
凡稍有金属冶炼常识的人都知道:铁和钢都属于铁碳合金,简言之,含碳量大于2%的属于铁,小于2%以及加入其他合金的称为钢。要炼出好钢,最基本的要素是用优质铁为原料,在炼钢炉中高温冶炼之下(以优质焦炭或电加热),去掉多余的碳和硫磷等杂质。用普通燃料(木材,煤炭等)是根本炼不出好钢的。而且炼钢是要用炼钢炉的(即转炉,电炉等),高炉是铁矿石炼铁的专用设备,但是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疯狂年代,科学必须为政治让路。
当时我还只是个中学生,学校的校长,老师都出动大炼钢铁去了。我们的任务则是尽全力收集废铁,什么铁钉,铁片,铁棍,铁丝,有时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把家里铁锅铁铲拿来充数,后来连一根铁毛都找不到了,就去收集木头做燃料,能见到的树都砍光了,就拆破门窗,破门窗拆光了,就劈旧桌椅。但是就凭这些破木头根本不足以融化铁块,何来炼钢?“困难吓不倒英雄汉”,岂不闻“千锤百炼能成钢”?于是就加上鼓风机把铁块烧红,身强力壮的男生就负责抡起大铁锤拼命锻打,直到把铁块里的碳打出表层脱落,就算钢了,反正也不可能有人用仪器来检测含碳量是否在2%以下。这种东西充其量只能算作“废钢锭”,实际上大部分可能还是废铁锭。架不住人多力量大,积少能成多。全国城市农村,至少得有几百万个大小机关,学校,医院,工厂,企事业单位,按每个单位年出产100公斤“钢锭”,就是几十万吨呐。加上大小钢厂的生产能力,再加上“欺上瞒下”,1070万吨不是小菜一碟嘛。
后来毛泽东在1959年7月23日的讲话中,曾多次念及自己“无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有两条罪状:一个,1,070万吨钢,是我下的决心,建议是我提的。结果9,000万人上阵,补贴40亿,‘得不偿失’。”应该说是给“大炼钢铁”下的最后结论。